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免疫胶体在医学检验的进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免疫胶体在医学检验的进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免疫胶体在医学检验的进展

一、定性检测法

免疫胶体金定性检测法主要有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二种方法都具有检测快速、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抗基质干扰强等优点,因此是一种适合基层现场筛查的快速检测方法。

1.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免疫金渗滤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固相酶免疫检定技术上发展出来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作为一种初筛试验手段,体现了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有着很好的实用前景。李春晖等人[2]认为在粪便隐血检测中,胶体金渗滤法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均优于邻甲苯胺法。李如林等[3]利用ELISA、流式微球载体技术(FMA)和胶体金渗滤三种不同方法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ELISA、FMA和DIGFA的三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96.00%、100%和94.00%,三种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提示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

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免疫金渗滤技术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种更为简易快速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Marot-Leblond等[4]采用GICA法进行阴道念珠菌检测,结果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2%,优于传统革兰染色镜检和微生物培养。方春元等[5]用胶体金早早孕定性检测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比较:2.0IU以下与阴性的符合率为100%、2.0~1000.0IU与弱阳性的符合率为97.2%、1000.0IU以上与强阳性的符合率为97.5%,二者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王玉金等[6]建立了一种霍乱弧菌O139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105CFU/ml;与细菌培养法对比检测184份临床标本,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100%。Brunt等采用GICA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检测限为500个细菌[7]。梁秋光等[8]用GICA检测含鼠疫阳性参考血清的鼠型动物溶血血清45份,结果全部阳性,而间接血凝微量法的对照结果则无法判断,表明GICA法在应对溶血血清方面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孟芳等[9]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心肌三联测试,其灵敏度肌红蛋白为100%、肌酸肌酶同工酶为96.3%和肌钙蛋白为85.2%;结果表明胶体金法心肌三联检测卡,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二、半定量、定量检

测胶体金本身具有明显的红色或粉红色,可用肉眼与光学传感器判断检测线(T)的颜色深浅,进行半定量、定量分析。

1.半定量检测法

早期就有人提出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显色面积与抗体浓度呈正相关[10],从而建立了半定量测定方法;曹丹如等[11]建立一种伴有定量质控点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可半定量检测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该立法与散射免疫浊度法的结果符合性良好,已经达到了对尿微量白蛋白筛查试验的临床要求。

2.定量检测法

随着胶体金免疫定量检测仪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T)的颜色深浅与待测物浓度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12];利用光学传感器对试剂条进行扫描,与事先制定的标准曲线对比,从而得出定量分析的结果。由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线显色是一个动态过程,试纸条的生产工艺、检测时的工作环境以及待测样本的差异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这一动态显色的结果[13]。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种检测线(T)/质控线(C)比值定量法。T/C比值法是依据硝酸纤维素膜上的T、C线显色反应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通过T、C线吸光值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时间、温度和待测样本等因素对试纸条显色过程的影响[14],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定量检测方法。谢士嘉等[15]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方法,能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其检出限为8ng/ml,线性范围为8~1000ng/ml。聂聪等[16]所建立的基于T/C比值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对相思子毒素检测的灵敏度已达到为30ng/ml,线性范围30~600ng/ml,敏感性与ELISA法相近,已达到临床检测范围。

三、胶体金技术的其他应用

1.在免疫电镜上的应用

随着胶体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其与电镜技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位精确等优点。吴淑燕等[17]建立胶体金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免疫电镜技术,结果表明利用胶体金技术可以显著的提高样品的检出率,为开展血小板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2.在纳米磁与核酸适配体上的应用

纳米磁分离-胶体金与核酸适配体-胶体金为当前二种新型的胶体金技术。纳米磁性微粒和核酸适配体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能够将靶分子从成分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分离出来,起到样品的浓缩作用,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检出率[18]。

3.在多项联合检测技术上的应用

多项联合检测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成分,能节省大量的检测时间和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吴坚美等[19]建立了一种新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可同时检测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和单纯疱疹病毒的4种抗体;与ELISA法对比,其符合率为97.90%~100%。吴文晔等[20]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两种真菌毒素的胶体金试纸条,二种毒素的灵敏度均可达到2.5μg/L,且二者之间互不干扰,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免疫胶体金技术是继免疫酶标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之后的第四大免疫标记技术[21]。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快捷方便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检测结果易受到试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不足。如血、尿等标本形成的试纸条背景噪声,对仪器定量分析有明显的干扰作用[22]。另外,免疫胶体金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在检出率、灵敏度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报道以ELISA法为标准时,免疫胶体金法测定HBsAg的检出率为56.76%(105/185)[23];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为标准时,检出率只有为32.00%(16/50)[24]。穆煜等[25]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用于H1N1型流感病毒的筛查,其阳性预示值为40.0%,阴性预示值为95.8%;实验灵敏度为66.7%,诊断特异性是88.5%。认为此法作为初步筛查实验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有必要建立一套胶体金制备的质量标准体系,以保证试剂质量,提高检测稳定性。同时将免疫胶体金与其他不同平台相结合,可使其检测技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也会更为广泛,对于急诊标本或疫情现场的快速检测都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章小雨 戴晓爱 单位:缙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