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

摘要:简述了园林设计风格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分别就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意境构建进行详细分析,旨在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的探讨,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相应的方案及思路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

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使城市居民对市政建设不再满足于基本城市功能需求,而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生活意境提出了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体现,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与意境则直接决定了园林城市与绿色城市的发展质量,对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住舒适性与城市发展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1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在持续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建设,导致许多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甚至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的调节范围。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首要需求就是实现发展和环境的平衡,使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实现有机结合。园林城市理念的形成,正是在这一理念下发展而来,而构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也是城市环境复原的必经渠道。

2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分析

2.1风格设计要符合生态功能性

城市是人口密度较高的聚居区,因此,土地资源是城市最紧缺的生态资源。在用地紧张的大环境下,既要保障基本城市功能用地不被占用,又要确保城市环境不受到破坏。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符合生态功能性,在尽可能节省用地的基础上,以中小型园林建设为核心,粗放式分布园林景观布置,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在园林中布置立体绿化景观以及当地富有代表性的植被,达到净化城市空气质量,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目的。此外,景观建设要具备实用性,尽量选择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植被,结合植物生长习性与绿化特性,匹配当地景观设计,使生态发展和景观设计实现有机结合。在维护当地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烘托城市文化氛围,构建城市文化建设[2]。

2.2风格设计应当围绕园林文化进行

园林城市景观设计必然要体现出园林设计特点,也就是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体现出园林城市设计感,使其符合艺术审美需求。城市园林景观受到城市原有设计规划及建筑物分布的影响,因此,改造和设计人员应尽量沿用本土团队,在做好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原有城市规划方案,尊重城市建筑风格,对既有建筑物的设计特点、文化背景加以调研,对具有古典风格的建筑进行园林风格改造,而部分历史文化古迹的改造则要慎重考虑,使景观规划不对既有建筑物造成格局破坏。

3园林景观意境构建分析

3.1植物景观构建

植物景观是园林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不仅具备生态绿化功能,也是自然美的体现。因此,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美学意境,园林设计部门应适当加强观赏性植物在园林中的种植比例。同时,结合美学理念,加强多种颜色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结构布置,营造出具有多种颜色和层次感的生态园林。以绿色植物为铺垫,在本地植被为主体的前提下,引进更多水文植物和花卉,充实景观意境构建。此外,植物景观的选择要体现文化特征,例如,北方的松柏针叶林与梅花经常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联系在一起,而居民在观赏此类植被时,会联想起相对应的文化符号,进而丰富园林城市的文化意境。

3.2独立景观构建

由植物景观构建的园林独立景观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一大特色。依据独植、群植、丛植等不同景观构造方式,能够赋予景观植物不一样的生态美感。例如,银杏、榕树等具有独立气质和特殊形貌特征的大树,在园林中已成为一道特殊的独立景观。因此,对于独植树种的保护和轮廓构架要进行专业化的选择,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出独植树的姿态特点与轮廓;对于丛植植物,就要体现出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和色彩感,以保障植被观赏效果。独立景观的意境来源于人体的审美观与景观设计的共鸣,而唤醒城市居民的审美共鸣,就要保障园林内植被覆盖的完整性,定期修剪植被,使其比例协调、错落有致。

4结论

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与意境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审美需求,对构建人文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园林景观设计质量,则要从围绕城市生态环境入手,依据本地园林文化进行转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与自然生态和城市建设的互动性,并体现出绿色优化的理念,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创设园林意境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积极推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使城市建设效果与功能性达到有机平衡,加强园林建设实践研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王杏芳,张彦鹏.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J].现代园艺,2017(5)

[2]隗新乐.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7(28)

作者:董莹 单位:珠海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