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医学检验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3篇

第一篇: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305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5例,患者的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2.5)岁,受检人群主要包括了技术人员、教师、工人和学生。

1.2方法

(1)抗凝剂的配比:在血液标本获得的情况下,对血液样本做抗凝处理,并且将抗凝剂配置成1∶10000和1∶5000的两种比例,最后将同样比例的静脉血混匀,并平均分配成305份,在进行检测处理。

(2)血液存储:采集所有受检者的静脉血,并将血液样本取得,将其混合均匀,同时均衡分配为610份,并温室下放置305份血液样本,并将其分为多个时间段进行测定,时间分别设定为30分钟内、3小时内和6小时内分别完成不同数量的血液标本检测,分数分别为100份、100份和105份;而另外的305份样本则放置于低温环境下(22摄氏度),随后的时间分配和为30分钟内和3小时内分别检测150份和155份。

1.3统计学处理

对以上调查的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以卡方检验率的比较,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血液标本的检测质量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且随着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和存储检测时间的不同,在检测结果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临床上血液检验结果受到血液检验细胞的质量控情况的严重影响,并且根据检测时间段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检验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实施检验中质量控制和完成检验后的质量控制。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前阶段所要做的就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是在严格培训的情况下才能够上岗操作;二是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检验报告单信息、血液分析设备质量及其血液采集质量,在检验单中必须对患者的病史、科室、性别、年龄及其姓名等基本资料情况详细的标示,便于儿童和成人在白细胞参考值范围上的区分[2]。而对于检验操作环节中的质量将控制方法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是核对抗凝剂的稀释比例,在血液细胞检验中明确指出,检测结果受抗凝剂配比的影响,当为1∶10000稀释比例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稀释比例过高的情况下,就会降低内细胞数量,在稀释比例偏低的情况下,就会损坏细胞重合[3]。由此可见,有效的控制抗凝剂配比至关重要。再者就是对工作设备的观察,如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查。同时通过以上对室温和低温状态下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对温度的设定也至关重要。再者就是对检验后质量的控制,也就是在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对于患者疾病的鉴别和诊断不能够仅凭相关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估,而是必须借助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并且以此为依据,判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症状和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得出保证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必须引起相关院领导和检验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同时我们了解到,目前临床上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性因素具有多样性,其中就包括了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及其抗凝剂的配比等,并且在操作环节上具有复杂性,因此,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就必须在各个操作环节对各个细节严格控制和把握,并且以高超的职业技术和负责的态度实施检验,实现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后期的临川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促进患者的治疗。

作者:张尊印 单位:贵州省盘县水塘镇卫生院

第二篇: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一、加强与临床的配合

首先检验科人员应很好地配合并指导临床,检验项目的主要选择权在于临床医师,临床医师应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对于临床医师忽视或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尚不熟悉的,检验人员有责任帮助。检验人员还应定期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更加深入地了解检验项目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更好地掌握临床科室的要求,多开展一些新的、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更新和改进检验方法和技术。检验科应向临床提供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手册)并不定期更新。

二、标本的正确采集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每位住院患者必须实施的诊疗措施之一,大部分检测标本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成的,对采集者的培训也非常重要。送检标本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方法,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做血液检验项目前一般要求禁食8h~12h,应尽量选择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因为此时采血可减少患者因情绪、运动、时间、饮食、药物而带来的影响,食物可改变血液成分,如高脂或高糖饮食后可使血脂或血糖升高;运动后会使乳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但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如血葡萄糖、电解质、淀粉酶、心肌酶等项目。输液患者如急需采血时,应避免在输液侧肢体采血。烧伤患者应避开水肿或炎症部位采血,以免影响结果。还应避免溶血。采血时应采用卧位或坐位,因为人在站立和卧位时可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立位变成卧位时血红蛋白(HGB)下降4%,红细胞比容(HcT)下降6%,钾(K)离子下降1%,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7%,免疫球蛋白A(IgA)下降7%,免疫球蛋白M(IgM)下降5%,甘油三酯(TG)下降6%,甲状腺素(T4)下降11%。因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体位的影响[2]。临床护理人员更应重视正确的血液采集步骤,首先应仔细查对检验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与患者是否吻合,询问病史,询问患者是否8h内禁食,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如有疑问应立即咨询临床医师。其次,认真查看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后进行规范采血,并记录采集标本的时间(精确至分钟);尿液标本应尽量留取晨起第1杯中段尿标本,留尿标本采用清洁干净、容积合理的一次性尿杯,并做明确标记,女性要避开月经期,还应避免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尿液中,尽量在1h内送检。采集尿标本留取24h尿时通常需加防腐剂,在咨询检验科后由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加入相应的防腐剂。做尿培养前,女性应先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男性需翻转包皮用清水冲洗。然后再用1∶1000的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后再用灭菌纱布擦干,用检验科提供的无菌瓶收集中段尿后立即加盖送检;粪便标本应挑取有脓血、黏液或其他异常外观的粪便取蚕豆大小,放入干净的不吸水的一次性塑料盒内送检,护理人员还应提前告知患者留粪便标本前3d禁食动物血类及含铁剂的药物等。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会有患者将粪便用卫生纸包裹,或是将婴幼儿的粪便直接留取在尿布上来送检,还有粪便和尿液混到一起来送检,这都是不合格的标本,因为粪便中的黏液和细胞成分会被吸收或破坏,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做粪便细菌培养时一定要用检验科提供的一次性无菌带盖的容器;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创伤性血液的进入;留取痰标本时于清晨收集,清水漱口后,深吸一口气,咳出肺深部1~2口痰置于痰盒内,立即送检。

三、标本的运送

标本采集后,细胞的代谢活动、化学反应、蒸发作用、升华作用、气体扩散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所以应尽快送检。除门诊患者自行采集的标本外,住院患者的标本一律由经过培训的临床护理人员或专职送标本人员送往化验室,在标本运送途中应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防止阳光照射,要保持试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避免反复摇晃使容器破损后标本外溢或污染,标本标签要防止缺失。要确保运送过程中的规范性及标本的安全。

四、标本的验收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仔细核对血标本与送检申请单上的条码是否一致、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有无用错、标本外观及标本量是否合格。将合格的标本登记到临床送检标本登记本上,而不合格的标本应拒收,登记到拒收标本登记本上,并记录拒收的原因,也应及时反馈给申请医生。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检验科一些高新精密的仪器引进,对检验人员的管理应更加严格。所有应用于临床检验的仪器都必须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使用仪器前,检验人员必须要岗前培训。所有仪器的调试、保养、维护必须由专人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确保仪器的最佳使用,才能取得最好、最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导致的检验误差或错误[4],要想做好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临床检验人员需要认真负责,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将标本的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水平。所以对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必须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真实的实验依据。

作者:郝莉丽 单位: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

第三篇:医学检验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差距的思考

一、教学与临床形成差距的原因

1.1教材的内容更新不能适应临床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临床医生希望能有更为快速、准确、高效的检验技术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从而促使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但是一本医学检验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医学教材更新时间长、更新速度慢这一现状,这是医学检验教材部分内容与临床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以免疫学检验为例,教材内容中仍然出现CH50补体活性实验、E花环实验和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循环免疫复合物实验等,这些检测技术耗时长,实验影响因素较多。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早已被更为灵敏、特异、准确的方法所取代。

1.2教学经费欠缺

教学经费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验技术类学科,在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有大量的实验课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仪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导致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充足,但缺少实践经验。在进入临床工作以后,将会暴露出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对新技术的掌握较欠缺等一些问题,以致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

1.3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不够重视

医学检验系的教师是学校的专职教师,长期在学校从事专职教学工作,平时与临床的接触较少,会出现知识老化、动手能力较弱等现象,对一些新理论较模糊,新仪器操作不熟悉,这样会使教学水平降低,影响教学质量[2]。近年来,医学类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学校教师的人数却基本无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教课任务,增加了学校的负担,致使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去临床进修学习[3]。1.4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医学检验专业就读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第一志愿为临床医学,由于种种原因被调剂到此专业,且入学以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完善,造成学生对医学检验专业有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减少差距的方法

2.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穿插一些临床应用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把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大型仪器的工作过程拍摄成短片,让学生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在理论课教学中,可试行PBL教学模式,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更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性[4-5]。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6],把实验情景设计融入到实验课的教学中,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在教师示教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的演示、结合问题式教学等展开。如果条件允许,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应安排一些临床见习课,让学生对临床检验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2.2及时更新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检验医学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应积极更新教材的内容,尽量使教材既有检验医学的基础知识,又有本学科最新的技术知识,同时又涵盖了本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2.3尝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弥补教学设备的不足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教学经费所限,学校仪器的配备比较陈旧,无法与医院检验科相比,有的教师对一些新仪器、新技术也仅是有所了解,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也是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和手工操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新仪器、新技术的掌握有限。采用系科结合模式教学,让学生去医院检验科见习新仪器,可以弥补学校教学设备欠缺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仪器、新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组织检验教师走进临床检验科,与一线临床检验工作者进行交流,以明确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探讨如何培养能胜任临床检验具体工作的高素质学生。要求学校

专职教师定期到临床检验科进修,以拓宽专职教师的知识面。聘用有临床检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师,让他们来参与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组织校内外检验教师定期通过会议等多种形式交流讨论检验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本院检验系老师在认真考察医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广泛讨论,形成较为统一和客观的认识,并投入到工作当中。经常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交流意见,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扬长避短[7]。

2.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要求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应适当调整实验教学计划,增加实验课的课时数,尽量使理论与实验学时数之比为1∶1,同时丰富实验课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以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为例,我们既有免疫学经典的实验内容,如抗体的制备、免疫电泳等,让学生掌握基础性实验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以后进一步读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同时又有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测实验,如ELISA法、乙肝“两对半”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检测等,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临床项目检测的能力,为以后进入医院检验科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6实施实验考核制度

医学检验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实验应用型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要求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验考核的内容,且考核内容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相贴近。以《临床免疫学检验》为例,我们的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科研设计,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免疫学知识,设计一种新型抗原的检测方法,通过这一考核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另一部分考核内容比较贴近临床,从临床上收集一些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相应的试剂盒对所收集样本的某些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从检测到实验结果的判读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此次考核,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小结

本文认为,要减小医学检验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差距,实现两者的结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教学管理,增加学校硬件设备的投入,提高师资力量,采用系科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保持与医院的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与时俱进,真正成为临床医疗单位受欢迎的人才,为医院培养新一代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作者:杨瑞霞 潘世扬 黄珮珺 凌芸 马蔡昀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