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思政课程融入专业建设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要环节。文章针对当代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思政融入策略与途径展开探讨,提出“一个注重,两个提高,三个结合”的基本策略;并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实践培养3个层面提出3条实施途径,以期为风景园林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途径
风景园林学科在新时代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机遇。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风景园林事业依然面临着复杂且艰巨的挑战。如何拓展风景园林教育的生长空间已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当今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国家公园和公园城市建设等理论的出现……赋予了风景园林学科亘古未有的历史使命。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需要能肩负起社会责任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风景园林学科需要做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响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是风景园林学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更应当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性。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及意义
1.1必要性
风景园林学发展与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导向息息相关,风景园林教育在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承担着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重任。近几年,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存在着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全面、结合方式不够合理以及教学模式不够优化等方面的不足。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抽象的结论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过于直白地解读也导致了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之当代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缺乏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缺乏民族意识与全球视野等情况,这也进一步凸显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当代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的新特征,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立足风景园林学科的特色教学优势,强化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1.2意义
思政课程融入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也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环节。与此同时,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只有确保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政治信念坚定、专业基础稳固、实践能力突出的大学生;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入更多优良的建设骨干;才能够为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等部门提供更多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植物运用等方向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2]。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课程思政融入策略探索
2.1一个注重
家国情怀与人文情怀的培养是根基。在课程启蒙阶段要做到注重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思想人格,将专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时代使命紧密联系。着力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个人品德与专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爱国爱家、有温度、有品德和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
2.2两个提高
在理论教育阶段,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弘扬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与责任是为人类生活提供资源完好、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特色显著、功能稳定和品质优越的优美生态空间。这说明风景园林发展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迫切追求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风景园林学生专业使命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价值观,坚定专业理想信念。教师应明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时效性,培育学生成为富有家国意识、紧跟时代前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具备优良专业使命感的园林工作者。二是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捍卫时代公平正义。风景园林专业的本质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服务,具有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是未来风景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风景园林人,应以人为本,立足社会,心系自然,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有坚定人生理想信念、厚植人文关怀的风景园林接班人[4]。
2.3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坚定专业理想信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思政融入必须深刻把握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要义与基本内涵,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风景园林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并理解园林景观的空间格局与设计形式,了解构建美丽的外部空间秩序的方法,建设对应场所所需要的环境景观,最后构筑出具有完备功能、优美景色以及完善生态的园林环境。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内容,明确国家需求与专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在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融入相对应的思政点,如针对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历史部分,可融入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园林文化,以此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的有机统一,发挥好课堂的作用。二是要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建设绿色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由此可见,我国把生态文明理念置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这也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新局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与时政热点,密切关注当下与风景园林学科相关的热点话题,如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公园城市建设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生态意识,使学生能够牢记专业使命,不忘绿色初心,担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应增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传授中融入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倡导学生饱含高度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对国家战略、国际事务、社会热点问题及重大事件的特别关注。三是要结合科技创新精神,激发社会更新活力。科技创新不但可以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还能有力地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激发更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成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师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程、保持专业创新活力,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与理念展开理论学习,鼓励大学生大胆创新,发散思维。理论课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批判性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规划设计任务,充分协调风景园林各要素的关系,避免盲目的模仿,避免单调的抄袭。在课程实践中,要根植中华传统园林文化精髓,博采众长,本着继承传统与开拓进取的精神打造独特的园林作品;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能力。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课程思政融入实施途径
3.1优化专业课程团队,更新思政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融入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求专业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师德与育德意识,提升育德能力,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责任,并自觉将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等思政元素贯穿渗透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中[5]。其次要优化课程团队,学科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应当共同协作,凝练课程特色,认真讨论课程计划及教学设计,明确课程性质,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确立远大的课程目标,剖析与归纳吸收其中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启示和指导,将其核心精神转化为专业教育,渗透到理论及实践的学习中去。
3.2更新理论教学内容,丰富专业技术体系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学科不断交叉,技术突飞猛进,导致新的科研方法层出不穷,GIS的运用在10a内从陌生到如今成为必备技能。2018年居住区规划更改为“生活圈”,使得教材更新滞后。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推动着风景园林学科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都有较大的发展变化,而风景园林学科的教育内容也应当随之拓展变化。所以无论是社会需要还是学科发展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及时更新,将专业的发展变革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合,明确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导向下的专业的发展变革,以做出自己相应的准备和调整。值得思考的是,面对社会发展需求,当下的教育模式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知识与技能以应对即将面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课程中应当结合社会新需求,梳理教学反馈结果,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传达给学生;以设计课程任务书为导向,结合最新的会议及竞赛主题,布置作业,在完成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深入对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掌握。
3.3强化理论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理论指导着社会实践,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也不断地补充到理论中。只有实现理论、实践、研究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从而培养与时俱进、综合素质过硬的风景园林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应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5]。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要坚持专业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在课程安排及课后引导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实现理论知识能力的转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骨干课程,其课程实习环节便显得至关重要,应当作为思政融入的一个关键点。课程实习内容包括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等绿地形式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应当根据真实的设计项目背景,为学生提供实践与自我展现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方案实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重结合地方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与家国情怀等关键点。也可以适时地融入乡村振兴与美丽中国建设等时代理念,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考察调研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感悟[6]。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风景园林青年大学生肩负的时代使命,通过专业实践的窗口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4结束语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了先进理论与优秀思想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思政育人的双向结合。风景园林教师应当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责任,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在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中巧妙渗透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出更多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厚实以及综合素质全面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不管是教师的专业教育,还是学生的系统学习,都应当饱含热情认真对待思政知识,积极接受先进文化的净化熏陶,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更应当肩负专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激昂的民族自豪感立身处世,并保持科学严谨与追求创新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晶,赵丽娜,刘凯,等.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1(5):245-246.
[2]应君,张晓静,张一奇.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0,43(23):189-191.
[3]杨桂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路径[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1):67-71.
[4]应君,戴靓,张一奇.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3):187-189.
[5]邓睿,储凯锋.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21,37(3):130-132.
[6]王立科.《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21(6):95-96.
作者:郭晓华 卢冰莹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