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器乐曲牌的音乐特点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器乐曲牌的音乐特点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器乐曲牌的音乐特点研究

摘要:器乐在赣剧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其中,弦乐器能够弹奏出较为优美的曲调,主要用于抒发人物的情感,多在室内表演;打击乐器能够演奏出各种各样的音色,且拥有极强的节奏感,可以使听众感受到温暖,有助于活跃气氛。赣剧不同于其他的戏剧,其拥有独特的江南韵味,是福建、江西等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戏曲文化。本文在分析赣剧传统器乐曲牌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当代创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研究赣剧传统器乐曲牌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器乐曲牌;音乐特点;当代创作

戏曲是我国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的真实体现,赣剧也是如此,其是江西较为典型的戏曲文化之一,主要包括器乐曲牌和唱腔曲牌两种,根据情绪内容和使用不同,传统器乐曲牌还可分为多种。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赣剧传统器乐曲牌也逐渐成为戏曲作曲家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学术角度来说,赣剧传统器乐曲牌拥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值得引起同行的重视。

一、赣剧中传统器乐曲牌的分类

赣剧中传统器乐曲牌最为常见的就是吹打曲牌,而吹打曲牌主要包括如下几类:一是笛子曲牌或细吹打曲牌,即用丝弦乐配合笛子演奏,并由锣鼓伴奏的一种音乐,此种曲牌演奏通常需要使用两支笛子,丝弦乐主要包括二胡、赣胡、月琴、三弦以及提胡等;二是大唢呐曲牌或大吹打曲牌,主要利用两支唢呐进行演奏,并配合锣鼓伴奏;三是弦乐曲牌,主要利用赣胡,再配合月琴、二胡、提胡、三弦、云锣、板、板鼓、碰铃等乐器进行演奏的一种音乐;四是小唢呐曲牌或小吹打曲牌,所采用的演奏器乐主要是一支小唢呐,再将丝竹弦乐锣彭与之配合演奏。根据所演奏的内容与情绪不同,可将传统器乐曲牌分为六种:宴乐、哀乐、军乐、神乐、舞乐以及喜乐[1]。传统器乐曲牌的名称主要根据所演奏音乐的特征、原曲歌词的一些词句、原曲出处、原曲主要内容或此曲牌的来历等来定义。所有的赣剧打击乐器均称为锣鼓,打击乐器主要包括如下九类:一是板,其主要在起唱起到伴奏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板与边鼓往往是由一人同时敲打,并以此来指挥其他乐器的演奏;二是边鼓,又名爆鼓,其在乐队的武场和文场中均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其敲击用的鼓签主要是利用细竹做成的,通常有两根鼓签,在指挥时偶尔会采取单签起板的方式,即右手击打鼓板;三是小锣,在演奏丑角及文人女性的下场时,通常需要采用小锣,将之与演员的各种小动作配合起来,可增强演奏效果;四是云锣,在演奏婚丧、坐坊、喜庆以及登殿等场景的器乐曲牌时,通常需要使用云锣,再将之与笛子、唢呐等配合起来可达到渲染氛围的效果;五是堂鼓,在升堂、升帐以及战争等场景的演奏中,通常需要使用到堂鼓,而且堂鼓的演奏者通常也负责演奏板及边鼓;六是班锣,其主要用于表现打更巡夜以及配合鼓点使用,如龙船、爬杆、敲击花鼓等;七是钹,其主要用于小锣与大锣之间的演奏,偶尔也用于配合动作演奏;八是大锣,其主要用于配合特定的情感表演、展现战争场景以及枪带人物、武将的上下场;九是小钹,又名钹子,主要起到伴奏作用[2]。

二、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音乐特点

赣剧传统器乐曲牌通常包括变奏体与循环体两种曲体结构,随着赣剧曲目的不断改变,传统器乐曲牌的演奏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逐步表现出伸缩性特征。在演奏指定的赣剧传统器乐曲牌时,为了满足戏曲剧情的发展需求,通常在表达方面会出现缺失或重复的情况,即重复性特征。由于表演技法有限,在演奏赣剧传统器乐曲牌时,通常需要系统化应用变奏技巧,在修饰旋律的基础上,将表演技法融入其中,以此来改变曲体结构,从而使演奏效果发生变化。以“放慢加花”为例,此种变奏技法主要是通过扩展器乐曲牌的母曲结构来改变表演效果。赣剧传统器乐曲牌还有附着唱腔的音乐特征,唱腔的音调可作为调节音色的依据,不同的音调所发出的音色也是有所差别,这样便可产生形式各异的器乐曲牌。人声可通过改变音调来进行改变,而若想改变器乐的音调的,则必须通过改变器乐的半音与全音来实现。由于赣剧通常拥有较为独特的音调,所以,传统器乐曲牌往往也拥有较为独特的音调,其可以演奏出丰富多样的伴奏音乐以及各种各样的旋律。从音调类型上来说,赣剧传统器乐曲牌主要可分为三种,即一般音调、特性音调以及基本音调,其中,一般音调的音乐特性及特征均不是很突出,其普遍存在于各种戏剧类型中,而且几乎可适用于所有戏剧的传统器乐曲牌演奏中。特性音调是传统器乐曲牌音乐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旋律片段,其不同于其他戏剧传统器乐曲牌的音调,也并非演员身上独特的主题音乐,其不会因基本音调结构而受到制约[3]。以乐理中减七度和增二度为例,其属于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在对和声调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调式和弦。乐理中的特性音程与赣剧传统器乐曲牌中的特性音调存在诸多类似之处,均占据着重要地位,特性音调能够为音乐家分析赣剧传统器乐及其表演风格提供可靠依据。特性音调是曲调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尾位置的特性音调主要发挥突出的效果。基本音调指的是以长短句为主体的曲牌体或以上下句为主体的板式体。综上所述,可通过音调来分析各种戏剧的音乐特征,每种戏剧的表现风格均可通过其特性音调来体现出来。

三、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当代创作

(一)器乐性

我国广为流传的戏曲音乐就是器乐曲牌,又名“公尺上”、吹打曲牌,主要用于配合戏剧演奏,在升堂庆功、朝拜升帐以及迎送宾客等场景的演奏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器乐曲牌[4]。以现代吴晓红与张维良编制的工尺谱为例,其主要采用的是古筝与箫协奏的演奏手法,整曲共分为四个曲牌:清江引、耍孩儿、傍妆台以及苏州歌。自改革开放后,赣剧作曲家也先后编制出了诸多新戏曲,程烈清老师作为江西赣剧院的作曲家,其将国内著名戏曲吹打曲牌(傍妆台)改编为大型管弦乐曲,并为其取名《古调畅想曲(傍妆台)》,此曲共包括童趣、中秋之夜、盼团圆以及月光下的情侣四个部分。该戏曲主要是通过变奏曲的方式进行创作,除了戏曲的创作形式具有器乐化特征外,其创作手法也非常丰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奏出了人们较为熟悉的器乐曲牌。该戏曲是通过整合中西管弦乐队的方式来编制乐队,不仅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戏曲音乐韵味,同时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器乐性是当代创作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

(二)规范性

赣剧传统器乐曲牌中有些大吹打曲牌是用于配合演员歌唱的,由于时间久远,不少早期的器乐曲牌已经失传了,目前已很少有人知晓,因此,自改革开放后,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曲调事实上大部分均是由作曲家自主编制的。随着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不断发展,其旋律也日趋舒缓,节奏也越来越规范化、多样化。以新旧(桂枝香)曲牌为例,通过比较发现,新曲牌的句法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且音调也更加柔缓,艺术性更强,同时,其节奏也远远优于旧器乐曲牌。新曲牌在参考西方的作曲方法来创作三连音的,将其融入戏曲音乐中,除了可以丰富戏曲的形式外,还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烘托人物情绪。从锣鼓方面来说,旧曲牌较为随意,吹打曲牌多以锣鼓谱与旋律谱两行并列为主,且有对其用法进行细致解说。有些吹打曲牌又名干牌子、工尺牌子,仅配合唢呐锣鼓演奏,那些曲牌除了使用于赣剧表演中外,通常还被应用于六么令、风入松以及大开门等流行戏剧演奏中,有时也用于一般戏剧表演中,无太大区别。新曲牌拥有多样化的锣鼓节奏,偶尔也会在谱例中融入一些锣鼓,在五线谱的上方通常会标记出锣鼓,其节奏型较为具体,同时也保留了古老的乐器符号,充分体现出了器乐曲牌创作的规范性。由此可见,规范性也是当代创作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

(三)旋律性

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旋律性会因场景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每种传统器乐曲牌旋律均具有独特的功能性价值。据相关资料显示,现代作曲家在创作赣剧传统器乐曲牌时,除了会将传统器乐曲牌的特色保留下来外,还会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以达到艺术兼容的效果。考虑到推广赣剧戏曲艺术以及舞台表现方式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升器乐曲牌的旋律感。若想提升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旋律感,则必须积极对曲牌进行创新,以往只是利用一支曲牌来演奏赣剧高腔,此种呆板的格局会阻碍赣剧的推广与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创新。应先对赣剧中同种类的传统器乐曲牌进行认真研究,找出其中的特性音调,再采取恰当的作曲方法对其特性音调进行重新创作,形成具有特色的唱腔,这样方能将赣剧传统曲牌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譬如,可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节奏引入赣剧间奏音乐中,以此来提升赣剧唱腔效果。

(四)节奏性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对赣剧传统器乐曲牌的节奏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传统器乐曲牌的戏曲板式与音乐理论发现,其正呈现出明显的节奏化发展趋势。节奏是戏曲表演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传统器乐曲牌的节奏无需依附旋律,其不仅可以将戏曲的音乐情绪充分出来,而且可以将乐思完整地反映出来。赣剧大部分均为打击乐,而打击乐拥有较强的节奏感,有助于推动剧情发展。赣剧中的人物状况及人物性格均可以通过其节奏感充分地反映出来,传统器乐曲牌的节奏能够将自然音效真实地模拟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氛围,因此,赣剧若想吸引更多的观念,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弘扬,则必须不断革新其节奏感。现代作曲家可在掌握器乐曲牌音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节奏,借鉴现代戏曲的表现技巧,将现代音乐特色引入曲牌创作中,并对其节奏形态进行创新,以实现赣剧的节奏化发展,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赣剧传统器乐曲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音乐特征主要表现为重复性和伸缩性,主要是通过唱腔来体现出器乐曲牌的音调,而且其音调主要包括三种,即一般音调、特性音调以及基本音调,其中特性音调可作为判断赣剧表演风格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当代赣剧传统器乐曲牌创作正呈现出器乐化、规范化、旋律化以及节奏化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殷洁.赣剧中传统器乐曲牌的音乐特点及其当代创作探讨[J].知音励志,2017,11.

[2]李璐.论赣剧中传统器乐曲牌的分类[J].大江周刊:论坛,2012,06.

[3]赵捷.赣剧高腔曲牌结构特征分析[J].广东蚕业,2017,10.

[4]邱青.对传统戏曲演出的创新和思考—以赣剧《双贵图》中的兰继子为例[J].老区建设,2014,10.

作者:涂韵娜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