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理论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理论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理论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日益增多,音乐教育领域也在广泛的探究采用信息化技术来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探讨如何发挥在线课程的优势来促进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通过梳理在线教学模式、反思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局限性、探索音乐理论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途径,并反思在线教学的局限,探究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音乐理论教学。

关键词:高校;音乐理论课程;在线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形式与特点

“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推进教育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翻转课堂”从2007年开始在美国一些学校流行,直到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网上创建了他的“可汗学院”,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称“反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中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不同,其采用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与“慕课”共同点都利用信息化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微课”是指教师围绕课程某个知识点以在线视频教学的形式呈现,核心特点是教学内容高度集中,基于信息技术的精致教学设计,强调课程学习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附带大量学习资源,“微课”可以作为“慕课”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翻转课堂”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慕课”概念始于2008年的美国,全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1世纪“教育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其愿望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慕课是一个“在线”教学平台,以优秀的教学视频作为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在慕课平台上选课学习,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学互动,可通过严格的课程考核获得学分并拿到课程结业证书。慕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2012年慕课进入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迅速成长。“混合式音乐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与单一在线教学模式的不足,形成以教育为核心,互联网为技术手段的“慕课+传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传统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局限

(一)教学时间的局限

传统教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教学活动集中于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学内容的课件化呈现,还是教师的课堂讲述,都不可复制,对于知识的重复性和巩固有一定局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依靠学生借助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自行完成,对于非纸制提交类作业,预习以及复习的时间、深度以及效果具有自主性,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教师考察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情况难度较大。在线课程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通过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后复习、作业以及讨论,延伸课堂教学时间,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学资源缺乏流动

音乐理论相关课程不同程度的与乐谱分析、音响、视频资源的聆听相联系,各类音乐文献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在音乐学习的时间和广度、深度上,学生的各类音乐文献资源、乐谱、音响、视频资源积累有限,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短暂的呈现各类教学资源,课堂外的学习会因为音乐资料不足等产生诸多局限性,在线课程可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承载各类精品资源,学生课后也可以轻松的巩固拓展课堂知识,同时,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限制具有长期性、重复性特点,对音乐理论学习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益。

(三)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讲授法是传递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量的知识,但学习过程总的来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参与度较低,对于大班课,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在线微课中,各种教学资源切换衔接的自由度高,可针对某个知识点将文字、图片、视频结合,更具有整体性与直观性,课前视频预习,课中课件化学习,课后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讨论区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在教学单元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式学习。

(四)师生互动有限

音乐理论课多为大班授课,课堂教学之外师生互动非常有限,而大量音乐理论课程需要课后来强化知识点,课堂中认真听讲与熟练掌握并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在线课程中可建立题库,强化巩固知识的途径更多,考核的维度广度、形式均由教师设定,从方式方法上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便利与可能性。讨论区作为课外的延伸,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对音乐学理论性思维的建立有不可估量的长远意义。

三、在线音乐理论课程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涉及音乐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央音在线”等,音乐课程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长,高校音乐在线课程的可分为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和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音乐通识类课程,不论音乐专业学生还是普通音乐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从一开始主要集中于音乐史论、传统音乐、民族音乐、音乐审美素养类课程逐渐扩展到音乐治疗、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教学法、作曲技术等领域。大量音乐理论类课程以讲授为主,相对于音乐技能课更容易适应在线课程教学模式,只要在技术、理念、硬件软件具备的情况下,即可开展。

(一)技术可行

在线教学需要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教学平台,用户可通过注册登陆并学习,教师可通过管理员身份设计课程内容、掌控学习进度、共享教学资源、布置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论题、思考完成目标任务,对知识强化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研制课程的教师,需要建设课程团队,一门课程的研制应该容纳集体的智慧,并且不断更新完善。

(二)理念可行

相对于传统教学,在线课程突破了原有的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自主选择权、学习自我掌控权,教师也能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信息化教学,不论从教师还是学生角度出发,都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教师和学生需要转变固有思维,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融合,接纳并实践信息化教学模式。

(三)条件可行

构建在线教学系统,或者购买云计算技术教学平台的服务,以及搭建运行承载信息化教学的线下智慧教室,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成本,高校拥有技术力量和经济条件来完成在线教学系统的构建,当前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在线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在线音乐理论课程模式探索

(一)翻转课堂之于音乐理论课程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有音乐基础理论类、作曲技术类、音乐史论类、民族音乐学类、音乐教学法类、音乐审美素养类等领域。这些课程都与乐谱、音响息息相关,聆听、分析、理解音乐作品是课程的灵魂,在线音乐理论课程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可以轻松的获取乐谱以及音响资料,课前有初步的认知,可以研读乐谱、聆听音乐,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以课程为载体的教学资源整合

音乐理论课程中涉及的作品浩如烟海,根据民族、区域、时代、体裁等可做不同角度的分类,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所积累的音响和乐谱资料,以及在线课程建设中经过筛选的精品资源呈现于在线课程平台,学生以在线课程为单位,在学习一门课程的同时掌握课程相关音响、乐谱、文献资料,同时,在线点播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次数的限制,有助于知识的重复与巩固。

(三)教师学生知识互动与资源共享

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不是单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被学习者,在线课程平台为知识的获取与输出提供了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双向资源配置整合,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师生音乐资源共享传递的新途径,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学生,只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完善的教学。音乐理论课程涉及的文献、乐谱、音响以及各种版本不断更新,在信息化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融合。

(四)教学受众与音乐理论课程建设

在线音乐理论课程有专业音乐理论课程、通识音乐课程、社会音乐课程等,高校可以对优秀课程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将多元音乐文化资源融入课程,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可不受开课学期和专业的限制,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这也符合学生们个性化成长的需求。除此之外,网络通识音乐课程的开放能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运用高校音乐文化资源。高校还能够根据地区特色,学校特色,建立自身的音乐特色文化作品库、当地音乐优秀资源、以及不同种类的有针对性的音乐平台,让高校学生以及大众爱乐者免费使用,继而将院校中现有的、优秀的音乐艺术成果推广到市场中去。

(五)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音乐教学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孤立看成是学习一门知识,情感的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音乐教学模式拥有比单一的传统课堂和纯粹的在线课程更大的优势,为线上教学提供线下的实景,教师可以采用云平台实现课程的预习和作业,又能在课堂中面对面的解决线上学习中的问题、感性交流音乐的认知、细致的研读乐谱,在“智慧型”教室中可以更大程度的结合传统课程与在线课程优势,优化教学。任何教学方式有其优势也存在不足,在线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学习特点,一定程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更自由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但自主学习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更加依赖学习者的自觉、自愿,因此,在线课程最需要研究和完善的首先是课程受众知识储备、学习方式、专业能力以及课程需求,其次是对课程的创造力与吸引力的思考,如何让学习者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用更便捷的方法巩固知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日和明日,其意义远远大于学习和掌握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程扬.“慕课”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任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范式转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08.

[4]习媛媛.“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产业化路径之探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

作者:孟燕 吴洋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