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手风琴音色审美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手风琴音色审美表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手风琴音色审美表现

一、音色美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一首音乐作品的内涵与艺术性首先是以音响方式加以表现的,从表面看,音乐音响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种客观存在已经渗入了作曲家主观的认识和感受,是一种主观音响的有机结合。在音乐创作中,音色是作曲家创作时首先考虑的方面之一。它可以是明亮的,如门德尔松的《谐曲》,可以是阴暗的如李斯特的《前奏曲》,它可以是浓厚的也可以是淡淡的,音色不仅仅是演奏中的技巧问题,它同时也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在一首作品中,它的音色与艺术表现必定是交融的。不同的音乐作品,在艺术表现中对音色的变化处理也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把握好音乐作品本身所包涵的音色需要,才能在演奏中达到阐述作品内涵和艺术表现的目的,同时在演奏中,演奏者还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对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解释,并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以个人的方式表现出手风琴音色美。在演奏中,悦耳动听的音色能使人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联想,雄浑洪亮的声音让人联想到力量,正义。丑陋的声音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同的音色体现音乐作品中不同的音乐情感,其艺术表现的内容也必定不同。对于抒情的音乐,需要柔美细腻的音色来表现。对于豪放激昂的旋律,需要明亮饱满的音色来烘托。艺术表现如果没有音色美的渲染,无论多好的音乐也不可能得到表现。如我们所熟悉的根据民间乐曲改编的《百鸟朝凤》中,用响亮紧张尖锐的音色模拟了布谷鸟,鹁鸪鸟小燕子黄雀百灵鸟等禽鸟的叫声,生动的描绘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的情景。虽然各种禽鸟的声音属模拟,但将它音乐化了的,因而富有艺术性,渲染了乐曲艺术表现的效果。不同的作品,音色必然不同。所以音乐的处理恰当与否,必然会影响艺术表现的成功与否。

二、艺术表现是发挥音色美的桥梁

艺术表现是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创造行为。我们学习手风琴,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手风琴这件乐器本身,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手风琴来学习音乐,借助手风琴来表现音乐。音乐是活的艺术,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宣泄和寄托。手风琴音色美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手风琴与音乐的关系,音色如果离开艺术表现就只能作为手风琴演奏技巧的一个方面存在,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渲染力和烘托作用,使音乐变得呆板没有活力,只有将音色美运用到艺术表现,演奏出的音乐才有生气,才能感染听众,所以在演奏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把音色美和包含音乐情感的艺术表现割裂开来,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手风琴才会发出令人陶醉的声音,手风琴音乐才会动人。在很多手风琴比赛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同一首乐曲被很多人演奏,演奏者都能准确无误的完成乐谱的要求,技巧娴熟,音色纯正,然而,最终的获奖者则一定是在音乐表现上略胜一筹。也有一些学了很多年手风琴的人,在技巧上有很深的造诣,无论多难都能迎刃而解。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音乐感觉与表现的训练有断有连,但总给人空洞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感觉,缺乏音乐表现。这样的演奏者表现的只是技术,而没有音乐,始终不能划入手风琴和、演奏家的行列。相反,许多演奏家也会出现拉错音的情况,但他们的音乐是感人的,因为他们将情感溶入了表现之中。可见,音色对于演奏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基础。然而它并不是演奏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学习手风琴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它只是演奏的手段,只有音色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时,并且获得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位优秀的演奏家,他们的演奏并不以炫耀音色为目的,而是把丰富的音色完全溶于深刻的艺术表现中,真正做到二者的完美统一,他们的演奏不仅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而且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表现而动人心弦,其人心智,使音乐在演奏者手中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三、怎样做到音色美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首先从手风琴演奏生理运动的角度看,我们都知道,音乐艺术源于自然,演奏者的肌肉骨骼同样要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从肩、手臂、手腕、手指都要处于自然放松均衡的演奏状态。只有这样,演奏者弹奏出的音色才是自然放松的,有弹性与韧性的,给听众以听觉上的审美感受。因此,我们演奏手风琴的整个生理运动要遵从内心听觉的要求,演奏出的声音音色要与音乐内涵的表达一致。为了演奏出柔和、诚挚的音色,必须集中内心情感很深地去按键,并且手指与键盘要保持最低限度的高度。反之,则需要靠风箱的控制来完成。实践证明,身体的生理结构是适宜于演奏手风琴的。对成功的演奏者而言,身体与琴身是相互依存的。但我们有时看到有些学生在演奏难度较大的手风琴作品时,总觉得力不从心,演奏过程中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对于音乐作品中音色更是无暇顾及。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源于演奏中心理素质不好及精神的紧张,缺乏把握音乐内涵的自信心所致。没有表演欲。演奏应是一种享受过程,而不是惩罚和苦刑。在音乐演奏过程中,若不能将精神状态放松,生理运动自然受到影响,弹奏出的音色与音乐作品的内涵便失去了一致与均衡性,谈不上艺术表现了。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无论是柔美细腻的还是明亮宽广的音色都只能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才能获得。而艺术表现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有与音乐作品相符的音色并将音色美运用于演奏的全过程,演奏才具有艺术表现,演奏出的音乐才能愉悦听众打动听众。其次音色的“多层次”性也是演奏者难驾驭的!。它主要表现在对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在演奏复调音乐作品时,我们更多地主要依赖于不同的强弱变化,多层次的音色对比,从而确切的符合复调音乐的组织和意义,为听众塑造出一个生动完美的艺术情景。例如巴赫作品《#小调托克塔与赋格》,几个声部各部相同,如若演奏者不能将声部弹奏得层次分明,那么无论你企图弹奏得多么富于表情,结果整个乐曲还是一片模糊,含混不清。一开始就几个声部同时弹起来,往往难以注意到每个线条的细微处,一些美妙的地方会被忽略或淹没掉。可想而知,只有分声部练习,才能尽善尽美表现复调音乐的特征与音乐内涵。也只有在具有音色美的前提下,使复调作品的演奏具有艺术表现的效果,艺术表现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最后要使音色美通过艺术表现的这座桥梁发挥出来,离不开我们对乐曲本身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因为每一首乐曲它所表现的艺术内容不同,要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如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分析曲式曲调的作品风格,掌握旋律是雄壮的还是抒情的,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应该怎样用不同的音色表达等等。我们对文学作品的了解鉴赏,尚要做到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起码懂得它的内涵。同样,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及至亲手演奏之前对作品的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演奏约翰6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时,要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及创作意图,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首充满生命力和爱国之情的圆舞曲所蕴涵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我们学习手风琴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扩大音乐文化视野,要了解作家的背景、年代、世界观、艺术观、风格等等,分清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我国乐曲的风格特点,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增强我们对艺术表现的驾驭能力。在演奏中音色的处理不再是简单的技巧问题,它承载了作曲家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只有通过艺术表现的桥梁才能把一个没有生命的乐音符号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使音乐作品的内涵获得诠释。由此可见音色如果与艺术表现割裂开来,就只是没有音乐的技巧联系,达不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音色美的依托和渲染,同样也只是空谈。所以在我们教学和演奏的过程中,就要避免对手风琴音色美和艺术表现的关系产生偏激认识。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声音音色的训练不够重视,而把教学和练习的注意力放在狭义的演奏技巧训练上,而忽视了手风琴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缺乏钻研与思考的精神,致使音乐作品失去应有的活力与张力,手风琴的音色也失去了层次感,音乐作品的艺术性被囚禁在技巧的框架内。还有一些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声音音色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对驾驭音乐作品总体艺术性能力的培养。过多的欣赏音色,只是从感性的角度上去感知音色。这样忽视或偏袒一方都是不能达到阐述音乐作品内涵和艺术表现的目的。成功的演奏者必然是两者都兼顾的。对于以上这些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简单的技术训练,我们应该明白,任何音色的训练都会是技术训练,而任何技术训练也会是音色训练。听众所关注的是在音乐中的审美感受,而美感的产生归根结底是演奏者在手风琴音色上是否建立了正确的美学观念。

总结

对于手风琴演奏者来说,完美的艺术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然而它却不是演奏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如果没有掌握处理音色的技巧,就根本谈不上艺术表现了。如果没有艺术表现,情感的发挥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的演奏虽然也能靠高超的技巧博得了掌声与喝彩,但终会因为缺乏感情的魅力,缺乏艺术表现而令人泛味。使人感到音乐缺乏光彩。因而手风琴演奏者的音色美与艺术表现的统一,是完成演奏的重要条件。我们应把音色美融入深邃的艺术表现中,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音乐作品在演奏者手中焕发持久、绚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