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冶金工程专业招生现状以及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我国冶金工程专业招生及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行改革。针对冶金工程专业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现状,从提高生源质量以及改善人才培养环节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大冶金学科宣传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企业亟需人才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冶金工程;人才培养
2017年10月18日,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在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出了“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多学科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我们的传统学科-冶金工程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新时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代。在新时代,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曾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因此,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冶金工程学科来说,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契机,将新兴学科与冶金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应用于冶金工程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的冶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现阶段摆在我国冶金高校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新时代我国冶金工程专业招生现状
冶金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在新时代下,冶金工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冶金行业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3],因此,现阶段我国仍然需要大量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广受考生追逐的所谓热门专业,而以冶金工程为代表的许多传统学科逐渐成为了考生眼中的冷门学科,广大考生并不愿意以第一志愿报考冶金工程专业,长此以往,将会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冶金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推动,优秀人才来源于高校对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5],优质的生源是培养出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图1显示了我国2015-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国家分数线(总分)变化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理学、工学、工学(照顾)以及农学这些专业的分数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农学和工学(照顾)专业长期位于倒数一二名,工学(照顾)专业和农学专业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分数线差距约为80分。这说明,大部分考生热衷于报考管理学及经济学等热门专业,导致其分数线持续冲高,而工学以及农学则受到冷遇。在这种情况下,工学以及农学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从2015年到2020年,管理学、经济学、医学以及理学等专业的分数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相反,从2015年到2020年,工学、工学(照顾)以及农学专业的分数线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热门专业,而报考工学、工学(照顾)以及农学专业的考生则越来越少了。从近六年的考研国家分数线数据来看,考生扎堆报考热门专业的趋势不仅没得到遏制,反而大大增强了。因此,作为工学照顾专业的冶金工程专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源数量以及生源质量的双重危机。针对冷门专业的生源与发展危机,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认为冷门学科的发展危机主要是由于受到认知偏差、宣传导向、就业状况、学科门槛、权利承认、资源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并建议从学科发展思路、学科布局、培养模式、学科定位、学科集群、外在建制等方面化解学科危机,促进学科突围[6]。
2新时代我国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冶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有量的需求转变为质的需求,并且企业希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尽快熟悉业务,无需重新培训[7]。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许多企业正在逐渐减少工作岗位,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一些地理位置、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较好的冶金企业或许还能招聘到冶金专业毕业生。然而,对于那些待遇和工作环境较差的传统冶金企业或小私企来说却很难招聘到冶金类本科生[8]。由于近年来金融业、网络服务业、教育产业等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些产业的待遇水平并不低于冶金类企业所提供的工资待遇水平,因此许多冶金类毕业生毕业之后选择进入这些行业工作,导致大量冶金专业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去。图2为2009年-2019年国内某高校冶金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变化趋势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从2009年到2015年,在冶金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以后,在冶金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开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就业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冶金行业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速逐渐下降,GDP增长率从2008年的9.59%下降到2015年的6.9%。与此同时,冶金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钢铁行业为例,2008年以来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增长,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2015年,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行业发展进入“严冬”期,因此,2015年,冶金专业毕业生在冶金类企业的就业达到了最低值。随后,为了解决钢铁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2016年以来,中国开始大幅缩减钢铁产能,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削减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粗钢产能利用率已回归80%以上合理区间。因此,从2016年开始,去冶金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2009年到2019年的十一年间,冶金专业毕业生去非冶金类企业就业的比例大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其他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冶金专业毕业生。
3新时代我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3.1加大冶金学科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偏见
加大冶金学科宣传力度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在冶金行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等领军人物的宣传报导,为年轻人树立行业榜样,让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冶金行业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同时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冶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全国各大冶金高校应该努力向考生和家长宣传冶金工程专业,让他们充分了解冶金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消除他们由于不了解冶金行业所产生的偏见和误解,要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下,冶金工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冶金工业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材料的地位没有改变,努力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冶金工程专业。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许多冶金高校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冶金工程专业生源质量。例如,中南大学通过举办夏令营的方式,让考生提前进入学校了解冶金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提前感受冶金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消除一些考生对冶金工程专业的偏见和顾虑,鼓励他们报考冶金工程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招生效果。武汉科技大学为招收优质生源,采取了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优秀生源基地及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奖励制度、加强冶金学科建设等措施,有效吸引了优秀生源,保证了冶金工程专业招生质量和规模相对稳定[9]。
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传统的冶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无法为冶金企业提供亟需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全国各地的冶金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周边地区的冶金资源特色,找准自己的学科发展定位,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将传统冶金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相结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冶金学科发展的特色道路。例如,郑州大学结合河南省的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将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三种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的新理念,并开设了以“选-冶-材”为特色的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及学科方向,培养国家亟需的“选矿-冶金-材料”复合型人才,在协同创新背景下探索了冶金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与特色[10],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引优质生源的效果。
3.3掌握冶金行业发展动态,培养企业亟需人才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企业开始向绿色化、智能化、创新化发展,同时我国的有色冶金生产工艺也在向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各大冶金高校应该时刻关注冶金企业的发展动态,并根据其发展方向调整冶金学科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冶金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针对近年来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复杂的就业形势,一些高校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指出学校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针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及就业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学习与实践[11]。一些研究人员针对经济转型过程中冶金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出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与就业一体化[12]。此外,一些西部高校从强化学校培养环节的角度出发提出深化办学特色、增强学科建设等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就业市场、提升学生素质和强化就业指导,最终达到提高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及满意率的目标[13]。
4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科技及产业革命。这些变革给传统冶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对我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冶金学科面临的招生困境以及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宣传冶金专业,消除社会上对冶金学科的偏见和误解。同时,全国冶金高校应该创新冶金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培养出满足新时代冶金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代德伟,蔡云龙.新时代工科高校教师实施通识教育的逻辑与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2):35-39.
[2]王秀梅,胡蝶,房静,等.工程训练中心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6-9.
[3]吕俊杰.重视全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0(3):11-14.
[4]黄润,吕晓东,陈朝轶,等.西南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管理,2017(16):120-121.
[5]杨波,刘卫,周军.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86-87.
[6]刘阳,姜朝晖.高校冷门学科从危机到突围的跨越发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83-90.
[7]毛根平.钢铁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以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8]徐力勇,沈针,郭峰,等.新形势下矿业冶金类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浅析[J].西部皮革,2019,41(1):35.
[9]成日金,张华,周进东,等.冶金工程专业吸引优质生源的制度与措施[J].中国冶金教育,2019(2):105-107.
[10]韩桂洪,张永胜,刘兵兵,等.冶金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9,36(7):49-51.
[11]马林,于志强,李飞霏.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研究[J].汉字文化,2018(S2):156-160.
[12]秦凤婷,李晓乐,涂宇欣.经济转型升级中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策略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93-95.
[13]崔晓亮,张劲,陈勇,等.重庆科技学院冶金行业相关专业学生就业状况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42-145.
作者:张峰 金会心 单位: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