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胰腺肿瘤医学检验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胰腺肿瘤医学检验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胰腺肿瘤医学检验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一共有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均在20~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7例中有2例出现腹部疼痛而就诊;有1例患者因为感觉腹部内含有块状物就诊;有2例是CT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2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胰腺占位而就诊。本组的7例患者腹部均未有过手术史、外伤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检查患者的身体:其中有3例患者在触诊可扪及腹部肿块,却均无明显的阳性体征。7例患者的糖苷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癌胚抗原(CEA)等肿瘤的标记物检查均未发现任何的异常。7例患者通过B超、CT以及MRI等检查发现腹部包块,卵圆形或圆形,呈实性、囊性或囊实性的肿物,界限清晰。7例患者在术前的诊断:胰腺囊腺瘤有2例,胰腺囊腺癌有1例,左肾上腺占位有2例,腹膜后占位有1例,有1例确诊为小肠间质瘤。

1.2方法

本组的7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发现有1例患者因为肿物的浸润致使脾脏的动脉静脉被包绕;有3例患者因为肿物与脾脏发生了粘连现象,因此必须实行胰体尾切除术和脾脏的切除术;其他的患者均进行单纯的肿物切除术。其中有2例患者在手术中经过使用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的检查证实为该病。手术完成之后切下的肿物均采用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使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标本,在脱水之后用石蜡包围,做切片为4μm,采用苏木素-伊红进行染色。免疫组化分析使用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的方法进行。所使用的抗体有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角蛋白等。

2结果

2.1病理检查

2.1.1巨检

7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肿物位于胰腺的头部,有2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尾。肿物直径为4~15cm,平均为8cm。其中有4例患者的包膜比较完整,3例患者的包膜不完整而且还和脾脏发生粘连现象。肿物的切面囊实性,囊性区为灰褐色,实性区为灰白色,在囊性区还能见渣物样,还有2例患者的囊壁出现了钙化。

2.1.2组织学检查

肿瘤由不同比例的实性、假乳头和囊性结构混合组成。肿瘤的实性区由形态一致,中等大小的细胞组成,瘤细胞呈巢状、片状和一些不规则的梁状排列。细胞质较为丰富,呈透明状或嗜酸性,有时还会含有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的嗜酸性小滴。细胞核呈卵圆形或圆形,其中的染色质细腻、均匀,还能见到凹陷或者是核沟,核分裂很少见。在肿瘤间质内有较为丰富的血管,在距离血管较远处的细胞常出现坏死、变性,致使残留在血管旁的细胞环绕着血管形成了假乳头状的排列,纤细的血管轴心常常呈明显的透明变性和黏液变性。假乳头状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呈血管瘤样改变。实性区或出血灶周围可见胆固醇裂隙和泡沫细胞积聚。

2.1.3免疫组化分析

免疫组化是诊断肿瘤的关键,诊断此瘤须辅以免疫组化。本文7例SPTP报道中,PR阳性的有5例(5/7);NSE的阳性有7例(7/7)Vientiane的阳性有4例(4/7);CK的阳性有4例(4/7);Sin的阳性有2例(2/7)。

2.2治疗及随访

本组的7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有1例出现了胰瘘,进行了保守治疗之后痊愈出院,其他的6例患者手术疗效甚佳,痊愈之后出院。

3讨论

3.1临床特点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发生在胰腺或胰腺周围的比较少见的肿瘤,发生在胰腺周围罕见,可能起源于异位胰腺。该瘤细胞既能表达上皮性标记物和间叶性标记物,且能表达内分泌和外分泌标记物,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来源于胰腺的潜能干细胞。该病的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并无特异性的表现,长以体检发现或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但同时由于部分医生在检查上的认识不到位,常会将该病误诊,进而以过术后的病理检查能确诊该病。本文报道的7例胰腺SPT发生与胰腺的任何部位,并未出现很明显性的倾向,2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腺头部,3例位于胰尾;有3例出现包膜不完整且与脾脏粘连,2例囊壁钙化。WHO把SPT定性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因此术前正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对手术范围起决定性作用。Pettiness等认为,SPT术前及术中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是诊断这种少见胰腺肿瘤的可靠依据。由于诊断有不确定性和肿瘤细胞可能因穿刺而播散,也有学者认为不宜穿刺活检。鉴于SPT绝大多数为良性,我们认为穿刺细胞病理学可行,以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3.2鉴别诊断

①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上此瘤常伴有神经内分泌紊乱症状,组织学上肿瘤一般无完整包膜,多数伴不完整且和脾脏发生粘连现象,易伴出血、坏死及囊性变。②黏液性囊性肿瘤:此瘤常见于胰尾,体积较大,呈囊性,单房或多房囊腔内含胶状混浊液体,伴明显纤维性包膜。③胰母细胞瘤:此瘤多发生于男性儿童,肿瘤由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构成,在肿瘤中总可找到似胰腺的腺泡、腺样结构,若以腺泡排列的上皮细胞巢为主,常可见鳞状小体,无假乳头状瘤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酶阳性而Vientiane阴性。

3.4治疗与预后

治疗的本病采用手术切除,依照肿瘤的形态、所处位置、有无出现转移或者是浸润而确定手术的方式。至于肿瘤发生了恶变的病人,在手术中要适宜的扩大切除的范围,使患者术后预后良好。肿瘤的转移并非标志预后不良,有关学者总结,每当肿瘤被切除了以后,其预后和SPT未发生转移相当。通过切除术治愈的高达96%,仅约4%的患者在术后会复发或局部转移,如少数病例生物学行为活跃,侵犯周围组织与器官,提示具有低度恶性,甚至有发生淋巴结、肝、结肠转移。所以建议密切随访,加深对此瘤的预后判断。

4结语

总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胰腺肿瘤,通常发生在女性身上。临床、实验室、影像学中并未见特异性的表现,只有在病理学中的表现较为异常,在术前或者是术中采用细针进行穿刺能提升诊断本该的正确率。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最佳,预后良好。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