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选修课美育教学体系建设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选修课美育教学体系建设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选修课美育教学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本文提出在音乐选修课美育教学体系的建设途径:在多媒体环境中构建对音乐选修课中的美育教育支持体系,借助多媒体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注重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个人修为,拓展学科思维层次,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大学生音乐选修课美育教学有效策略

一、大学生音乐选修课的美育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1.音乐教育现状

以专门进行音乐人才挖掘和培养的艺术类高校为例,学生对音乐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希望科学提升自身艺术涵养,同时增强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能够激发创作潜力,洗涤心灵,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对音乐的理解并不一致,但整体而言音乐的本质并未改变。音乐是人类共同接受的文化语言。从实际调查结果可知,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身具备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课,并希望能够有机会分享对音乐的理解。这表明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是普遍存在的,也说明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条件较为成熟。此外,多数学生能够清晰把握音乐的情感倾向,能够对音乐传递的人物背景和情感元素产生清晰的判断,由此可见,对情感元素的精准运用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超过80%的学生会选择音乐进行情绪疏导,从而实现自我鼓励。部分学生将音乐作为精神层面的搭档,也有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探求中外音乐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情感,希望借助于音乐能够提升个人修为和音乐素养。调查结果表明,音乐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从音乐素质培养视角而言,当前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处于较为浅显的层次,学生在塑造和应用音乐能力方面还有所不足,表现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停留在基础性旋律记忆方面,而对乐理知识和欣赏技巧掌握都有所欠缺。听,是鉴赏音乐甚至是演奏音乐的基本技能,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超过60%的学生无法识别高低音,对唱出指定音存在较大困难,这说明学生运用专业音乐知识的能力还存在不足,同时听觉能力较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注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强,但对音乐审美还存在认识偏差,部分学生无法准确认识艺术层面与现实层面美感的差异。对于音乐记忆而言,大多数学生学习信息欠缺,加上无法得到系统训练,导致学生并不具备音乐记忆能力。从涉及音乐记忆能力调研结果看来,学生普遍反映在欣赏一首完整作品后,无法根据记忆重构典型旋律,对主旋律片段的记忆较为模糊,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缺乏对音乐——时间艺术的基础感知,缺少针对性的训练机会;从客观上主要表现为高校对于音乐欣赏课所选用的教材上。音乐教材是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以及学科建设选定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开展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践层面而言,音乐教材的选定对教学工作的正常推进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然而,部分高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无法正确认识教材的价值。音乐审美类教材的编撰和选定应该符合音乐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按照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等方式解构音乐理论,逐步加强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应基于发展视角,关注当前艺术领域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注重融入艺术理论的创新思维,助推教学理论不断升级和完善。此外,随着多媒体环境在社会生活的深入融合,如果高校仍然沿用传统教学策略,其教学有效性会受到新型教学手段的冲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如果长期延续原有的教学形式,会降低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音乐选修课而言,其开设的价值将进一步降低,无法充分发挥选修课的育人价值,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更加无法实现其学科的美育功能。

2.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音乐美育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凸显,音乐课能够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劳逸结合,降低大脑和身体的疲劳感。此外,音乐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强音乐选修课的育人价值值得深思。

二、基于多媒体背景,打造美育教育支持框架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和迭代,其与教学的融合正向纵深发展。音乐教学注重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的合理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音乐教学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在多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元素的展示方式,推动教学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可以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激发其持续学习的欲望。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极具现实意义。

1.多媒体环境下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

近年来,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影响音乐的传播形式,传统的音乐磁带和CD已经被数字化音乐媒体取代。音乐爱好者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下载或者收听感兴趣的音乐或者音乐节目,在享受网络视听服务的同时,大学生的行为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推动自我认知的发展。持续激发学生利用数字多媒体手段建立科学的音乐学习模式,是当前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班委应该利用社交平台及其相关功能,例如QQ群等,推送相关音乐类资讯,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社交软件学习音乐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分享与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平缓紧张的心理情绪,同时能够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音乐形态和表演艺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QQ、微信等社交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分享听歌心得的动力,有助于形成不同类型的音乐兴趣小组,进一步拓展社交圈。

2.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类选修课程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了积极转变音乐教育理念,还需从多方面突破。第一,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音乐审美意识是学习音乐技巧、全方位增强对音乐内涵感知的基础要素,也是对音乐进行综合评价的关键,所以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引导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思考。第二,注重增强学生审美体验。音乐审美体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初学者以及经验丰富者对音乐的感知具有显著区别,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审美意识的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内涵把握以及情感投入更加精准,对音乐的感知明显增强。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构建不同的教学场景,逐步引导学生融入音乐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第三,引导学生塑造独特的音乐审美情趣。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以及性格的差异,对音乐会产生多元化的认知,这是形成差异化音乐审美情趣的基础。音乐审美情趣指的是个体在音乐方面产生的偏好,音乐审美情趣也有高尚以及低俗之分,个体对音乐审美产生的不同倾向与自身艺术观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推荐严肃音乐,提倡健康积极的音乐文化,抵制不良音乐文化在班级和校园的传播,让学生认识到低俗音乐的危害性。第四,建立全面的审美价值评价体系。音乐学习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方向,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既需要注重动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变化以及情感表达,针对不同学生施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音乐学习的优势和劣势,全面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杨欢.普通高校音乐艺术选修课教学初探及美育意义[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4).

郑娟.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艺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

杨艺.利用多媒体增强音乐课堂的美育效果[J].软件,2015(7).

作者:马兰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