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及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及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及传承

摘要: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引以为自豪的四项高雅技能,中国琴乐历史有三千年之久,是古代音乐文化史的缩影。几千年来出现过众多伟大的琴乐艺术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琴谱和理论著述,至今尚未能够完全被解读与继承。本文从古琴的历史渊源,“琴乐”在古人精神世界的地位,琴乐与诗歌的关系,古琴演奏的历史名家及传统流派等几个方面进行浅述,使大家对古琴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关键词:古琴演奏;琴乐文化;传统流派;琴曲

一、关于古琴的历史溯源

关于古琴的最早起源时间,至今没有准确的答案。历代文献即记载最多的说法是起源于距今六千年以前的“伏羲”时代。据《礼记》记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说明在上古的“伏羲”时代,古琴演奏技艺已经成熟,古琴音乐开始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据汉代所撰《琴操》所述:“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印证了伏羲时期就开始造琴的说法。东汉傅毅著《琴赋》又述:“……盖雅琴之丽朴,乃升伐之孙枝,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斫而成器,揆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这是关于古琴制作工艺细节介绍最早的文献,也描绘了通过古琴“声变”的奥妙,起到修身养性的功用,和抒展心志、化解郁闷的精神愉悦效果。

二、“琴乐”在古人精神世界的地位

据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黄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琴曲《青角》。西晋的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尧帝时代所作《大章》是中国最早的琴曲雅乐舞蹈。《帝王世纪》曰:“尧作《大章》,使无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内容是歌颂尧帝领导时期“仁德如天,智慧若神,深受百姓爱戴。到了舜帝时代,“琴乐”开始在上层社会盛行。据《礼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说明古琴音乐已经升华为统治者的精神武器。另据《尚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说明舜帝依靠音乐的感染力,凝聚天下人心,并将弹奏琴乐当作奖赏诸侯的最好礼物。可见古琴音乐的历史地位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古琴音乐与古代诗歌的完美结合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自商周时期至春秋中叶之间的诗歌305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琴乐”比《诗经》早了三千多年,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使音乐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为诗歌插上了翅膀,同时借助音乐的传播力让诗歌更流传更广。《诗经》中重复最多的词汇是“琴瑟”,如:“琴瑟击鼓,以御田祖”,“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说明“琴乐”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曾经总结说:《诗经》“皆弦歌之”,说明《诗经》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琴乐歌词”总集。自《诗经》以后,诗歌的创作自觉地结合了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后来形成诗歌的固定的写作格律,使“诗能歌”、“诗能诵”。“琴乐”也因为有了“诗歌”这个丰富的歌词宝库,创作和演奏更为成熟和活跃。

四、古琴音乐的流传

古琴音乐起源于上层社会,丰富于民间市井。最早的首创于部落首领伏羲、炎帝、黄帝,成熟与尧帝、舜帝。先在帝王、诸侯之间欣赏,后在贵族、士大夫阶层推崇,又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琴乐”的流传从帝王的宫廷走向诸侯的府邸,后来又走进文人的书斋,走进道观、寺院,最后汇集于市井,成为“雅俗共赏”的精神食粮。统治阶层和劳动群众各有所需,各有所乐。既成为民众怡情养性、寄情抒怀的生活追求,又成为统治阶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调味剂。古琴音乐在中国源远流长六千年而不衰,后来由僧人传艺到日本,又经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传入欧洲,荷兰、瑞典等国的汉学家也大力宣传。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曾经跟随著名古琴演奏家王迪女士在北京学习了两年古琴,她回国之后翻译编辑了《古琴》专著,向欧洲介绍中国古琴艺术,后来此书获得瑞典文学奥古斯特奖,并在欧洲多个国家广泛流传。

五、中国的古琴演奏历史名家及艺术流派

古琴演奏比较著名的古代历史名家有:春秋时期的:伯牙、师旷、师襄、师文、孔子、列子;汉朝的:司马相如、扬雄、蔡邕、蔡文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周瑜、姜维、嵇康;西晋时期的阮籍;唐代的赵耶利、薛易简、董庭兰;宋朝的苏轼、郭楚望;明朝的严天池、徐青山;清末的张孔山、杨宗稷等。不同地域古琴的演奏风格不同,不同的老师传授的技法也不同,不同的乐谱创作风格也不同。受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古琴演奏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比较著名的古琴演奏艺术流派有:汉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晋初北方有竹林派;北宋时有京师、两浙、江南等流派;明末清初相继又出现了“虞山”、“广陵”、“浦城”、“燕山”、“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著名琴派。

六、流传至今的古琴十大名曲

中国古琴音乐曲谱留存较多,曲谱理论文献资料保存良好。现存又一千余首古琴曲谱,广为流传弹奏的曲目尚有一百多曲,古琴的演奏艺术延绵不绝。最为出名的十首古琴名曲为:《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醉渔唱晚》等。

七、结语

古琴音乐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琴乐”从一个侧面见证着古典音乐文化几千年演变的过程。今天,古琴演奏仍然活跃于广大音乐爱好者之中,是需要我们共同学习、继承、创新的传统艺术形式。

作者:户鹏华 单位: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