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冶金类专业人才网络化培养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的“互联网+”冶金类专业人才网络化培养模式。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整合,知识更易于获取;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优质企业案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冶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冶金;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网络化培养
一、信息化设施建设
借力学院国家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打造高水平、数字化信息平台。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冶金类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融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充实虚拟仿真和实景传输实践条件,全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近程远程联动、虚实双核驱动的冶金类专业领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典范。以易用实用经济相结合为原则,以VR/AR技术为支撑,整合学院冶金类专业教育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全院统一的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冶金类专业为基础,重点形成集绿色钢铁生产技术等专业群重点岗位领域于一体的VR“模拟工业园。自主开发具备情境创设、教学演示、虚拟实训、虚拟考核等功能的冶金生产过程中炼钢、炼铁、轧钢等仿真软件,模拟冶金企业车间场景和布局,设备结构与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帮助学习者体验真实实训情景。尝试利用学院与山东钢铁集团合作共建的具有实景传输功能的教育培训及资源共享平台,使企业工作现场和学校多媒体教室互通,打造“实景课堂”,实现兼职教师现场操作与学生课堂教学实时同步。实习学生与校内导师在线交流,将现场作业活动实景引入实践教学,创建身临其境的职场氛围,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冶金类专业群建设与德国相关院校和跨国企业合作,引进德国巴登的钢铁企业培训和课程体系,提升企业培训的国际化水平。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认证标准为切入点,引进与利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课程资源,探索引进课程资源转化与应用的方法。以课堂教学新形态构建为目标,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学院课程建设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一流专业群”核心课程数字化、网络化、动态化。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以专业群为单位,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将冶金类专业群内的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精品网络课程。积极建设和引入优质线上课程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策略及交互、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互联网+”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教育教学的核心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坚持需求导向,构建科学有效、逐次递进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支持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积极转化大赛成果并共享。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善。以“互联网+”教育改造传统教学,实践新型在线教育模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翻转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培训并引导教师转变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多媒体资源、组织协作学习和讨论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个性化教育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由简单整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创新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新方式,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深度,引导、鼓励、促进新型课堂建设。
二、改革实践成效
基于“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冶金类专业线上线下课程,使学生能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更好地理解、学习冶金行业专业知识。“互联网+”技术与冶金类专业教育教学结合形成的新型学习方法,让知识更具有趣味性,知识获取更加便捷,学习更加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明显,企业满意度显著提高。建立学生自主线上学习平台,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更好地理解、学习冶金类专业知识要点。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助力学生管理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增强教学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行信息化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62-64.
[2]区敏仪.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4):63-67.
[3]杨桂婷.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87-188.
[4]李丙亮,白星良,陆凤君,等.微信公众平台在轧钢教学与职工培训中的构建[J].山东冶金,2017(6):63-64.
作者:白星良 李丙亮 王振 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