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是现代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基本要素。要做好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必须掌握园林植物的基本特性,结合园林工程建设地的水文、地理、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园林植物进行种植与配置。简要阐述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的主要功能,并对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结合园林景观营造的主次分明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文化性原则,提出善用园林植物的自然品赋、巧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活用园林植物的人文元素等园林植物的配置要点。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与日俱增。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推动国家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园林绿化景观作为城市柔性的配套设施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人们对精神层面追求的一种载体。因此,做好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合理种植和配置园林植物,使之与城市建设相适应、凸显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观赏性与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

1园林植物在景观工程中的主要功能

1.1景观功能

实现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通过种植园林植物,可以实现以下景观功能。1)对自然空间形成分隔,构成一定的独立空间,从而引起空间上的景观变化。2)园林植物会根据季节变化产生不同的季相,呈现四季交替的时序景观。3)不同植物的形态差异显著,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构建乔、灌木及地被相结合的植物群落,营造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

1.2生态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通过种植的各类园林植物,不仅可以有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可以起到城市水体保护、土壤修复、防风降噪等作用,对调节小环境气候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效明显。所以,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植物的选材配置,发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对优化城市人居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3艺术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正确的施工技艺完整地表达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意图,向人们传递其蕴藏的艺术内涵。园林景观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是源自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也可以是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园林艺术,每一种风格的园林景观艺术形式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及配置要求也有所不同。充分了解、掌握各类园林植物的艺术表现形式,正确选用和配置园林植物,对营造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完整呈现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特质。

2园林植物在景观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破坏原始林生态环境

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施工现场实际条件的重视不足,容易导致园林植物选材和配置的方向上出现偏差。例如,某些工程过于急功近利,为了快速成景,在短期内获得景观效果,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就从当地原始林中直接挖取、移栽古树名木,导致难以保证植物的移栽成活率,并对原始林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肆意移栽原始林中的古树名木,不仅使树木本身的成活率极大降低,还会加大工程的施工成本,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2盲目引进外来树种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本土植物往往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优势。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选择本土植物进行配置,既能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又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景观效果。然而,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承建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1)由于未经驯化或驯化改良程度不够,外来树种极易出现生长状态不佳、成活率低、景观性不协调等情况。2)受限于现实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对外来树种的把关和检验检疫等环节难免存在纰漏,个别外来树种本身携带大量的植物病虫害,对当地植物群落造成巨大威胁。3)外来树种由于缺少天敌,往往具有很强的环境侵扰性,会挤压本土树种的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1]。

2.3管理养护水平不高

园林植物种植后的管理养护,不仅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还会影响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现实中,由于园林工程建设者与管理者的局限,对园林绿化管理养护环节不够重视,任意削减园林工程养护经费、人力和科研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导致园林植物成活率、生长发育状况大打折扣,且容易引发病虫害,对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社会经济的严重损失。

2.4文化品位难以体现

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建设者不仅要表现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还要正确地表达园林的景观含义,凸显文化功能,从而体现园林的文化品位。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仅通过单纯的植物种植来实现绿化,而忽略了美化,这与设计者、建设者对园林植物蕴含的艺术功能认知不足,不重视艺术营造,不遵循艺术原则来进行园林绿化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密切相关。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无法正确地表达设计主题,难以实现较高的文化品位,造成业界重量不重质的恶性发展乱象。

3园林植物在景观工程中的设计原则

3.1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景观工程设计中,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任何设计风格的表达都必须有清晰的主线。在植物配置方面,要注意以下4点。1)紧紧围绕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突出主体树种,同时辅以其他品种的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进行搭配点缀,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2)注意灵活运用不同植物之间的协调性,根据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之间的影响,合理调整植物的栽植密度。3)根据各种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利用其季相变化、叶色和花色变化,进行合理搭配。4)处理好园林植物与建筑类景观、山石、道路之间的关系,营造设计合理、和谐有序、富有艺术美感的园林景观[2]。

3.2因地制宜

为更好地控制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园林植物后期的养护难度,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地理、气象、水文等综合条件,熟练掌握不同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合理、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园林植物。在选材方面,应优先考虑选择乡土树种,因乡土树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确保其栽植的成活率,降低后期的养护管理难度。在充分调查和了解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引进外来树种,确保所选的树种已通过驯化,并在当地有广泛的成功引种经验和实践实例,能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引用外来树种时,还要做好对其的生长监测,加强病虫害检疫,确保选材的健康、安全,保证成活率,且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3]。

3.3文化性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要遵循文化性的原则,紧扣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选用具有代表性和富含文化寓意的园林植物进行造景,为园林景观增添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美。例如,中国皇家园林通常选用松柏、玉兰、银杏、海棠、国槐及牡丹等植物,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家的雍容华贵等;江南园林则常配置松、竹、梅、柳、芭蕉、沿阶草及迎春等植物,以凸显其道法自然、曲幽清雅的特点。所以,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既要保证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还要体现植物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让人们感受到园林植物所呈现的文化盛宴。

4园林植物在景观工程中的配置要点

4.1善用园林植物的自然品赋

要想使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各类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利用其自然规律及特点合理地进行配置。园林植物本质上属于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依赖自然、适应自然及根据自然改良的本能属性。因此,必须根据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园林植物,并结合植物品种的自然生长习性,充分评估其种植后的生长、养护等状况,尽量挑选一些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确保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成景迅速、景观效果良好,并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成本及运维成本。例如,在岭南地区,榕树、木棉等乡土树种具有适应环境的先天优势,既能迅速生长,又能实现较好的景观效果,还能起到修复土壤、改善园林生态系统等作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效益。

4.2巧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

与建筑景观相比,园林绿化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园林植物会因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叶色、花色甚至外形等季相变化,构成一幅绚烂多彩的“天然画卷”。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所选植物的生长周期、花期、花色、叶色等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常绿植物搭配落叶植物、观叶植物搭配观花植物、单一色调的植物点缀彩叶植物等。此外,要注意各类植物之间花期的组合,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在同一个植物群落中,四季或三季都有植物开花,又或者做到春夏观花、秋季观叶、冬季观形等效果,极大地丰富园林景观的观赏视觉,营造缤纷多彩的园林景观[4]。

4.3活用园林植物的人文元素

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人工手法对园林植物的干预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有机融合,营造和谐、舒适、灵动的人文休闲空间。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各种园林植物所代表的文化寓意,充分挖掘园林植物的人文元素,并结合园林建筑的特点,遵循文化性的原则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形成搭配合理、层次丰富、主题鲜明的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本身所代表的人文概念相呼应,突出文化主旨,使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得到升华。例如,想要营造热烈奔放的主题园林,可以把开花、多花的植物作为首选,如选用玉兰、紫薇、羊蹄甲、凤凰花、风铃木、火焰木、茶花、杜鹃、三角梅、黄蝉或红花檵木等品种;如果想要营造清幽淡雅的主题园林,则可以考虑罗汉松、腊梅、四季桂、含笑花、素馨花、小叶黄杨或沿阶草等品种。通过将不同外形、色相的园林植物组合到一起,可以构成风格迥异的园林风格,从而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5]。

5结语

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规划设计,合理选择配置园林植物,突出园林的文化特质,保证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另外,要足够重视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管理养护,必须加大园林养护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要大胆创新地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科技投入,试行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园林植物管理养护全过程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精准摸排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投入分布情况、各地植物生长状态、病虫害隐患等现存问题,再通过专业的论证,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园林植物健康茁壮生长。通过上述手法来营造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既能满足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保证园林植物成活率、降低园林工程后期的运维难度,对于控制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成本、确保工程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顺.景观植物应用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刘荣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王春沐.论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4]朱钧珍.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薛秋华.园林花卉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叶钧智 单位:鹤山市鹤山公园管理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