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用现代音乐激活传统文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经典咏流传》成功的时代背景
1.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古诗词就是其中的一项。媒介具有教育民众、传承文化的功能,它能够“改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还可能改变人们的公开行为”①。《经典咏流传》不仅把握了媒介的社会功能,依托强大的文化资源,还打通了音乐、文学、历史等多学科领域,让观众在电视媒介中接受教育、感受文化魅力。
2.洞悉时代诉求
现阶段,以“网络文学”、“表情包”为代表的一系列网络文化产品受到了青年群体的喜爱。文化益智类节目被各种综艺真人秀节目取代,严肃文化受到冷落,娱乐之风盛行。吃惯了“娱乐大餐”的青年观众也需要“精神养料”,《经典咏流传》的出现便迎合了观众的核心诉求。
3.唱响主旋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年一代的途径,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经典咏流传》串联起了现代故事,用歌声唱出了现代人的心声,唱响了主旋律。
二、《经典咏流传》的传播创新
《经典咏流传》的“走红”不仅由于其切合时代背景,更在于创作团队对于传播规律的把握和创新。无论是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上,节目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值得借鉴和思考。
1.传播主体:“诗”“歌”“人”三位一体
(1)精选古诗词,精编现代音乐
中国古典诗词与歌曲有着天然的联系,诗词是内容,而歌就是诗词传播的载体。《经典咏流传》在节目内容设置上就巧妙地把握了“诗”“歌”之间互联互通的关系,采用现代音乐和唱法,对古诗词进行了重新演绎。《经典咏流传》的创作者在“演绎”中,充分尊重了诗词韵律及内容与配乐的衔接,同时打破束缚进行创新。《将进酒》展现了李白的豪迈之气,节目采用摇滚乐的形式将其“演绎”,酣畅淋漓;《明日歌》通俗易懂,在配乐时选用了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关雎》短句居多,每句以仄声结尾,创作者在改编时采用了印尼民歌《哎哟,妈妈》为其配乐,让人耳目一新。
(2)“诗情”成风化人,“人之常情”引发共鸣
《经典咏流传》采用诗词咏唱的形式,传递着中华文化。《经典咏流传》还原了诗词的功能,将其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让观众记住了诗词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更为中国音乐奉献了优秀的作品。除了优质内容,更需要以真情打动观众。在节目中设置的“经典传唱人”和“鉴赏团成员”这两个角色,它们一个讲述,一个评价,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形成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经典传唱人”带着诗词走上舞台,为观众演唱作品的同时,还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中国故事”。这些传唱人的选择不局限于明星、歌手,更包括了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通人。他们传唱的作品与自身经历、气质相融合,与故事交相辉映。“鉴赏团成员”则对诗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让观众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明白选择配乐的目的。这些嘉宾的解读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提升了整个节目的思想深度和内涵。
2.传播内容:“中国故事”延续中华文化
(1)“诗”“歌”讲述现代“中国故事”
在节目内容的编排上,《经典咏流传》将“故事”与“诗”“歌”相连,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内涵。节目中,王俊凯演绎的《明日歌》,引发了青年人对于未来的思考和憧憬。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经过偶像明星的传唱,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清代袁枚的《苔》被重新谱曲后,从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口中唱出,宛转悠扬,感人至深。这首诗的背后,不仅承载着诗人袁枚对于生命的赞颂,也连接着梁俊默默坚守的故事。观众通过节目记住了《苔》这首诗,了解了乡村教师的坚韧和守望,更明白了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执着。《经典咏流传》表面上是诗词与音乐的碰撞,实际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故事的交融。
(2)板块故事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咏流传》把握住了当下的传播规律,以板块化的传播形式构建起价值体系。每期节目传唱5-6首经典诗词。每首诗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讲述一个故事,传递着主流价值观。以第九期节目为例,经典传唱人对《关雎》、《迢迢牵牛星》、《念奴娇•赤壁怀古》等6首诗词进行了演绎,表达了“文化交融”、“文化传承”、“文化新诠释”、“以诗传情”、“音乐创新”、“文化魅力”等主题。
3.传播效果:融媒立体传播,不断升级
(1)融媒互动,取材多样
作为以传统媒介为主要传播阵地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也没有放弃新媒体这一有力阵地。在“中国故事”和“经典传唱人”的选择上,融合了新媒体的力量。例如《一生一阙歌》的故事就来源于网络。2014年,顾盼外公王之炀和他的歌走红网络,节目组注意到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将它搬上了荧屏。
(2)“大屏+小屏”,实现多次分享
在传播推广方面,《经典咏流传》也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提出了“1+4”的概念,让产品覆盖多种媒介,实现多次分享。所谓“1+4”,就是1个电视荧屏加上1个微信公众号、1段视频、1段音频、1个H5页面。节目播出时,观众可以利用微信“摇一摇”及时分享歌曲到朋友圈。同时,节目组根据不同歌曲还进行了新媒体产品创作。
三、《经典咏流传》的创新启示
1.讲好“中国故事”是传播的桥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魅力,只言片语就能够传递巨大的信息量,属于“高文化语境”。在文化传播中,“高文化语境”往往不容易理解,在沟通时需要借助强大的背景信息。像《经典咏流传》这样的电视综艺节目,就以“中国故事”为沟通的桥梁,联结起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联结起海内外文化。与此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实现的目标。要想让中华瑰宝“活”起来,就要让它们具有生命力,通过现代人的事迹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
2.精准定位传播内容和受众
《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能够引得一片叫好声,就在于它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模式,选择最普世的情感进行文化传播。“经典传唱人”的契合是创作者对内容的精准定位;诗词选择和音乐的巧妙搭配,是对内容的有效把握。在节目中,“经典传唱人”身上的闪光点几乎覆盖了所有观众。王俊凯、王力宏等偶像明星向青少年传递了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价值观;梁俊为乡村教师树立了榜样;腾格尔坚守草原,守护生态。同时,诗词作品的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李白的《将进酒》、刘桢的《赠从弟》等都体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源远流长。
3.紧跟时代、贴近群众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具有时代性,艺术创作要面向大众,为大众服务。经典诗词放在古代,是古人对生活的所感所得,音乐也一样,具有净化心灵的功能,它们都是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手段和工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无疑能够缓解浮躁的社会风气,《经典咏流传》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它设置了“诗”“歌”“人”三位一体的传播主体,联动了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和精神的盛宴。在节目成功的背后,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其创新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注释:
①[美]梅尔文•L•德弗勒著,颜建军译:《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作者:直爱妩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