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音乐学下“新乐府”创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20世纪初,随着欧美音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音乐便与它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融合,跨界音乐的出现使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音乐相互包容与渗透,最终成为了独立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形式。在这一音乐风潮的影响下,许多音乐人也开始了以民歌、戏曲艺等为载体的大胆尝试。本文以十三月文化公司旗下的音乐厂牌“新乐府”为切入点,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并进行评价。
关键词:跨界音乐;音乐厂牌;新乐府
“跨界音乐(MusicCrossover)”泛指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借鉴与融合,“跨界(crossover)”一词最先来源于篮球运动,原本是指“胯下交叉运球”①,后来才被延伸运用于其他领域。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远,始终坚持本土的民族风格与各行当演唱的规范,它之所以能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关键还在于它本身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抒情和叙述功能。20世纪末,流行音乐掀起一阵“戏歌”热潮,流行音乐积极吸收传统曲艺元素,融中国古老戏曲的旋律音调于流行歌曲中,而在当前更加多元的音乐环境下,一些音乐人变换思路,以原生态民歌抑或是戏曲为载体,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来进行推广和传承。“新乐府”的存在并非偶然,崭新的时代培育了不同以往审美需求的观众,所以,传统戏曲亦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新乐府”的魅力就在于其结合了西方某些音乐元素,采用了现代化的电声等科技手段,又与传统戏曲的载体紧密结合的音乐形式,针对观众追求愉悦的欣赏心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
一、“新乐府”何来
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构,一千二百年前,白居易用《新乐府序》拉开了诗歌变革,“新乐府”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新乐府”是用现代音乐元素重新挖掘和包装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使其更加符合现代音乐审美,是一场“戏曲”创新运动。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②一书中为戏曲做出了及其精炼的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戏曲正面临困境,电视、互联网等对传统戏曲造成了极大冲击,相比于老一辈,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让他们在艺术追求与审美上有了极大改变。从戏曲受众的边缘化趋势可见,戏曲是需要自身创新的,假如戏曲能够更加贴近新代生活的艺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那么观众自然会重新把目光投向戏曲。拿“新乐府”的“爵士评弹”来说,评弹是江南文化的符号,它仅有两件伴奏乐器——三弦与琵琶,伴奏音乐加上几句吴侬软语,很轻松的就能把人拉到那个“一江烟水照清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的烟雨江南。评弹虽不属于戏曲范畴,但相信现代大多数人对评弹的了解亦不是很了解,能够安静坐在台下完整地听上一段评弹,似乎更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新乐府”的“爵士评弹”却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由评弹演员高博文与“新乐府”合作的《莺莺操琴》被在音乐软件上以后,点击率火速上升,让很多第一次接触到苏州评弹的年轻人有了去深了解的动力。现代与传统绝对不是对立面,一定意义上,传统为现代提供养分,亦希望借助现代去加进传播,传统与现代的不断碰撞中互相进步的。“新乐府”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把目光投向了戏曲创新。
二、“碎片化”何解
“新乐府”所做的戏曲创新只是块状的尝试,并不是综合的——它的创新不是某一传统剧目的完整改编(如白先勇老师的青春版《牡丹亭》),也不是融入少许传统戏曲元素的“中国风”,它的块状尝试是指把戏曲的唱腔、唱段原封不动的拿出来,在伴奏、舞台效果等方面加以现代元素实现创新,可以说“新乐府”在传统戏曲艺术与年轻听众之间是一个“摆渡人”角色:既要“原汁原味”,又要易于碎片化的传播。“新乐府”的作品大都不超过十分钟,因为改变戏曲的旋律与节奏并不是它的初衷。“电子昆曲”也是“新乐府”最受欢迎的创新之一,但是让昆曲变得对仗且工整并不能突显出昆曲独特的水磨腔韵味,这是“百戏之祖”昆曲的魅力所在。这些不同于传统戏曲的电子昆曲片段,会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带领年轻人去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园林深处,去追根溯源,去体会传统的魅力。音乐自身就具备流传性,这是它的优势,如果传统戏曲通过这个碎片化的跨界尝试能够进行一个普遍流传甚至是更大意义上的流传,那么这个尝试就是非常可贵的。
三、“乐府新声”
创新是为了能让传统更好的再现,让年轻人能真正的参与其中,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新乐府”一改传统戏曲的配器,对戏曲进行了新的编配,加入了带有流行元素的配乐手段,将西方乐器、电声与演唱、伴奏紧密结合,在舞台视听效果上加以更新,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今,“新乐府”已经做了很多传统戏曲的跨界尝试,如昆曲、粤剧、评弹、京剧、黄梅戏等。而它最大的特色便是将戏曲与电子音乐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电子音乐在德国起源,一开始,作曲家们主要靠做声音实验去挖掘音乐创作中可以被运用的音色,如今随科技发展,电子音乐已然从音色模拟年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音色数字化时代。我们早已离不开电子设备的陪伴,对电子音乐自然也不再陌生,“新乐府”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也意识到了依附着冷冰冰的电子设备的电子音乐有着和传统音乐一样丰富的音乐文化情感,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可以很好地相辅相成,首先电子音乐完全能够帮助传统戏曲做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崭新诠释,产生全新的艺术价值,这样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戏曲的感知与体验,让观众接受一次全新的洗礼,还能够将停滞的、静态的戏曲变为动态的、流动的。再者,传统戏曲的伴奏乐器通过现代技术进行音色修饰后,再加以结合电子乐器,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最后,传统戏曲音乐的单一模式已经很难取悦到年轻人群体,而融合子音乐的新戏曲音乐拓宽了戏曲的市场传播和听众范围。电子音乐的融合大大缩小了关注与戏曲的距离感,打开了一片新的艺术文化市场。新乐府的电子昆曲系列专辑《幽游》从经典曲目《牡丹亭》与《玉簪记》中选取六个完整唱段,用现代音乐的创作方式对唱段进行重新编配,讲述古老的中国故事。昆曲作为中国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曲词典雅,行腔婉转细腻,表演身段曼妙柔美,当其遇见代表着西方艺术元素的吉他、小号、大提琴、架子鼓甚至是现代流行音乐舞台上的新宠克莱门琴等,产生的碰撞是非常激烈的,不仅如此,在新乐府的表演中,视觉冲击也是很独到的,观众在台下经常看到的是俏丽花旦在前面微步凌凌、顾盼生情,而花旦后面则是穿着时尚的乐队在现场伴奏。
四、结语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学家及学者们开始关注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认为,在城市里的不同群体及音乐文化中,相互影响的主要类别为艺术音乐,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风格又从艺术音乐中得以发展,这种风格中影响更为活跃的传统因素与西方因素。虽然“新乐府”在戏曲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但不论怎么变化它还是扎根于传统戏曲中,始终以我国传统戏曲为载体。“新乐府”的“跨界”运动使得其受众群体缩小了局限,而平台以及文化产业市场的扩大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跨界音乐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音乐人所关注,它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语言,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音乐形式又通过与传统音乐的融合与受众群体直接产生共鸣,为音乐多样化的发展开阔了视野,这些跨界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看到了音乐人们为传统音乐适应城市化进程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
[参考文献]
[1]谢林溪.刍议中国戏曲的当前现状与今后发展[J].大众文艺,2012,05.
[2][美]布鲁诺•内特尔著,闻涵卿、王辉、刘勇译.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3]蒋晓鹏.移花接木现异彩—对“跨界音乐”的几点观感[D].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013.
作者:王义彬 刘子硕 单位: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