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区域冶金业发展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区域冶金业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区域冶金业发展途径

一、主要特点

(一)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1.资源优势

已探明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重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资源共三十余种,占全省已探明矿产资源的50.8%。其中铝、汞、锑、锰和硅石等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自然资源,已发现和探明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铝、汞、铅、锌、锡、铜、钨、钼、钡、锡、镁、镍等12种,还有相当储量的贵金属金、银和稀有分散元素铌、钽、锗、镓、铟、镉、铼、硒、碲以及含稀土金属矿产等。在已探明矿产储量中,汞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铝土矿保有储量近4亿吨,列全国第二位;锑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镓的储量居全国第四位,与铝土矿共生。贵州已发现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锰、铁、钒和钛4种。其中以锰最重要,保有资源储量7181万吨,是全省黑色金属矿产中资源最为丰富、开展勘查较多、开发利用较盛的矿种,已成为贵州著名的优势矿产之一。铁矿虽然分布广泛,在66个县市有所发现,其中45个探明一定资源储量,产地多达128处,但资源较少,保有储量仅4.5亿吨,不足全国总量的1%。水城观音山、赫章铁矿山及菜园子和清镇与修文铝土矿共生的铁矿等少数产地,探明储量较多,规模可达中型,矿石较富,具较大开采利用价值。贵州黄金资源丰富,全省已探明金矿1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0多处。根据控矿构造与矿床特征,分为黔滇桂成矿区、三(都)—丹(寨)成矿带、湘(西)黔(东)成矿区、黔滇桂、黔西南成矿区。根据矿石矿物的共生组合、矿石结构、金的贮存状态及选冶工艺的不同,贵州省金矿属微细粒浸染型、石英脉型及砂金与多金属型。截至2007年底,贵州省累计探明C+D级黄金储量155吨,远景储量可达500吨。在已探明的黄金资源中有90%是难选冶原生金矿。目前已有7个地(州)市21个县产金。贵州是新兴的重点产金省之一。自从1980年发现卡林型金矿,贵州便被国内外黄金行业看作一个极具潜力的地区,也逐步形成包括设计、勘探、采选、冶炼,部门比较齐全、体系比较完整的黄金工业体系。

2.能源优势

贵州能源比较充足,为发展冶金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省能源结构具有水、火互济的独特优势,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为贵州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证。贵州电力远景开发容量可达4000万千瓦,富余电力将达1000~1500万千瓦,寻找电力市场已成当务之急。投资和发电成本较低,电力供应将出现较大富余,这就为发展贵州有色金属工业特别是铝工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生产和布局比较合理

1.区位优势

贵州虽属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但与国内最大的冶金产品消费市场———广东省的距离较近,且铁路运输畅通;通过广东的黄埔港、湛江港或广西的防城港,可向极为广阔的有色金属消费市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输出产品。全省冶金企业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六盘水、黔西南等地,靠近原料产地,煤电能源充足,铁路公路畅通,生活比较方便,加上气候温和,对发展钢铁工业十分有利。尤其是水城钢铁厂,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与邻省进行矿煤对流,逐步建成贵州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间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迅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立,西南六省区经济协作深化,“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区域间的合作互动不断加强,区域分工更趋合理,这为六盘水市谋求区域的合作与联动发展,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配矿生产

针对贵州铁矿储量少、含铝高,锰矿资源储量多、品位低及硅矿资源既多又好的情况,为了进行综合利用,平均每年从省外调入和从国外进口富铁矿与富锰矿,与本省矿石配合生产,从而促进了炼铁和铁合金的发展。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又节省了开矿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是发展贵州钢铁工业的一条好路子。贵州钢铁工业中生铁、特钢、铁合金和金属制品这4大类产品,从设备工艺到生产技术都有一定基础,在全国也占有重要位置。由于近几年来发展较快,销路畅通,经济效益较好,从而增强了企业自身发展的能力和贵州钢铁工业的实力。

(三)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土法冶炼已有一定规模。五十年代,贵州积极兴建小铁厂;八十年代初,又积极推进地方小型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小镁厂、小电解铝厂、小电解锌厂等,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经济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基础薄弱,冗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效益不好,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品种结构单一,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长期采用土法冶炼,技术落后、回收率低、产品粗劣,由炉渣中丢弃了大量锌、铅、镉、锗、银等贵重金属元素,浪费了大量资源,污染极为严重。

二、存在问题

(一)观念滞后,效益低下

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无证开采、违章冶炼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耗竭过快,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一些地区重速度、轻效益,重开发、轻节约,盲目发展了很多落后的生产能力,如土焦、土烧结、小高炉、小电炉、小轧钢等;有的企业还引进了一些落后的二手设备。大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扩大规模、不断填平补齐的倾向。影响和制约冶金企业科学发展的诸多观念、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少数领导干部在适应新岗位、新流程方面还有待加强,职工的思想观念、岗位技能等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规划滞后,布局散乱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冶金工业整体布局在行业、地区间低水平重复,过于分散,内部关联度小,产业链较短;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战线过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低,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公司或集团;盲目投资、布局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科研滞后,管理粗放

技术装备差,技术水平低,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改造投入少,产业技术升级缓慢。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规模小、总数少、水平低、高层次技术开发人才缺乏,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优强企业和优势产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产品生产粗放,单耗高,资源消耗、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一些行业能耗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工业发展尤其是高耗能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突出。产品多数也是原材料性质的初级产品。这种粗放式的产业与产品结构不利于提高有色行业经济效益和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制约贵州冶金工业的发展。

(四)环保滞后,污染突出

虽然“九五”期间400多家土法炼汞的乡镇企业,3000多座土法炼锌炉被关闭,核减土锌4万吨产能,减轻了环境污染,但在贵州西部地区仍存在一定量的土法炼锌。同时,一些小型预焙槽铝厂不断出现,加重了环境治理工作的任务。

(五)资金滞后,发展受阻

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小,财政收人远低于经济发达省份,因而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冶金工业。而省内现有冶金企业自筹资本金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上市融资,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资金短缺严重制约贵州冶金工业的发展。由于受资金和机制的制约,长期以来我省冶金工业规划和思路多而成效少,致使我省冶金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国内其他省份。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贵州冶金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际国内冶金工业产业结构和市场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火互济的能源组合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冶金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加强金矿资源开发规划,着力建设贵阳和遵义铝工业、六盘水煤焦化工等循环经济型生态基地建设,把铝及铝加工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推动贵州经济跨越发展。

(一)统一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深入分析我省的产业结构,积极进行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省内外致力于发展铝工业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充分利用已有人、财、物资源,实现相关企业的产业整合,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和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降低消耗的铝工业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促发展,尽快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大力推进钢铁、有色、黄金跨所有制改革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结合冶金工业特点,重点推进节能、环保、安全、优质、高效现代化企业建设。贵州冶金企业“小而散”的状况,不利于冶金工业的发展和贵州资源优势的发挥,也不利于贵州冶金工业总体素质的提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贵州冶金工业战略重组。战略重组和整合可以是跨行业、跨国界。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完善配套生产设施,并视市场供需情况适当增加精铝、铝合金等产品产量,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技术含量高的铝加工产品,努力把贵州建设为全国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基地;钛工业、锌工业、钢铁工业、黄金工业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全省冶金工业在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推动资产重组,加大增量投入,扩大规模,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全省冶金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

近几年,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贵州由于底子薄,技术装备水平仍存在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不高,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等问题仍很严重,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仍然很重。必须高度重视推广应用行业中带有共性的、关键性技术,通过实施必要的示范项目,将共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到技术改造项目上,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产业水平。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要制定和实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专项,增加政府和企业投入,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开发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广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新材料,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改变原材料工业技术面貌。

(三)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工作,发展循环经济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研究制定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和考核体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原则,搞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冶金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环境,促进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规范矿产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控制稀有金属开发强度,减少开采量。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基本实现污水“零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10台共计125万千瓦,按照“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关停部分135兆瓦和200兆瓦机组,按期淘汰小钢铁153.37万吨、水泥513.3万吨、焦炭188.2万吨、铁合金62.24万吨、电石19.7万吨、电解铝63万吨、锌冶炼27.82万吨等,预计可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5万吨以上。

(四)加强资源开发,提高规模开发水平

矿产资源是冶金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有利于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依据国家矿产资源有关法令和法规,结合贵州实际,建立奖惩制度,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矿山建设的发展。加强对金矿资源勘查开发,加强对全省范围内铝土矿资源的调查,进一步获取准确的资源数据,提供有关部门和投资者参考,作为决策的依据。引导企业和地勘单位加强勘探,提高资源保障水平。

(五)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助推企业发展

以开展资本运营的方式,抓住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机遇,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采取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破产,收购,拍卖,租赁等形式盘活存量,实现低成本扩张。选准项目,采用高新技术,争取国家资金及银行贷款支持。按照国家扶优扶强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公司争取优先上市发行股票,向社会筹集资金。企业要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努力实现最大效益,增强自筹建设资金的能力,并积极利用已有的名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土地、设备、建筑物等作为投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推出有吸引力的铝电联营方案),多渠道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广泛吸引港澳台商、外商和国际银行、财团的资金投入。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行业管理

要重视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大胆启用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建设中起带头人作用,要落实对有贡献人员的奖励制度要培养贵州冶金工业发展人才群体,通过他们来提高整个冶金职工队伍的素质,并掌握引进的高新技术,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指导,在结构调整中严格把关,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采用高新技术的项目,淘汰技术落后,市场滞销的产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才能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财力物力,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