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开展现状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开展现状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健身俱乐部团操课程开展现状探究

摘要:高校大学生健康问题始终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关乎自身与社会未来发展。瑜伽运动作为一项对身心素质有益的体育项目,亦需顺应时展进行创新和改革。分析瑜伽运动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瑜伽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高校;瑜伽教学

0引言

现如今,我国高校瑜伽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过度注重培育学生的运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诉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被削弱,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终身体育背景下,高校瑜伽教学需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多样化的运动处方,培养学生的瑜伽运动习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1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1.1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运动处方的定义:根据从事体育锻炼的个体,在充分了解个体体力、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与心血管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与个体运动喜好,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其中包括运动种类、时间、频次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而实现有规划、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增强个体身体素质或促进疾病康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按照指定的运动处方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运用与锻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体质健康类问题,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针对性强、因人而异,对教学效果的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1.2在瑜伽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体育教学项目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课程教学内容日渐丰富,所拍摄的瑜伽课程教学深受高校学生喜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要注重与体育专业院校的差别,并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保证体育教学内容对于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普通高校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与规律,在契合大学生运动兴趣和特征的基础上,兼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普通高校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将体育教学结合终身体育理念,推动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与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一门或多门体育锻炼项目[1]。将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运用于瑜伽教学,能够为个体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瑜伽运动方案,大学生可以自主调节运动强度,采取多样化的瑜伽组合锻炼,进而提升瑜伽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瑜伽习惯,真正实现终身体育教育。

2高校瑜伽教学

2.1教学特征

瑜伽运动崇尚回归自然和本真,以瑜伽将人带入美的境界,瑜伽动作的精妙无不体现着阴柔之美。当前,人们参与瑜伽运动,一般是通过不同类型的身体姿势,加之与意念、呼吸的配合,实现对身体的调节作用。瑜伽运动中的拉伸亦能够帮助人调节内脏、伸展筋骨,对体能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瑜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对个体的身心、情感与精神均具有良好调节作用,促进体内毒素排出,燃烧脂肪、减肥塑身,成为深受喜爱的养生运动项目。2.2教学现状随着瑜伽运动被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瑜伽运动,特别是女大学生兴趣极高,然而实际的高校瑜伽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学生参与瑜伽课的目的十分多样化,部分学生想健美、减肥、塑性、增肌或排解学业压力。但现实情况却很难满足学生的美好愿望,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参与瑜伽运动后难以达成自己的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心理。造成当前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对瑜伽课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加之瑜伽教师缺少教学模式的灵活变通,难以实现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2]。

3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瑜伽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瑜伽运动处方设计

3.1.1柔韧型瑜伽运动处方。柔韧型瑜伽运动处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包含拉伸训练、冥想练习、体式练习准备等;基础部分主要训练学生的韧带、关节和肌肉,以达到增强柔韧型的目的;结束部分是瑜伽休息和放松练习。瑜伽运动处方共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周期为五周,每周进行一次瑜伽练习,第一阶段的运动处方教学,是在瑜伽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挺胸式、趴蛙式、鸽子式等,以及组合动作实现开肩、开髋,为后续增强柔韧型做好基础准备。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倒立挂墙式、腿部伸展式、广角式,单个或组合编排动作,对大学生的经膜形成刺激感,促进大学生的开肩、开髋。第三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各个瑜伽动作技能,使其能够通过瑜伽,将身体的韧带和肌肉全面伸展和拉伸,增强整体的柔韧性。3.1.2减脂型瑜伽运动处方。减脂型瑜伽运动处方同样由三个部分构成,仅仅是基础部分内容发生改变,将侧重点放在有氧训练上,以实现消耗能量、燃烧脂肪的作用。在第一阶段练习的过程中,高校瑜伽教师可引导学生练习瑜伽体位组合编排,熟练掌握每一个瑜伽动作,提高身体的运动承受能力与有氧耐力,消耗体能。第二阶段,让学生练习瑜伽的单个体式、拜日式,连贯性的动作配合,减少身体内储藏的脂肪。第三阶段,适当增加处方的强度,让学生展开单个或组合瑜伽动作的交叉练习,保持心率水平,消耗更多的体能与热量,切实降低体脂率,达到瘦身的效果。3.1.3增肌型瑜伽运动处方。增肌型瑜伽运动处方亦需要科学划分与布局,基础部分的瑜伽训练内容,要针对大学生个体情况展开无氧瑜伽练习,切实强化大学生核心力量,增加肌肉。第一阶段采用阿斯汤加编排组合练习、拜日式、艾扬格瑜伽等动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开展运动,着手培育学生的无氧耐力与体能水平[3]。第二阶段,采用阿斯汤加编排组合练习、拜日式、艾扬格瑜伽组合编排动作交叉练习,适当增强运动强度,强化大学生的肌肉耐力与爆发力。第三阶段主要是巩固肌肉,强化学生的肌肉厚度和维度,并考察是否实现增肌目标。

3.2瑜伽运动处方实施

针对瑜伽教学制定不同类型的运动处方之后,要推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实施情况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瑜伽课程的安排,均为每周一次,课堂教学和运动时间有限。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4]。一方面,充分发挥瑜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明确不同瑜伽运动处方类型的特征、训练倾向性以及目标,教师基于学生自身实际需求,考查学生所选瑜伽运动类型是否契合自身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柔韧型、减脂型、增肌型运动处方内容,对学生展开科学指导,耐心帮助学生充分熟悉运动处方,并掌握各种瑜伽的动作要领,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瑜伽训练。不仅要为学生详细讲解不同瑜伽体式和如何呼吸,同时要告知学生在瑜伽过程中由于动作不标准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损伤,为学生讲解运动损伤的科学处理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瑜伽锻炼。另一方面,依托高校的瑜伽社团、俱乐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集体性的瑜伽运动和练习活动。在此过程中,瑜伽教师可以定期观看、抽查、指导,促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选择的瑜伽运动处方类型,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每周进行一次的瑜伽练习活动,促进运动处方更好的落实,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瑜伽运动目标。

3.3瑜伽运动处方评价

瑜伽是一种身心结合的运动,十分注重情感投入与心理状态,是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评价高校瑜伽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运动项目评价标准直接套用其中,而是需要结合瑜伽运动项目特点、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构建科学合理且具有实用性的评价标准。在瑜伽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如身高、体重、体脂率、腰臀比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参与瑜伽锻炼的目的、意向与期望目标,随后制定针对性的瑜伽运动处方[5]。在学期教学结束后,需要瑜伽专业教师结合学生的锻炼效果,与初始数据进行比较,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契合瑜伽运动特征,且有助于真实准确了解学生锻炼情况,进而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提供反馈,不断改进瑜伽运动教学方案,提高瑜伽运动教学质量。

4结束语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是在大学生运动基础、运动能力与运动目标的基础上,对瑜伽课程教学展开科学分类,让瑜伽运动充分契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而调动大学生参与瑜伽课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校瑜伽教师要注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瑜伽运动习惯,使其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保文莉,邱良武,李彩霞.瑜伽运动对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39-44.

[2]刘红艳,冯伟.高等艺术院校瑜伽选项课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8):104-105.

[3]林晓花.瑜伽运动处方对高中生身心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6(22):57-58.

[4]杨杰夫,周姣.减脂型瑜伽运动处方对练习者身体形态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4):204-205,207.

[5]刘细秋.瑜伽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183-184.

作者:郭亚琼 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