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音乐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利用多种灵活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术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后,就是要让他们充分表现展示出来,这是检验学习效果、展示学生“二度创作”的有效手段。比如;学习歌曲《到小熊家里去》之后,我要求学生分组创作音乐剧《请客》,经过表演,学生对歌曲的寓意理解得更为深刻。在进行表演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鼓励每个学生共同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享受音乐表演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的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是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的热烈。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这还怕不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吗?
三、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入手,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
有句话叫“三句不离本行!”与同行们在一起,经常会谈到的一个话题就是:你们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一致,他们都喜欢流行歌曲。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既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从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入手,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逐步培养学生能听音乐的耳朵,能唱歌的嗓子,能演奏的双手,能回忆音乐的头脑,能随音乐律动而表达情感的身躯……真是一举多得!也许有些音乐教师在音乐院校学习时并没有系统地了解过流行音乐,甚至对流行音乐还抱有偏见。我国流行音乐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一种真正属于大众的音乐。经过了它的萌芽、发展、旺盛三个时期。我们的学生正生长在我国流行音乐的旺盛时期,他们随处都可以听到流行音乐,他们所熟悉的流行音乐比某些音乐老师还多。早在萌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没有流行音乐教育就没有流行音乐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已取得丰硕成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研究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引领学生步入音乐世界的大门,还可以补充我们音乐老师在流行音乐知识方面的不足,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音乐是美的艺术,而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播美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次次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成为“音乐”(快乐)课,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中。
作者:石晓红 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
一、莫扎特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性
莫扎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时代性和世俗性是其作品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生活的时代特性的不同层面在每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表现出来。在35年的历程中,求索在歌剧领域占到了70%。怀着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希望和自信的莫扎特于1781年坚决的独自来到了维也纳。当时的奥地利正处于启蒙思潮之中,社会正在逐步广泛的接受人的价值是有才能和道德决定的观念。此时莫扎特歌剧社会性的重要代表作是《费加罗的婚礼》,他将世俗的欢乐和崇高音乐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封建贵族阶层不遗余力的进行了揭露和讽刺。最能体现人类本性与道德规范的戏剧性较量的则是内容无聊,情节胡闹的《女人心》。他以极为浪漫、优美的音乐气质将人性中的随性性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激烈碰撞展现在人们面前,以柔美的方式将既对立又统一的意识形态向人们娓娓道来。建立在平民的感情基础上,开创一代歌剧的新风是莫扎特歌剧最显著的特点。
二、莫扎特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是由其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决定的。共济会(起源于中世纪石匠和教堂建筑工匠的行会)的互助宗旨成为莫扎特关注社会现象,注重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灌注在他的思想领域中。但是莫扎特他要求个性独立,争取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使其依然的离开共济会独自来到维也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因此,在其作品中有许多描述是呈现个性解放和对生活的向往。《费加罗的婚礼》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到他浓烈的感情指向正式摆脱了贵族的虚假文化的羁绊而走向人性的解放这种清醒的意识已经初露端倪。
三、莫扎特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性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轻松、活泼、幽默,也能感受到他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他没有不刻意追求崇高,同时他的音乐又有着非凡的崇高气质。保罗•亨利•朗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有这样一段话“莫扎特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他将所有事物、所有情境和所有人物以绝对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没有贝多芬期望企及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亨德尔希望成为上帝的代言人。他的整体概念具有纯粹的审美性质,将每一种情境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变成音乐,而音乐是他的语言。他与德奥的超验玄想熔于一炉,以旷世奇才保持意大利音乐的古老优良品质,体现了这个即将结束的世纪宏图。生于法国巴黎的作曲家乔治•比才,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同时《卡门》也是比才创作的顶峰,剧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由于当时听众的鉴别力跟不上他的音乐天赋,从而使他对自己最心爱的作品《卡门》缺乏自信,以至于最终由于这个原因,他情绪消沉,于1875年7月心脏病猝发而死。这部最优秀的作品是法国歌剧史上重要里程碑,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歌剧的杰作,并直接启发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
为了与当时社会剧烈变动的政治现实相连且力求创作的“平民化”,作曲家进行大量歌剧创作,这也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剧并没有因为封建王朝的结束而衰落的原因。到了19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了“法国大歌剧”这种具有特殊含义的歌剧样式,该体裁最能体现19世纪上半叶法国人的审美情趣。其中奥柏创作的五幕大型歌剧《波蒂契哑女》被视为法国大歌剧的开端:历史性的重型题材、长大的篇幅、庞大而华丽的场面布景、精致讲究的芭蕾舞和富于效果的管弦乐,音乐贯穿不用独白,合唱在歌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典型特征使瓦格纳城这部歌剧为“戏剧界七月革命的先驱者”。意大利的罗西尼写作的《威廉•退尔》、德国的梅耶贝尔写作的《新教徒》、《非洲女》等都是法国大歌剧的代表。19世纪中下叶抒情歌剧替代了法国大歌剧的统治地位。其一般选择牵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并且在注重声乐旋律的感染力量的前提下采用日常生活一些常见歌曲、舞曲、进行曲。主要作品有托马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内的《曼侬》、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一、音乐与语言的相互影响
根据以上对音乐与语言大脑机制的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无论针对音乐还是语言的学习,势必会促进共享脑区的发展,进而促进另一方面的学习。而这一推论已被多数学者研究证实。
(一)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音乐学习不仅能影响人的语言记忆,还有助于提高音高辨识力及拼写能力。有中国学者做过实验,将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一组15个单词让学生试听两遍,试听后让学生将所听到的单词写出来,结果显示,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32名学生,在试听后写出的单词量明显多于未接受音乐训练的学生。一项美国进行的实验,对1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非语言智力因素、拼写、阅读等方面测试,结果显示,60%接受过乐器演奏学习的学生,在拼写方面的表现、智力水平明显优于其余40%未接受乐器演奏学习的学生。一位法国学者选择法语口语短句与音乐短句,并升高部分句子末尾音的基频,播放给母语为法语的40名10岁儿童试听,结果表明,学习过三年左右音乐的18名儿童,均能辨别出语言中微弱的音高变化,而其余12名儿童不能辨别出。以上实验均证实,音乐学习可提高音高辨识能力及拼写能力。另外,音乐学习还可促进对外语的学习。某音乐学院的外语教师对60名学生进行实验,其中将音乐综合测试成绩为90分以上及60分以上学生分别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英语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组英语能力测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以上观点相符。
(二)语言对音乐的作用
语言节奏对音乐创作具有潜在影响,美国一位学者用不同语言歌曲的器乐版本试听,之后将旋律中的音高部分去除,保留旋律原有框架试听,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听者均能辨别歌曲原有语言。这一研究可从侧面证实以上观点。
(三)音乐与语言结合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
在优秀的电影音乐与剧情的完美配合中,因为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能够更加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因而通常甚至让观众们觉察不出它存在的迹象。通常情况下,影片中的音乐与画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伴随故事情节及画面空间的逐渐展开和发展,观赏者的心绪也逐渐被影片的内容给调动起来,然而这个时候,眼前的一切还尚未使得观众的情感系统完全被打开,他们需要电影的音乐从生理上天然地与之匹配和融合。此时,电影的画面被音乐所激活,同时观众的情绪也被音乐激发,观众的情感与电影画面不由自主地产生互动和共鸣,如此可以充分地将音乐抽象化及电影具象化的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体。正因为电影音乐的这种非倾向功能,因而人们通常在视听同时进行下来观赏电影,这个时候,电影音乐在有效互补电影画面情节发展的同时,还能很好地起着调动观赏者情绪的效果。有人认为,音乐的非倾向功能同时还被认为是人的精神受音乐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基础是神经受到听觉印象通过某种特定方式的影响。因而音乐可以表现出一股无形的魔力激烈地进攻我们全身的神经,同时还能安静、愉快地影响我们过分激动的心情。事实上,往往我们在感受电影音乐时,尚未来得及通过美感经验对其进行判断,内心便已被音乐的氛围所感染。但这些同样也离不开电影画面的作用。只是这种人们对电影音乐的感觉,尚处在初级阶段,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同时还与其审美功能同时起作用。
二、电影音乐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通常是指一种精神满足,这种精神满足是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之上的,同时这种满足还与社会功能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受到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社会意义的牵制。而电影音乐在表现出受到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社会意义牵制这一方面,却又与纯音乐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受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影响下,因而对相同的音乐感受会大不相同,这也就是说音乐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然而电影音乐却不然,因为电影音乐主要是服务于电影的剧情和画面的,鉴于画面中所演绎的具体而真切的剧情及展示的人物、场景、氛围,所以人们在感受音乐时,往往是基于画面的形象内容及剧情之上的,这种感受和理解通常都比较明确具体。同时,作曲家在为电影配乐时往往也是通过电影的具体情节及发展所确定的,由此可见电影音乐的内容是确定的,所以,电影音乐受到电影剧本身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社会意义所牵制。同时,在音乐中,审美功能比其他任何艺术的地位都重要。影视大片如《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为电影配置的音乐一般都是专门邀请世界顶级的作曲家专门为其量身定做。这种现象正体现出了电影音乐要做到与影片的内容之间最完美的契合。例如,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段采取音画对位手法进行的配乐,将二战时期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残酷罪行利用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出来。在该片中,不同的配乐均丝丝入扣地体现了电影的画面,将语言及画面所难以表达出来的东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如当时凄惨的社会状况、人性被泯灭以及人们对生存的迫切渴望等。优秀的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凭借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它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隐含在其审美功能当中,通过人们的音乐知觉,指引人们去思考和回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三、电影音乐所具有的倾向性功能
音乐对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便是音乐的倾向性功能,这种影响是通过情感的方式来对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产生作用。这些社会内容的实现主要依靠对审美主体的想象及联想,而想象和联想所包含的内容一方面是音乐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所借助的令自己在体验感情的同时还能随之做定向联想的非音乐因素。这种非音乐因素对于电影音乐来说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电音的歌曲不仅具有一定内容的歌词,同时其主体音乐、背景音乐以及场景音乐等与一般的纯音乐大不相同,它通常保持与电影的内容一致,并且充分发挥补充电影画面未尽内容的作用。电影音乐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空镜音乐”的应用,使得观众有了任意驰骋翱翔的联想空间。例如,法国影片《蓝》影片中就多次出现这种“空镜音乐”。影片中女主人公朱莉在一次车祸中痛失丈夫和女儿,就在她悲痛至极的时候,却非常意外地发现她丈夫生前的一个情人为她丈夫怀上了孩子,正是这种新旧双重的打击,令她彻底从麻木中惊醒而回到了现实,终于对她过去的生活有了彻底的了解。该影片通过朱莉游泳时的音响将人物的情绪表达出来。例如“空镜音乐”第二次出现是朱莉彻底将自己孤立起来,然后在游泳池中发泄着自己的心情,当游到池边看到自己的女友时,后者问她是否哭了,她回答说是水珠。接着,影片出现以悲剧命运为主题的背景音乐,画面并出现持续了12秒的黑镜状态。此时此刻,“空镜音乐”仿佛就是那个她无法摆脱的生死纠缠的象征,代表的是她无法抗拒的巨大悲惨命运以及那令人窒息的哀恸。
四、电影音乐营造背景气氛及刻画人物形象的功能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简要分析
所谓音乐文化,是一个较大的范畴,是指那些通过音乐艺术形式去表达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思想的文化活动。受到区域性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形式。正是因为如此,不同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因此而出现。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带有多么特殊的历史风情,都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传承与交融着民族之间的文化。利用多元音乐教育的形式去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文化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基础,没有了音乐文化的支持,音乐教育就不会再有文化意义。同样,没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活动的实施,音乐与文化的整合也会成为难题。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载体
音乐教育是促进音乐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活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种文化,都是其社会生产活动的缩影,音乐艺术也是如此。音乐文化源自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人们为了打发时间或者寻找劳动的动作,创造了唱歌这样的娱乐活动,从而发展成为音乐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大多是通过电视节目或者民族文化活动来完成的。但是,在高校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上,教师利用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音乐作品中的文化,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开始关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会让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传递到更多人的头脑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增强
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不能形成体系,不能相互整合,这个民族就很容易被遗忘。增强文化凝聚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文化的传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讲,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促进凝聚力提高的重要方法。音乐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各个民族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音乐作品中所应用表现手法与技巧也多有不同,呈现着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会让民族音乐文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交融,也会让高校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加强。像在讲解藏族音乐作品时,教师肯定要呈现藏族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表现手法,了解藏族人的特点与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