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业养老保险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业养老保险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商业养老保险浅谈

摘要:本文从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形势出发,就如何开展、优化商业养老保险事业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养老;养老产业;商业养老保险

退休、养老听起来似乎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退休的那一天,都有老去的那一刻,我们都希望退休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平。“预计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多地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高达679亿”,层出不穷的此类新闻也让我们感到养老问题似乎日趋严峻。是的,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还是让我们未雨绸缪及早进行养老规划吧!

一、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结构是世界银行1994年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即促进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出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对于解决养老问题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设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在一个居主导地位的公共支柱下将三个功能结合起来的。我国也探索建立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面对此做简单介绍。第一支柱是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具有强制性,主要体现社会公平。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保险,也就是近年来逐步明确的年金制度。很多企业根据自身能力已经为职工建立了企业年金,资金多实行完全积累制,成为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部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被称之为“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的储蓄及自愿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为希望在老年得到更多收入的人提供更多保护。分析可知,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现社会公平。第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包括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商业养老保险,体现效率和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这三大支柱有机的将社会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社会保障责任和个人保障责任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收入再分配、储蓄和保险。

二、商业养老保险的分类

我国第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其发展较之基本养老保险仍然滞后。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受到国人对于保险行业的固有偏见,2015年底,中国人均寿险保单数不足1张,而同期的美国人均有5张,日本有6.5张。可以说中国的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就我们个人来看,能够自我主导的、有可能未雨绸缪提高将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的正是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然而市面上各有特点的保险公司、错综复杂的商业养老保险品种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甚至止步不前,“买哪种商业养老保险最合适?”是每个投保人心中的疑惑。下面我们就揭开众多商业养老保险的“面纱”,看看其真实面目。商业养老保险按其保险功能分类,可以分为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投资连结型养老保险和万能险养老保险。1.传统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双方约定确定的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约定相应的额度领取,通常来说,其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0%-2.4%,回报固定,风险低,但很难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适合人群:比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人。2.分红型养老保险。是指保险人将其经营成果的一部分每隔一定时期以一定的方式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此类产品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的最低回报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适合人群:既要保障养老金最低收益,又不甘于坐看风云者。3.万能型养老保险。灵活性较强,投保人交纳的保费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投资账户设有保底收益,目前一般在1.75%-2.5%。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适合人群:理性投资理财者,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4.投资连结型养老保险。是一种长期投资产品,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此类产品不设保底收益率,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全部由客户自负。如果坚持长线投资,有可能收益很高。但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动而盲目调整,有可能损失较大。适合人群: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强,以投资为主要目的,兼顾养老。

三、思考与建议

上述介绍了商业养老保险的诸多类型,不同的保险公司针对每一特定类型又设计出不同的保险产品,面对这些,似乎还是没有解决“买哪种商业养老保险最合适?”实际上,每个保险公司甚至每个险种都有精算师对其保险产品进行设计。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就是在两种人之间平衡,一种是将从保险公司身上赚钱的,他们购买保险产品,遭遇损失,通过保险产品获得一定资金补偿;另一种则什么都没发生。保险公司在前一些人身上赔了钱,要从后一些人身上赚回来。这可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我们其实不用费尽心思、精打细算地去比较哪个产品更合适,自有精算师们帮我们完美地设计。但不幸的是,目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都是在基准利率不超过2.5%的基础上使用同生命表计算出来的。且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2.5%的预定利率数十年未曾改变。以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商业养老保险进行说明:保险条例:年交5155元,交20年。1.意外、疾病、重疾保障15万2.没有风险到20年一次领取124388元。分析: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增值,可以利用工程经济学中的等额分付终值公式计算出每年所缴纳的5155元,在20年后的价值为其中A为每年所付的等值资金,F为n期后的终值。代入后可推出i等于1.9%。1.9%是什么概念?当前银行万元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为1.95%,余额宝投资的天弘货币基金七日年化利率为4.10%(数据收集日期为2017年7月19日),而2016年中国的CPI通货膨胀率的是2%。我们精挑细选投保的商业养老保险出乎意料地实现了负增长,跑不过通货膨胀,没有市面上灵活的理财产品收益高,甚至比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还要低。商业养老保险似乎不保险,这也正是人们对于保险公司、保险行业有偏见的原因之一。其实,在上述的过程中,我们的分析角度似乎稍有偏颇。最初我们买保险时是为了保障,但随着事情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却越来越重视收益,从而忽略了保险的本质。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应对机制,它的特点就在于众人为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更加公平——在遭受厄运者和未遭受厄运者之间的公平。简而言之,我们买保险不是为了单纯为了回报率,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和其在风险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就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似乎有意忽略了“意外、疾病、重疾保障15万”这一条款。保险不等于理财,个人对于风险的厌恶才应该是购买保险最原始的初衷。再回到我们最初的疑惑,“买哪种商业养老保险最合适?”。既然买保险是为了保障而非收益,而且保险带来的收益并不划算。笔者个人建议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应该选择基础类、保障类的,如传统型、分红型商业养老保险,花较少的保费购买很高的保障。省下来的资金可以投资到其他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如基金定投、债券等。获得保障的同时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丁慧娟 单位: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