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研究(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临床实习前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开展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针对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次针对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无人及格,平均得分仅为10.5分;51名学生中发生不良事件38人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5%,无人及时上报。结论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建立与临床实习对接的、连续的、全方位的职业暴露防范体系及课程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职业暴露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负责病房、门急诊、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标本检测工作,每天都需要接触大量血液或体液标本。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液传播疾病有蔓延趋势,成为检验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1]。加强检验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已成为研究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所学课程很少涉及职业暴露风险内容,在校期间也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职业暴露防范培训,这是导致其实习及入职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
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51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6人,平均年龄18.5岁。
2方法
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调查内容涉及职业危害的基本知识、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我国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分类标准、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职业暴露的预防用药、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问卷总分为100分。第二次主要针对实习前临床检验实训课上因防护不当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疗锐器损伤次数、直接接触血源性液体次数、受伤原因、受伤时工作状态、锐器伤医疗用品的种类、及时上报情况、个人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3结果
(1)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第一次问卷调查平均得分仅为10.5分,无人及格。学生对职业暴露关注甚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很差,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2)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实训课上共有29人(56.9%)发生不良事件38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5%。其中,发生3次及以上有2人(3.9%);发生2次有5人(9.8%);发生1次有22人(43.1%);无人及时上报。学生在实训课上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很高,多因安全意识缺乏,导致发生不良事件时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4讨论(1)据统计,检验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血液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为2%~40%,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为3%~10%,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比例为0.2%~0.5%[2]。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在所有医务人员中排名第二[3],加强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学习至关重要。我校检验专业中职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实习前从未系统接受过相关培训,对职业暴露知识了解甚少,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防范能力不足,因此增设职业暴露课程十分必要。系统有效的教育是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学生临床实习前进行系统的职业暴露风险防范教育,让学生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要求学生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提高学生职业暴露防范水平,加强自我防护能力,规避感染风险,才能使其客观、科学、理智地面对职业暴露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保护自身安全。
(2)调查显示,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率很高,说明医学检验专业实训体系有待改善。学校应在防护设施方面投入资金,增购优质有效的防护设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护目镜、安全型锐器、锐器盒、洗眼装置、紧急喷淋设备、防溅用具等),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实训教学方面,带教教师应加强生物安全知识普及,多进行与临床无缝对接的实训指导,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妥善处理实验标本,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医学类中职生比其他层次的医学生年纪小,基础薄弱,情绪波动较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职于基层医疗机构,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职业安全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较为混乱,学生在工作中极有可能成为职业暴露的受害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养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筑起一道职业安全屏障。总之,学校应在实习前增设职业暴露风险防范课程,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强化学生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发生。
参考文献:
[1]汪中华.孝感市康复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2):158-159.
[2]黎北信,王潭枫.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18-119.
[3]张玉翠,夏伟,黄海燕,等.针刺伤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289.
作者:刘宇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第二篇: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正因为如此,高校应把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操作重视起来,医学检验实验室是延伸课堂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提高检验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质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谈一点体会和感想。
1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科研能力的根本保证。实验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但在一些高校,实验教学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实验课教师队伍存在着力量分散、学历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实验内容陈旧、滞后,跟不上实践应用的步伐,实验操作内容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以按部就班为主,实验考评方式单一,不能完整有效地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对培育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是培养探索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根据地,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扎实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实验教师不仅要求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一个好的实验教师应该具备引导大学生走进科研、爱上科研的素质。有的高校实验教师和理论任课教师分工不明,理论任课教师既要讲理论课还要讲实验课,造成教师经历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专职的实验教师只负责准备实验,不教课,不能很好的与理论任课教师交流,导致实验课效果不佳。而专职的实验教师缺少进修学习机会,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大大打击了其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大学检验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把最前沿的临床技能带到实验室来,丰富课本上的知识,使理论知识巧妙地与实践相结合。
3改进实验内容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同版本和版次的实验教材的更新出版,教材风格呈现多样化,但相对有限的学时,教材内容总体居多。课堂上为避免授课教师照本宣科,应严格执行教研室授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阅读和研究教材,熟练教材内容,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课程的知识框架、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通过集体备课去精心地设计和编排教学过程,组织和梳理授课内容,使得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基本功的同时,应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大板块组织实施实验教学。课下为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医学检验实验技能大赛,也可以参加外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在与外校同学交流切磋中,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扬长避短,使得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4开放实验室,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一般安排都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实验内容相对固定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改变单调不变的实验安排,应增加学生课外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选定题目,动手查阅资料,形成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某学生设计剧烈运动对血细胞数目的影响,学生在做实验准备过程中会思考每一步实验目的,可采用哪些实验方法,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学生通过开放性试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实验和科研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以后不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大有裨益。
5改革传统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考核体系
改进实验考核方式,重视实验考核过程。实验教学应该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注重单纯实验的结果。充分发挥考试导向、检测及反馈的功能,体现考试内容的情境性、应用性、实践性,发挥考试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功能,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于平时上实验课动手能力强、自律和自觉保持实验室卫生的同学予以肯定及评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具体应该增加实验课比例,实验课与理论课各占50%。实验课评分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实验报告完成好坏包括字体工整否,是否对实验提出有意义的思考等;二是平时实验课综合表现包括考勤,听课态度,爱护仪器等;三是期末综合技能考核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其中前两大评分板块各占15%,第三个评分板块占20%。如此考评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重视实验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作者:张丽 孙可歆 郭素红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第三篇:高职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课程设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应用物理和化学、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的理论及技术、仪器等得到了快速更新,医学检验各项数据向临床医学各科广泛渗透,对疾病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科技促进了多功能、高度灵敏、全自动的仪器不断涌向各科研和卫生医疗单位,这些仪器的使用不但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速度,而且实现了检验医学的微量化、快速化,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学检验专业承担着及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且准确的患者医疗数据信息,合理选择必要的检验项目以适应临床诊断的需要,把检验数据转变为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确解释,并为临床提供咨询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检验医学正向着多学科结合的方向发展。各发达国家实验室实现了检验仪器的全自动化,建立了多学科一体化的现代化检验科,各式各样的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被广泛运用。目前各医学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专业,但各卫生医疗机构仍把检验科室作为一个辅助性的技术部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检验科的工作应向更高层次发展,检验专业工作者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成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1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程的课时
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均是高中毕业统一招生的,许多基础知识都在高中的课程中学习过,检验专业应根据实际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如电学、流体力学和应用物理学等,同时增加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别强调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这类基础课设置以100学时左右为好,同时开设药理学、病理检验学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2开展临床医学概论课的临床实习
临床医学概论在高职医学院校课程中尚未被列入主干课,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应将其定为主干课,并应开展临床实习,让学生学会一般病史询问和查体操作。在临床实习期间,安排两个月的内科临床实习,让学生学会查阅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开检验单,结合临床表现对检测结果做出科学解释和初步诊断,特别是学会如何将检验与临床结合。
3增设检验仪器维修和专业英语课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检验仪器不断更新,手工操作逐步被仪器检验所取代。在一般情况下,仪器检测不但可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而且临床医师也逐步依赖仪器检测来诊治患者。高等医学院校要突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果不懂得自己使用的仪器,是难做好工作的。有条件的院校还应开设检验仪器分析和检验仪器维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懂得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性能、操作和维护方法,当仪器出现问题时能自己动手及时解决,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这也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行医疗一体化,减少和控制相关费用的支出,更需要应用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跨世纪人才。现在检验医学已是自动化操作,许多进口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高职检验专业开设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更显得重要和必要,这不但可促进学生对自动仪器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随着分子水平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不能抛弃手工操作,但由于自动化仪器的大量引进,增加医疗开支而造成的弊端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随之显现。我们应该瞄准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使其打好多方面的基础,从而培养具有应变力和领导能力的21世纪实用型人才,促进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
作者:徐晓青 蒋剑 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构建
摘要:通过调研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构建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打破传统“三段式”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做、拓”一体化,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岗位任务;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临床检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上的地位日趋重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性很强。现有的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实验技能训练与临床差距较大、考核方式单一等,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此,我们以岗位需求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岗位任务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1]。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新课程标准构建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职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在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环节、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打破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做、拓”一体化,对学生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着力打造适应岗位需求的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基于以上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构建“1243”课程体系,即1个课程标准、2本教材、课程实施“4个要素”一体化、教学评价三位一体。
2.1修订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教育属于能力本位、素质教育,以培养具有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医学检验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3]。我们在充分调研岗位需求和查阅专业文献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空间结构为主线,结合医学检验类职业岗位需求,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技能训练为突破口,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岗位需求。删除了与其他课程重复或赘余内容,包括实验用纯水、化学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法的选择与评价、室内质控基础知识、室间质量评价、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增加了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如检验报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室内质控、化学发光技术、肿瘤标志物检验和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范例等。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每个模块对应的岗位任务和执考点制定课程内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
(2)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侧重技能培养。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重在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定位为胜任临床检验工作,即熟练掌握各种常规生化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结果[4]。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理论和实验学时比例达到1∶1.5,实验课增加了医院见习学时。除了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在教室讲授外,其余教学内容都在实验室进行,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理论内容“先做后学”,基本操作技能狠抓规范。综合性实验主要采取小组讨论和技能比武方式进行,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使实验课教学实现课堂翻转,明显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2.2编写基于岗位任务的模块化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按照岗位任务模块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将教材内容设计为五大模块,其中包括24个子模块,模块内容从基本知识、常用技术、检验项目到临床应用,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与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常见疾病的生化检验引入典型病例,将病例分析与生化检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操作能力。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验讲义,加大综合性实验比例,实验项目选择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附录中加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试剂盒说明书,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每个实验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数字化实验资源正在建设中,用于教学和学生自学,着力提高学生规范操作水平。
2.3课程实施“4个要素”一体化
课程实施内容包括理论、实验、见习、实训、实习、课外拓展等,重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充分利用我校“院校一体”办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和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将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临床一线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实习带教和考核。采用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和仿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安排见习、综合实训、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能够早临床、多临床。通过“教、学、做、拓”一体化的实施,立体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4教学效果评价三位一体
改革以期末试卷考核和实验考核为主的静态考核模式,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将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第三方评价有机结合,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方法[6]。
(1)理论考核。分为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考核内容与资格考试考点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重点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重在平时,平时考核评价可以提问、小组比试、随堂测试、单元测试、调查问卷、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并不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和考勤情况,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态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题型、题量参照资格考试,主观题以一个工作场景命题,如给出一个糖尿病检验报告单,包含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项目,让学生填写检测方法名称、基本原理、正常参考值以及在诊断中的作用,从而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2)实验考核。实验课学时占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学时的一大半,重实验、轻考核已成为阻碍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我们将实验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常规实验、综合性实验3个模块,实验考核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分为平时考核、模块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有逐人考核、小组考核、抽考等多种形式,模块考核和期末考核由医院检验科骨干人员对学生逐一进行考核。实验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此外,我们在实习前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并将实训成绩单列,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进行实习。
(3)第三方评价。我们在实验期末考核、实训考核、实习中期考核中邀请医院专业人员参与,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向实习医院、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第三方评价了解教学效果和质量,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3实施效果
自本方案在2015届普通专科检验班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更加适合岗位需要,课程实施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专业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得到实习单位的充分肯定。然而,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侯振江.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3):15-16.
[2]侯振江,牟兆新.高职医学检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模式的开发[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3):3-5.
[3]杨裙,吴怡春,徐建国,等.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80-81.
[4]侯振江,李红岩,李吉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4-7.
[5]王宏志,葛存兴,赵晶,等.ISO15189对加强检验学专业教学质量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71-572.
[6]万莉,张庆莲,吴明泸,等.构建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7(2):73-74.
作者:黄川锋 尚喜雨 刘庆春 王挺 归改霞 全碧波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的检验专业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培养适合检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从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仪器及试剂产销公司行业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血液检验、生化免疫等专业知识,具备标本采集、标本检查、结果分析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仪器及试剂产销公司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经同行和专家的分析讨论,对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依据高职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专业思维,加强沟通、表达及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生物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医用生化中相关物质的代谢过程及产物;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学习后续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化代谢知识原理解释医学中常见的现象;能简单判断生化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1重新修订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教育是能力本位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我们在充分调研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空间结构为主线,结合医学检验同行和专家的意见,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对高职医学检验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1.1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医学检验技师资格考试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和工作岗位服务的特性,删除与其他学科交叉及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增加了检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根据每个模块对应的岗位任务和执考点制定课程内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
1.2重视和优化实践教学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定位为胜任临床检验工作,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来进行分离提取、活性测定、含量测定及生化分析,使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切实加强,为其后续检验操作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遵循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设计思路为基于职业分析进行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主体进行课程实施,基于实践技能进行课程考核。
3课程实施
本课程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以理清流程、强化实用、培养技能为原则,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等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抽象难懂部分(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酶的结构与功能)借助网络图片、视频进行辅助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接近生活的部分(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接近临床的部分(肝的生化、血液生化、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如此有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全面提升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4课程考核评价
为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改革了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平时测评成绩、实验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多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开放化,使得课程评价和考核真正面向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这种改进对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我们还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同行专家意见、学生对老师讲课评价、督导组听课意见等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保证了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综上所述,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高职教育理念,从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凸显为医学专业技术岗位服务的特性,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福玲.高职检验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12,01(25):102-103.
[2]凌伯勋,周希瑜,李庆华,兰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32-33.
[3]黄川锋,尚喜雨,刘庆春,王挺,归改霞,全碧波.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6,05(34):136-137.
作者:黄姗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第六篇: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问题及教学研究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教学是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的重要部分。如何发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强实习教学,是培养合格和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基础。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教学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方法、手段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实践性很强。医院的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过渡阶段。实习医院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步入正式岗位后的工作态度和能力。随着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实习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目前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习单位的教学模式作一定的探讨。
1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现状
1.1学生
1.1.1学历
检验专业学历层次较复杂,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实践动手能力不突出。专科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在校的很多基本课程没有学习到位。导致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对操作的理解较欠缺。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上稍显优势。但由于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本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本科生的素质也没能挖掘出来。
1.1.2实习态度
第一,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多数实习同学认为实习很单调,觉得实习只是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大学学习的理论没有用上。实习同学刚到某个专业组或者某个科室就想老师直接传授很多深入的知识。而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如:标本签收、标本离心、信息录入)往往是简单而枯燥的。这样导致学生对医院、对科室、对老师的抱怨,于是情绪低落、消极怠工。第二,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也导致老师不愿意将一些重要工作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同学。第三,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很少有同学主动抽出休息时间去做专业组安排的基本工作之外的工作,也不会思考如何将日常工作做得更快、更好。现代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习同学获取和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便利。但实际上,大部分实习同学利用电子产品和网络来娱乐而不是学习,比如,打游戏、玩微信、微博、QQ等,极大地浪费了有利的学习资源。
1.1.3考试和就业
实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大部分实习同学在医院实习的后半期就心神不定,一方面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另一方面参加各种类型的双选会以及招聘会。由于备战考试及考试时间均处于实习阶段,同学将会花上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甚至根本就无心实习,严重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质量[1]。
1.2教师
1.2.1师资人员缺乏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实习医院有资质的带教老师较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及实习计划的顺利完成。
1.2.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在学历结构上参差不齐[2]。医院检验科高学历人员较少,大部分人的学历是本科、专科,甚至中专或非检验专业毕业。多数基地的带教老师一般不从事在校生的理论教学,带教老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就很难得到提升。带教老师没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资格培训,缺乏正确引导实习同学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缺乏激发实习同学学习热情的方法。
1.2.3教师的责任心
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非常薄弱,他们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他们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把带教工作当成了一种负担,降低了教学质量。带教老师没有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其实教师在带教的过程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往往是讲得越多就懂得越多,懂得越多就有更多的东西给同学讲,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1.3实习生管理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如医教科、教育培训部)、实习科室以及学校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学校对实习同学的实习过程只是例行检查或不检查,平时几乎失去联系。另一方面很多实习单位往往只重视医疗和科研,忽视了临床教学。再者实习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一般的管理人员都要参加临床工作,这样对实习生管理的各个环节肯定掌控不到位。实习同学在每个专业组的实习时间较短,由于时间短,有些专业组认为实习同学对临床工作无帮助,可有可无就疏于管理,管理不严格就会呈现出实习同学的懒散、消极。
2教学探讨
2.1培养人文素质
实习期间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3]。由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必须重视包括医学检验在内的一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提高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基本医德[4]。培养实习同学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同学正确认识检验科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感情和成绩。医院或者科室层面可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实习同学的人文素养。
2.2提供就业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医院或者检验科应组织人员专门收集更多的就业信息,随时将这些信息快速的传递给实习同学,让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安心实习,较少东奔西跑。同时可以利用带教老师的人际关系,向用人单位直接推荐优秀的实习生。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实习生就业的盲目性,减轻了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增加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才能,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习上[1]。同时应该在实习同学参加双选会或者招聘会之前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如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实习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2.3改善教学方法
检验科应定期组织培训讲座,对实习同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加强培训。专业组应指定有资质的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进行带教。同时组织实习同学对带教老师的讲课内容和方式进行仔细评价,让老师了解讲课的内容同学是否感兴趣,以及讲课的方式是否能激发学习热情。这既能达到让实习同学获得知识的目的,也能使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得到提高。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给在实习的同学谈谈他们的体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激情。
2.4加强实习教学管理
实习带教也是对师资人员多方面能力的检验,有助于师资人员工作、技能、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5]。医院和科室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教学意识、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上加强培训。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鼓励做得好的带教老师,惩罚做得差的带教老师。医院和科室都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实习教学管理,并制定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出科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增强沟通,每月组织实习同学进行座谈会,互相探讨实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学校与实习单位和科室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交流,以保证双方信息畅通,共同做好实习教学工作。
2.5重视全程质量控制
全程质量控制是保证医学检验工作质量的核心[6]。因此带教老师应向实习同学灌输全程质量控制的意识,让同学掌握质量控制的各项具体要求和实施程序,包括:检验前患者准备、样本采集的规范操作;检验中质控处理、标准检测程序;检验后结果解释等。
2.6增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工作者,要在熟悉临床工作的基础上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习单位应该加强对实习同学科研思维的灌输,开展科研讲座提高检验实习生的科研意识。介绍国内外检验专业的较好的杂志,可以让学生不断开拓思路,更新专业知识[7]。还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让有科研能力的带教老师指导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有条件的科室可以让科主任给每一位员工下达科研任务,让每一位实习同学都有指定的带论文老师(包括没有要求的写毕业论文专科生也有老师指导),让他们都能接触论文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以及等相关知识。
2.7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培养
检验科承担着全院患者的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检验专业实习生由于经验不足及心理紧张等原因,容易受到职业危险因素的伤害。带教老师应将系统的防护知识传授给实习学生,包括讲授日常工作中需注意的基本常识,如正确使用各种生物防护设备和用品,如何做好日常消毒,各类意外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8]。总之,检验科应发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强检验实习教学,为培养合格和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2]申家字,申家辉.医学院校实习生带教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以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0(3):98-99.
[3]张莺莺,吕坤.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规范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91-1292.
[4]安哲,屈梦.简析当前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3):378-379.
[5]吴开进.新形势下对检验医学实习教学工作再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803-1804.
[6]秦琴,孙懿,李闻捷,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全程质量控制带教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47-49.
[7]周运恒,唐建彬,叶春林.小讲课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104-105.
[8]戴芳,黄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809-1810.
作者:解春宝1 罗江蓉2 传良敏1 喻华1 黄文芳1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1.检验科 2.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