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培肥的4种技术,分别讲述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质进行培肥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讨论,综合分析土壤特性,科学挖掘培肥方式的种植优势,全面践行轮耕的作业模式,全方位改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优质与丰产做充足准备。

关键词:土壤培肥;植物;矿物质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较为重视农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对新时期农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我国农业发展不断向有机农业发展方向转变。而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质量,需要合理采用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旨在生态环境背景下,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作物,增强果实食品性,为社会提供味美健康的食物。有机农业理念带来的种植栽培技术,最具研究价值的是土壤培肥环节。土壤培肥有多种实现方式,挖掘其农业价值,有效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整体发展。

1土壤培肥方式

1.1植物培肥

1.1.1植物培肥理念有机农业生产期间,土壤培肥是关键性农业操作,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农作物自身秸秆中蕴含着大量营养物质,对其种子成长有积极影响作用。将秸秆放置在田间,通过腐熟增加田间土壤肥力,实现将秸秆营养物质融合在土壤中。秸秆腐熟若采取焚烧方式,极易造成空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秸秆腐熟应采取自然融合方式,减少土壤培肥带来的环境污染。

1.1.2秸秆培肥的农业优势秸秆培肥能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优化土壤内在结构,提升土壤疏松度,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助于提升微生物活力,促进农作物根系良好生长;还能使微生物活力增强,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秸秆培肥能够促进化肥使用量减少,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污染,提升农作物产量,使产量增加至少5%;秸秆培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秸秆处理的工作难度,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生态污染;通过改善土壤肥力,切实规避病虫害问题。

1.1.3秸秆培肥操作技术秸秆培肥适用于农作物基肥,融合在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严禁将腐熟后的秸秆成分,作为培养农作物的后期肥料,因其自然腐熟缓慢,后期使用农作物植株难以吸收其内在营养成分。因此,秸秆培肥用于增加土壤肥力,作为农作物基肥即可。秸秆培肥期间应均匀铺设于田间,若随意铺设秸秆,后期土壤较难吸收,会造成农作物生长良莠不齐的现象。1.1.3.1配合氮肥使用禾本科作物的秸秆,具有丰富的纤维素,含量占比高达35%。在秸秆培肥完成后,土壤中碳素物质占比迅速提升。一般情况下,秸秆产生的土壤碳氮比为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所需的碳氮比为b,两者之间的关系为a=3b(a为75∶1)。因此,秸秆腐熟前期,在土壤深层施加肥料应以氮元素为主,来平衡土壤中碳氮比,使之达成微生物分解条件,有利于提升秸秆自然腐熟速度,促进农作物有效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1]。1.1.3.2增施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有利于缩短秸秆自然腐熟时间,提升腐熟温度,有效灭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与害虫卵等,为农作物防治病虫害提供有利条件。

1.2动物培肥

1.2.1动物粪便的综合应用动物培肥在实际应用期间,选取的是动物粪便,此技术与秸秆培肥相结合效果甚佳。动物培肥具体是将动物粪便施加在秸秆中,有利于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有效缓解自然腐熟速度缓慢问题,具有经济环保性质。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可制作成农家肥,用于农作物植株生长期间的追加肥。

1.2.2蚯蚓的科学利用蚯蚓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是土壤培肥的方式之一。基于蚯蚓喜食动植物碎屑,对农作物不具有生产影响,将其放置于田地土壤中,科学利用其在土壤中的活动,来加强土壤疏松程度,保障水分与肥料顺利渗入土壤,有利于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达成增强土壤肥力的目标。

1.3微生物培肥

微生物培肥技术所应用试剂的制作原料为微生物、微生物降解得出的生物。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增强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有机肥分解速度,促进农作物良好生长,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如,柯旺达品牌的微生物菌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微生物菌剂消灭土壤中有害细菌,提升土壤肥力,灭杀土壤中的病虫害,促进农作物提高生活力,有利于结出丰产优质的果实。

1.4矿物质培肥

田间土壤中蕴含的矿物质含量具有不一致的特征,农作物植株在生长期间对矿物质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状态。利用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生长营养,具有单一性。为保障农作物植株生长期间,获取平衡营养,应科学利用矿物质肥源,为农作物补充所需营养。矿物质肥料的组成为氮、磷、钾等15种营养元素,有助于为农作物植株提供丰富营养。在实际使用矿物质肥料期间,应切实参考肥料自身成分,结合农作物生长需求,采取科学施肥方式,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农业损失,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2]。

2基于土壤培肥的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2.1分析土壤特性

在农作物种植前期,应科学分析种植区域的土壤成分,采取有效土壤培肥方式。在土壤肥力增加的基础上,提升其疏松性,促进农作物种子呼吸,有助于农作物植株吸收水分,保障农作物根系顺利生长。种植地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保障区域内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小,为农作物丰产优质铺设自然条件。在完成种植选地基础上,实施种植区域土壤检测操作。分析土壤检测结果,总结出土壤现有的肥力数据,结合农作物生长需求,调整种植区域土壤肥力,以便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2分析培肥方式作用

培肥方式直接关乎着土壤所含营养成分,培肥方式的选择应依据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求。针对培肥技术的种类,分析每种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总结出具有精准度的选择方案;综合确定培肥的具体时间、培肥方式的具体应用流程。深入掌握培肥技术精髓,便于切实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水平。如,矿物质肥料对其它培肥技术有辅助作用,应科学采取培肥技术综合使用方式,提升土壤培肥效果,充分发挥土壤培肥作用,是农作物后期施肥的重要手段[3]。

2.3践行农业轮耕方式

轮耕农业行为是改善土壤本质的关键方式,能有效缓解耕地超负荷压力,有助于提升耕作效率,保障农作物果实质量,是国内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耕作制度的关键内容。科学规划农作物的耕种布局,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点,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为农作物播种提供绝佳自然条件。轮耕播种方式,旨在给予土壤休息空间,促进其恢复自身营养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以便于再次耕作时,为农作物输送优质营养。合理规划耕作,有利于平衡地表层水土比例,减少对土层结构的破坏,实现自然条件的相互平衡,对生态保护有积极作用。轮耕所带来的生态平衡,使地表水资源、大气层空气资源、土壤肥料等自然条件相互协调,为下一季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2.4引进测土配方技术

测土配方技术有利于良好掌握土壤营养成分。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土壤成分,提升其有机种植效率,促进有机肥料的有效吸收,切实控制生产成本。有机种植户应依据土壤测定结果,结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较为科学的有机种植计划,优化生产成本,保障肥料充足,提升种植效率,创造经济收入。

3结论

综上所述,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农作物的良好生长依赖于土壤提供的营养成分,土壤培肥是有机农业的关键环节,应不断完善农业种植各项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纪荣.有机种植农业的土壤培肥技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31-132.

[2]牟晓东.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20):45.

作者:王世平 单位:北部战区空军参谋部克山农副业基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