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探讨

摘要:音乐调查,是一种从古至今存在的名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古代的“采风”到现在的“田野调查”,可谓经历了多少时代的更迭。近现代开始,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等不同学科在不断地被引入,因此,“田野调查”这一称谓逐渐代替了“采风”的称谓。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目的被采用,即使所面对文化事项相同,研究目的的不同也使得工作方法会有很多种选择。田野调查需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在本文主要在针对田野调查前期的准备和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以及消除“文化隔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文化隔膜”

一、民族音乐学中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田野调查就是一个人背井离乡,离开自己习惯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甚至语言不通、生活环境很差、交通、通讯等诸多不便的城市、乡村及部落,去到和音乐有关的地方去调查所需的音乐事象。很多在学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和有所突破的民族音乐学课题,都是经历过丰富而坚实的实地调查和建立在现场音乐资料的积累基础之上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许多著名的经验分丰富的民族音乐学家及社会科学家都是通过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进行实地调查,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探索,将此项工作当成自己学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是民族音乐学家们的先锋和楷模,为民族音乐学进行田野调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分析现状、明确目的和选择类型

对于准备实施某项实地调查,首先要明确自己考察的音乐事象和内容,要明确自己调查的目的,要调查的内容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的某种音乐事象进行考察,通常某一地区会有比较丰富的音乐活动,若调查目的不是为了编写音乐方面的著述,就要提前确定调查对象为一个还是几个音乐事像,接着要明确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随后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和调查时要深刻细致到何种程度,再来确定调查研究要采用的方法。分析现状、明确目的之后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确定调查类型随后进行后续准备。

(二)现有材料的搜集及整理

提前了解被考察地区的相关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相关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其中,直接资料是指前辈们留下来的与调查内容相关联且是直接关联的资料,而间接资料是指背景资料、历史资料以及相同艺术资料等材料。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不做无谓的重复功,才能将所调查音乐事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三)注音能力培养和其他准备

当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将会是调查者面临最大的问题与阻碍,因此,在调查之前应先了解所调查地区使用的语言,必要时,要与当地的领导和官员提前联系与沟通以获得帮助,除了能为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语言上的翻译,这些领导与官员有时也可以为调查者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书面材料,除此以外,当地领导及官员的陪同也会使得调查进行的顺利,有利于与调查对象更亲近的接触,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四)调查提纲的拟定

提起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无疑就是调查提纲,调查提纲不仅可以让调查形式和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对于人们顺利开展调查工作更是起到了不可泯灭的重要作用,调查提纲的拟定可以使得调查过程调理而清晰,有益于快速梳理所收集到的信息。调查提纲的内容包括调查目的、任务、范围、形式和具体项目设计等。

三、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

不同的生活环境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离开自己所熟知的环境去到一个新环境时,除了硬件条件设施等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也是存在的。除了要进行自己的调查,接受不同的文化并去适应当地文化也需要一个过程,到了新的环境就要去接受新环境的一切,尤其是文化差异,我们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心里接受能力、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对于田野调查中所遇到的不同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四、“文化隔膜”消除的基本原则

如何消除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所产生的文化隔膜,应遵循的淡化文化冲击的原则是什么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让调查科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据实践经验积累可知,我们在调查中应当遵循某些基本原则去消除文化隔膜:1、应该提前与被调查者认识磨合,拟定好统一的目标,消除可能存在的种种疑虑以及思想负担。2、要有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言辞朴素的交流方式。3、要有平等待人和诚挚交往的态度,要尽量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4、要尊重不同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情感。到“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观点。

五、结语

随着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日益发展与壮大,田野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不断总结前人留下的经验并结合为数不多的几次体验,来反映田野调查中应做的前期准备和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迪.浅析扎实田野工作对于音乐民族志构建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7,07:84.

[2]杨真颖.论社会调查方法与田野考察的综合应用[J].大众文艺,2016,13:160.

[3]吴云.浅谈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J].戏剧之家,2016,13:90.

[4]刘伟.民族音乐学中的“旅行”—田野调查[J].当代音乐,2016,11:67-68.

[5]商文娇.寻找音乐差异的旅行—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体验[J].当代音乐,2016,08:95-96.

[6]赵书峰.再议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29(06):86-90.

作者:仇雨薇 单位:宁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