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医学教育组织实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医学教育组织实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医学教育组织实施

【摘要】目的总结现场调查武陵山片区4省18县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与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探讨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策略。方法整理被调查区域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与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探讨该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策略。结果获得了被调查区域37所乡镇卫生院,182个村卫生室;233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202名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相关课程设置意见,提出了该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策略。结论依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强化宏观管理,狠抓师资培养,加强课程建设,联系成教实际,注重筹措经费,坚持常态检查,更新考核机制等举措的组织实施策略。

【关键词】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策略思考

根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农村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要求,本子项目第二阶段探讨,则以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围绕所获得的武陵山片区被调查区域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进一步探讨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策略(以下简称实施策略)。并力求严按策略,规范实施,稳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精心培养能扎根武陵山片区,长期为当地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实用、有效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努力实现武陵山片区城乡基层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分片集中抽样方式,在国务院2013年批准设立的武陵山片区(即一个豁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71个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2个的连片扶贫开发区),确定该片区4省18县(以下简称被调查区域)37个乡镇卫生院、182个村卫生室、233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202名乡村医生(共计435人)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依照现场调查计划,选取个别访谈、集中培训、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一是分别与被调查区域乡镇卫生院院长个别访谈,并在访谈结束时回收他们填写的基层卫生机构调查表37份。二是精心组织被调查区域乡镇卫生院院长、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填写调查表,随后当场回收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调查表435份。三是依据两种调查表,整理被调查区域乡镇卫生院、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课程设置意见。

2调查结果

2.1被调查区域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学历状况

在填有学历的412份调查表中,有中专学历169人,占41.0%(其中乡村医生125人,占30.3%);大专学历180人,占43.7%;本科学历54人,占13.10%;高中等其它学历9人,占2.2%。反映了武陵山片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本科学历甚少,主要是大、中专学历的现状。

2.2被调查区域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

2.2.1乡镇卫生院的需求选择

(1)最适宜参加的继续医学教育类型全科医学培训班(100%)、进修学习(100%)、大专学历教育(91.9%)、中专学历教育(83.8%)。(2)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医疗(100%)、基本卫生服务(100%)、卫生法规(83.8%)、卫生管理(81.1%)、人际沟通(59.5%)。

2.2.2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的需求选择

(1)最适宜参加的继续医学教育类型全科医学培训班(97.5%)、乡村医生培训班(92.9%)、大专学历教育(86.9%)、中专学历教育(83.7%)。(2)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医疗(99.1%)、基本卫生服务(97.9%)、基层卫生管理(76.3%)、人际沟通(70.6%)、卫生法规(68.0%)。

2.2.3以学历教育方式培养农村医药卫生人员最应设置的课程

乡镇卫生院的选择为:(1)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100%)、药理学(100%)、生理学(97.3%)、病理学(97.3%)、生物化学(86.5%)等。(2)基本医疗课程:内科学(100%)、传染病学(100%)、外科学(97.3%)、急诊医学(97.3%)、诊断学基础(97.3%)、儿科学(94.6%)、妇产科学(91.9%)、常用护理技术操作(86.5%)等。(3)基本卫生服务课程:社区常见健康问题(97.3%)、健康教育(97.3%)、全科医学概论(94.6%)、社区卫生服务(94.6%)、预防医学(91.9%)、医学心理学(86.5%)等。(4)基层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律法规课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00%)、社区康复(97.3%)、卫生法规(91.9%)等。

2.2.4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最需培养的内容选择

(1)最需要培养的基本医疗知识和技能:常见病(98.9%)、多发病(97.7%)、慢性病(96.3%)、传染病(91.5%)、危重病(91.5%)等。(2)最需要培养的基本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建立村民健康档案(96.6%)、慢病防保(95.2%)、妇幼保健(92.9%)、老人保健(91.7%)、健康教育(89.7%)、计划免疫(89.4)、传染病预防(87.6%)等。(3)最需要培养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人际沟通基本知识(92.6%)、语言沟通(91.0%)、临床医疗沟通方法(91.0%)、治疗性沟通(84.6%)等。(4)最需要培养的基层卫生管理知识和技能:农村重点人群(97.2%)、农村公共卫生(94.5%)、农村常见病(94.3%)等。(5)最需要培养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和技能:卫生法基本知识(98.2%)、机构管理法规(92.0%)、医事人员管理(86.4%)、食品安全法(85.3%)、医疗纠纷处理(83%)、母婴保健法规(80.5)等[1]。

3组织实施策略探讨

依据武陵山片区4省18县(区)37所乡镇卫生院、182个村卫生室、233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和202名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的现场调查结果,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组织实施策略探讨如下。

3.1强化宏观管理,加大行政推进力度

武陵山片区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思想,履行职责,提高认识,通力合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卫计委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加强本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和政策支持,主动联系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适宜的配套政策,及时制定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规划,督促培训学校依照规划办学,通过合理设置课程,配套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步加强教材建设,努力优化办学条件,踊跃开展教学检查,创新完善学业考核机制,确保全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运作流程规范,育人环节清晰,质量把关严谨,坚持用宏观管理导向力和行政督促推动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凝聚齐抓共管办学合力,构建适用有效的组织实施机制[2],开创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后发赶超新局面。

3.2狠抓师资培养,建设合格师资队伍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抢抓国家正在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推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宝贵机遇,巧借教育、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师资培养列入教师培训计划的东风,主动以培养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合格师资为突破口,首先实现这两门课程师资的合格培养。二是注重从培训学校筛选一批热心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专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优化师范素质,增强继续医学教育能力。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他们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依靠各位专家的优质施教和精心培养,力求顺利实现培训目标。三是合理安排被培训教师,采取学习领会、研修探讨、集体备课等方式,把握教学大纲,制订授课计划,熟悉所用教材,查阅参考资料,了解生源状况,以扎实周到的授课准备,强劲充实的教学能力,热心严谨的执业素质,踊跃承担教学任务,在为武陵山片区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的主战场上,不断创造优质育人的办学业绩[3]。

3.3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各培训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优势,巧妙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制定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必开课程的建设规划,逐步优化各课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课程建设要素,着重在教师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鼓励高水平临床专家承担临床专业课教学任务,大力支持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尤其要加强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课程建设和知识传授,使之融入教学全过程[4]。注重强化上述课程的教材建设,努力使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教材相互配套,能适时满足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见习或实习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这些课程的临床教学质量。

3.4联系成教实际,构建网络教育体系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性质、对象和要求,积极构建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网络体系,切实做到:①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将该网络体系纳入全国性教育网络系统,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逐步提高可及性,扩大覆盖面,不断帮助更多的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能在当地方便自如地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②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范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适用范围和学分授予标准,推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5]。③狠抓现代远程医学教育视听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中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网站的积极性,组织制作具有较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视听教材,实现适用有效,资源共享,有利推广的建设目标。④同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力争在县卫生行政部门支持下,踊跃与当地城乡社区医药卫生人员、管理人员一道,合理应用、常态维护和动态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力求全方位满足本片区学员临床见习需要。

3.5注重筹措经费,努力优化办学条件

武陵山片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多渠道筹集经费,健全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投入机制。切实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积极争取政府的专项财力投入;并督促学校设立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坚持专款专用。严按相关硬、软件建设规划,购足设备,完善设施,配套软件,确保运转,有效推进全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同时,大力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为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帮助。此外,严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下,稳妥办好继续医学教育收费的审批和备案手续,适量收取相关费用,以维护全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正常运转。

3.6坚持常态检查,着力保障教学质量

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运作后,各承担育人任务的培训学校务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树立质量至上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标准,及时建立、运行日常教学常态检查机制,周密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人员更新观念,达成共识,明确目标,承担任务,严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深入教学第一线,分别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教学进行常态检查,努力做到:(1)力求在教学现场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成因,督促对因整改,有效弥补缺陷,着力在规范有序的教学运行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正确认知医学课堂教学环节,注重从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入手,严把教学环节质量关,借助课堂教学实践平台,不断优化任课教师的师范素质,直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3)依托教学常态检查,动态了解教风、学风建设现状,及时发现、果断处理各种不良的教风、学风问题,进而强化教风、学风建设,想方设法为提高教学质量输送正风肃纪的正能量。(4)注重教学常态检查和信息同步反馈,主动将教学检查中肯定的成绩、发现的差距,当场反馈给教师本人和相关管理部门,努力促使任课教师发扬教学优势,弥补教学不足,凝聚育人合力,共克教学难关,齐心协力实现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预定目标。

3.7创新考核机制,科学评价育人效果

积极创新、完善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机制,逐步营造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考核环境,有针对性地将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乡村医生执业管理紧密挂钩,通过制定、颁发和执行多种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接受这种继续医学教育的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在职称晋升、收入增加、进修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机制激励环境,充分调动全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通过适宜的学业培训、合理的成绩考核和恰当的岗位应用,稳步振兴武陵山片区城乡基层医药卫生事业,热情周到地为当地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实用、有效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用能让武陵山片区城乡社区居民认可、满意的教学效果,给这种继续医学教育育人成效作出真实可信的考核评价[6]。综上所述,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实施,务必要求各培训学校规范实施教育规划,严格参照育人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明确育人目标,加大资源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程设置和建设工程推进,坚持教学常态检查,创新学业成绩考核机制等办学举措,努力为武陵山片区精心培养能立足片区,服务当地,振兴基层的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用良好的教学质量,可信的育人效益,开创武陵山片区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晓阳,熊正南,段于峰,等.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1):44-49,69.

[2]王长文.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2):159-160.

[3]王番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对策[J].经营管理,2012,(1):16-17.

[4]常景芝,陈剑,胡灵卫,等.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9):23-25.

[5]张淑华,姚龙山,候健,等.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2011,(3):11-13.

[6]赵维纳,孙丽,罗海龙,等.乡村医生继续学历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2,(33):245-246.

作者:李晓阳 熊正南 段于峰 许燕山 张丽霞 胡昌军 蒲泉州 朱新洪 张光辉 廉小玲 彭艾莉 何小进 单位:湖南医药学院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