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歌曲演唱魅力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歌曲演唱魅力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歌曲演唱魅力思考

一、古曲简介

古代流下来的诗词,配上乐器就叫古典诗词歌曲,简称的“古曲”。它的曲调包括两种:一种为原词原谱,例如南宋时期姜白石留下来的作品就是这类;另一种是原谱已经丢失,现代的作曲家根据原词配上曲子形成,现在我们所演唱的大量的古典诗词歌曲,基本上属于后一类作品。例如现在我们所听到的王苏芬老师演唱的上古时期的《南风歌》,就是昆曲名家傅雪漪老师谱的曲。古代歌曲距离我们较远,到目前为止,由于古人没有科学的记录方法,现在保留和录制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只有近50首。古曲作品对于我们来说,博大精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的。

二、把握古曲风格与韵味

我们知道,古诗词中饱含了音乐的美,朗诵起来抑扬顿挫,声韵协谐和,再配上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强弱力度变化,使得古曲韵味无穷。古代的诗词虽然言辞简练,寓意深刻,高度反应了当时社会生活状况的载体,它饱含了作者的真实感情和想象。所以要把握好古曲的风格与韵味,首当其冲的是要理解诗词,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曲,它们都具有相当复杂的历史背景,而且作品与近当代歌曲风格迥异,针对不同的作品,都要做出不同的处理。如果对整个作品了解太浅,找不到作品演唱的深刻内涵,即便是勉强演唱起来也缺乏古曲特有的风格与韵味,使得歌曲空洞无物,便使古曲失去了其真正的特征与意义。譬如,王苏芬教授1983年演唱的古曲《别董大》,以苍凉慷慨的音调,渲染出“千里黄云白日曛”的塞北大漠天昏地暗的背景和作者与董大之间的悠悠别情离绪,悲切中饱含着“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光明希冀。而在其演唱的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恬静的歌声,把幽美旖旎的夏夜、浓郁芳馥的稻香、蛙声成片的天籁和作者的喜悦心情,表现得自然含蓄、淡雅真切。如同把人们带到了夏夜的山村,闻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她演唱秦观的《忆王孙》则又别具情趣,“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娓娓道来,意境全出。芳草萋萋,声声杜宇;雨打梨花.楼高门闭。给人展示出一幅意境悠远、缠绵夺魄的淡墨画。

三、古曲演唱

演唱者对古曲较难掌握,首先要有扎实的声乐演唱技巧,这是无可厚非的。我就不再做过多的分析唱功这个问题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典歌曲与中国民歌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我们一定也得把它们区分开来,特别是在咬字吐字这一方面。中国人都讲究说话要字正腔圆,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曲演唱也良好的继承了这一点:“我们要以有语言的声作为手段来唱情,唱字不唱音符,则语意自明,酿韵而出字,则腔自现,方吐字,情生于面再行腔。面上之态已成,则内部肌肉、气息自然协调,行腔是必须保持母音位置的正确,不论强弱顿挫,一个字未唱完时,空腔位置不能变动,要以意带声,以情服声;不能无意求生,以气催声。”这是王苏芬教授针对古曲演唱咬字吐字方面做出的要求,可见古曲演唱非常严格。学习古典歌曲,一定要有丰富的文学功底,一定要能细腻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描写的情境,演唱时要声情并茂,更要注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去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境。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学习那个专业,都要博取众长,要学会多条腿走路,特别对于学习音乐来说,更是要这样,王苏芬教授在研究古曲的过程中,学习了琴歌,京韵大鼓,河南梆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曲种,通过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再加上王苏芬老师的细心琢磨,使她潜移默化地解决了学习古曲演唱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这对于学习演唱古曲的人来说,必定要经历一条艰辛的艺术之路。

四、古曲的发展与传承

由上文可以看出,学习古曲并不是那么简单,一个古曲演唱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基本音乐素质和修养外,还要具有对古诗词、古典音乐的基本理解。这点也就注定了我国古曲成为了真正的阳春白雪。也正因为如此,发展传承古曲的研究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高雅的艺术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对其保护和挽救。但是保护不是目的,普及发展壮大才是真正的目的,也是最好的保护。目前有一大批音乐艺术者正在默默的付出着,尤其是中国音乐学院的王苏芬教授更是为古曲的教学普及、发展和保护倾注着心血。但是少数人的力量终究是不够的,所以我呼吁广大的歌唱学习者在学习了先进的歌唱技巧的同时,也要加深对古代文明的学习,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挖掘和继承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为我们的民族音乐开辟出一条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参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