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以传统音乐奏响经典之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以传统音乐奏响经典之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以传统音乐奏响经典之声

大型原创民乐文化竞技节目《国乐大典》于2018年年初在广东卫视首播,节目共邀请12支参赛乐团,每期有6个乐团参加竞演。这些乐团来自不同地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却又因为中国传统音乐这个共同的文化底蕴同台竞技,共享国乐之美。节目邀请的评审嘉宾资历深厚,有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格莱美奖得主吴彤、德国作曲家老锣、曾任《中国好歌曲》音乐总监的捞仔等,为节目助阵的同时,也体现了节目的专业性。嘉宾方锦龙老师更被观众称为“行走的民乐百科全书”,他对传统民乐乐器技艺的精通让人们感受到了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之外,身为一名“传统匠人”的魅力所在。《国乐大典》以其专业性、可观赏性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2018年电视综艺节目的优秀代表。

一、故事性:用音乐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国乐大典》十分重视节目的故事性,节目将主持人更改为“寻乐人”,以体现出整个节目的连续性与传承性。“寻乐人”梁永斌跟随节目组走遍大江南北,寻找优秀国乐人和他们背后的国乐故事。在节目中,主持人不仅起到串场的作用,更像是一个个故事的讲述者,同时引导乐团说出自己的故事,将“音乐”赋予文化价值。故事的表现形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方面,节目中的音乐跨越了古今。女子水晶乐坊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致力于展现当代中国民乐美的女子水晶乐坊已经出访了几十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它被选为代表中国当代形象的民乐团,更在故宫博物院里为各国元首夫人们演出。与传统的民乐乐团相比,女子水晶乐坊用新颖而精致的表达方式,回归宫廷的典雅,同时又颇具时尚,就像流行与复古的关系,让民乐在不断的创新与复古中传承下去。女子水晶乐坊代表的是东方之美,特制的水晶乐器与女子表演艺术家们优雅的演奏形态,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在节目中,她们身穿青花瓷式样服饰,头盘古代女子发髻,仿佛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古代乐人,风姿绰约、技艺精湛,让人们不禁想去了解国乐背后的历史。中国古代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乐府》中有言:“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①,指出由乐府采集的街头巷尾的民间歌谣,由乐师谱写出旋律,和着乐器演奏出来,能够起到寄托心志的作用。中国传统民乐的历史价值也体现于此。以女子水晶乐坊为代表的乐团就是一座连接古今民乐的桥梁,它让我们在感受中国传统民乐审美价值的同时,有兴趣去探讨其背后深厚而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女歌唱家龚琳娜与“龚锣新艺术乐团”带来的《忐忑》,让观众看到了一场跨越中西音乐的对话。此曲在《国乐大典》上的演奏以民族乐器为主体,并加入了手风琴元素。《忐忑》的创作本就融合了中国戏曲元素,借鉴了很多戏曲行腔,并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同时又突破传统,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夸张变形,给人以灵动感受。东方戏曲节奏与西方节奏的融合十分自然,大提琴的滑音模仿了民乐的演奏方式,让乐器本身所产生的力量更加强大。

二、地域文化:演奏者与作品的统一

《国乐大典》的参赛队伍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所演奏的作品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地域文化在乐人成长的过程中塑造着他们的性格品格,如今他们也将这种文化特质代入到作品当中。在演奏过程中,“人格”与“乐格”融为一体,达到了超越技巧的统一。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特色也为节目带来了亮点,比如,五色风乐团由壮、满、藏、蒙、维吾尔五个民族的音乐人组成,其作品中洋溢着来自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观众带来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审美体验。在一期节目中,海上城潮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作品《画眉跳架》。作为中国三大古乐之一的潮州音乐被称为民族音乐的“活化石”,从有历史记载到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画眉跳架》是潮州音乐中脍炙人口的一首乐曲,其以轻盈的旋律、清新的格调、别致的韵味而著称。这首乐曲描摹出画眉鸟以清脆婉转的鸣唱迎接晨曦,唢呐笛子以逗趣式的对答与林中百鸟展开竞鸣,传达出画眉鸟自由飞翔的神态和愉悦的情趣。锣鼓的运用将乐曲逐渐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乐观顽强和对自由的渴望。潮州音乐也吸引着人们对其背后的潮汕文化的关注。潮汕地区是近代中国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为汉文化中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潮汕文化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外向、开放、活跃、兼容的海洋文化特征。《画眉跳架》的灵动活泼、高潮迭起、富有盎然生机的表达形式,都为潮汕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脚,是音乐对文化的一种直观体现。再如,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骏乐团带着大草原的不羁情怀,潇洒、自在、豪放,其作品《万马奔腾》是经典马头琴曲目,演奏者有感于骏马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将其对大草原的热爱融入其中,作品浑厚而充满力量。其中加入的火不思这种曾一度失传的蒙古族弹拨乐器和蒙古族独特的歌唱方式—呼麦,也使得整场表演更加完整而富有表现力,民族特色突出。这不但促进了人们对于马头琴这种传统乐器的了解,让民乐焕发了新的生机,更是对马头琴的传承所做出的一份贡献。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仿佛置身于苍茫草原,其自由的灵魂已经与激情豪迈的音乐融为一体,向观众传递着他们诞生之地的文化底蕴。

三、形式创新:舞台表现与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合

《国乐大典》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节目打破了常规乐器节目中只有乐器演奏的传统,将经典的国乐作品重新配器编曲,糅合了戏曲、舞蹈、吟唱、吟诵、话剧、诗赋等多种文化元素,重释国乐经典曲目,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比如,在节目中,“龚锣新艺术乐团”的作品《金箍棒》中加入了戏曲元素,瞬间唤起了大家对经典作品《西游记》的记忆。赤焱乐团的作品《一生所爱》中加入了女声吟唱,在表演开始时就奠定了绵远悠长的基调,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空灵的和声和轻盈的配乐,让整首曲子处于一种朦胧飘忽的意境中,曲目配合电影结尾离别的情节,写尽了世事沧桑和人生的遗憾与无奈。神骏乐团的作品《龙的传人》进行了精妙的舞台设计,呈现出富有感染力的舞台效果。几名演奏者被分置在玻璃房中以剪影的方式出场,变幻的灯光配合音乐的节奏,辅之以舞台上少年舞团的舞蹈,乐队的出场气势磅礴,也让这首民族歌曲《龙的传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舞台表现方面,节目创作团队也在努力地寻求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其他文化元素的契合点,并加以形式创新,用更具表现力的舞台形式表现出来,覆盖更多年龄层的受众群体,为节目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智取威虎山》的表演中,当乐曲进行到高潮段落时,舞台中有雪花飘下,辅之以解放军战士的舞蹈表演,共同表现出了战士们穿越林海、跨越雪原的情境。紧凑鲜明的音乐节奏配合突然飘落的大片雪花,将观众一下子带到了作品想要表现的与观众想象中的场景,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观众去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诉求,即战士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节目创作团队的匠心所在。音乐与文学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有情人”。在《国乐盛典》的舞台上,这两种艺术形式合二为一,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国乐大典》以传统音乐奏响经典之声,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寻求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连结点,使得节目具有了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舞台设计与表现上,节目力求创新,将音乐与多种文化元素相融合,呈现出不俗的视觉效果。

注释:

①刘勰著,向长清释:《文心雕龙浅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吕淼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