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而乡村村容和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实际和遵循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保留乡村乡貌,留住青山绿水,打造美丽乡村。本文在阐述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然后从遵循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原则、明确园林景观规划的绿化内容,以及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展开探讨,以期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园林景观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全国各地乡村村貌改善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地推进,在打造健康、舒适、安全以及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甘肃省从全省实际出发,充分结合乡村具体情况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提高和改善村容村貌。如陇南市镡河乡依托“百里花海”建设,围绕“精品村”打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步实现村庄“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在遵循乡村的特征以及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乡村自然风貌以及乡村人文的优势,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治理,为农民创造一个可游可憩,轻松、愉悦的公共环境。

一、乡村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内涵

乡村景观是涵盖乡村区域涉及到所有的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生态等现象的集合[2]。乡村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保护和改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建筑工程学科的技术与乡村乡貌的空间审美结合起来对乡村景观予以合理的规划,最终创造出既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村风村气,又可满足来访游客的审美观赏需求的工作。乡村园林景观规划的主要模式包括具备田园特色的新农村和具备城市特色的园林服务型新农村等。总之,通过合理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可以在有效利用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打造乡村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乡村景观规划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绝对要求[3]。在此背景下,景观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合理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依托园林规划理论和技术,打造健康、舒适、安全以及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4]。例如,通过园林景观规划,优化农村街道建设规划,确保乡村公共照明、垃圾处理、安全饮水以及清洁能源使用等工作得到落实。通过各方面的措施有效落实转变乡村景观杂乱无序的局面,基于园林景观规划理念打造出更加宜居的农村环境。第二,通过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可以优化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带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将乡村园林景观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农村生态环境、园林景观整体状况进行合理优化,营造出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的村庄,可以为乡村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近年国家公布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名中,甘肃省共有32个乡村被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走出了一条美丽战胜贫困的甘肃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例如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造“陶园田园一条街”,集农贸、观光、餐饮、娱乐、民宿,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发展特色旅游大力提升服务品质。同时,通过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可以为农村地区产业化发展提供理想的生产空间,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促进农村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通过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可以有效地改善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无论是城市绿化,还是乡村旅游,其本质上是一致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可以为农民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新时代下农民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现实要求。同时,在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下,农民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空间,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满足多元化的精神生活需求,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三、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应用路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通过合理地开展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工作,依据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理风貌、民风特色、文化传统等特征,通过精心地规划设计,打造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具备较强综合功能的现代乡村园林。

(一)遵循乡村景观规划基本原则,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亮化、绿化、硬化等手段改善村容村貌,让乡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绿化美化要结合景观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遵循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原则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根据乡村地理环境和景观风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开展园林景观规划工作。城市与农村在地域特点、地理环境以及景观风貌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必须对农村的地域特征、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以及景观风貌等进行准确的调研和分析,根据现有的村居、植物等环境基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各项用地规划,合理配置绿化植物,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同时,通过营造园林景观、保护乡村古树等打造公共活动中心和小游园等场所,从原始而淳朴的村风村貌出发,以绿色为主体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农民的意愿和需求出发,合理处理乡村的人居关系。园林景观规划之前,规划者应当广泛地征求农民关于乡村园林景观规划以及农村绿化的意见,汲取优秀的建议,并将农民的需求和意愿融入到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当中,体现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并在园林化和景观化的过程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向园林式乡村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二)明确园林景观规划的绿化内容,扎实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在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安排绿化内容。第一,以生态防护林为主推进乡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通村公路和乡村街道是乡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在道路绿化景观规划中,应立足现有地理环境特点,适度引入一些常绿乔木,绿化与美化紧密结合,达到生态功能和绿化功能的统一。例如,可以选择杨树、国槐等乡土树种。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环境条件,也可以选择一些具备普遍适应性的树种。此外,在乡村街道绿化中综合考虑街巷的宽窄合理选择树种。例如,较为宽阔的街巷可以采用国槐、杨树等大乔木进行绿化,可以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而在较窄的位置则出于避免遮挡阳光考虑,利用绿篱或者花灌木等保证窄街巷的绿化率。第二,适当借助自然、简约的绿地设计建设乡村特色休闲园。休闲园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庄绿化的精华体现。一般而言,在建设乡村特色休闲园时,可以选择乡村中心位置,借助乡村既有的古树、大树等,适当增加假山、亭子等建筑小品,充分体现出乡村朴素之风。在绿地规划中适当配置合适色彩的花卉或灌木等,营造出和谐的绿化效果。第三,做好乡村的庭院绿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可以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喜好合理的选择适应的植物绿化乡村院落。例如,葡萄、苹果、观赏树等。对于面积较小的庭院,则可以利用盆景或花灌木等景观植物增加院落的美感。

(三)合理规划不同功能的乡村园林景观,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园林景观规划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划分为不同模块,例如聚落景观规划、自然景观规划以及生产性景观规划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规划不同功能的园林景观。第一,以传承乡村文化,反映村落形态为目的进行聚落景观规划。不同的村落蕴含不同特色的民俗文化、乡土建筑以及聚落形态等。在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必须以这些实际情况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减少破坏村庄的原始形态,实现园林景观规划与传统村落保护、乡土民俗文化传承的紧密结合。第二,注重乡村园林景观中的生产性景观规划。在生产性景观建设中充分利用乡村实际情况,打造田园种植游览区、畜禽放牧游览区等。合理设计游览路线,增加具有农村特色的创意元素,例如石磨做成的桌椅、稻草制作的卡通雕塑、农具简化的互动玩具等,还可以设计一些体验式科普类游玩项目,例如播种、插秧、饲养等,打造一系列具有乡土气息的创意元素,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第三,注重利用乡村现有自然条件进行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设计者应在对乡村自然景观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自然景观的规划。根据本村具体情况,打造农业果园、树木园林、田野草坪等农业景观,建设农田山庄、部落、农舍旅店、田园茶馆等。在开发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考虑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将自然景观与旅游内容紧密结合,打造基于自然生态景观,通过科学筹划实现乡村园林景观与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充分展现乡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适宜的景观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前提下,高效利用和开发乡土文化和历史文化景观,用好用活乡村的特色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系统统筹,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只有住得好、环境美,田园风光才能成为聚宝盆,农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提高了,才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赵志刚,张媛.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99+201.

[2]武丽敏.浅析长丰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18):12+22.

[3]张玉梁.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106-107.

[4]吕雅静.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初探[J].现代园艺,2017(2):103.

[5]潘渤文,王芳龙.城乡建设中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2(18).

作者:徐爱霞 单位:兰州园艺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