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闻报道音乐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视是视听艺术,是以图像语言、音乐、音响等构成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声音艺术,它的声音通过人们的听觉来形成艺术形象。电视新闻报道需不需要添加音乐,需要添加什么样的音乐,怎样实现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解说词等电视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等问题,始终是电视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争论并探讨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电视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主要职能就是在事物与观众间架起桥梁,电视新闻报道就应该尽可能地把事件现场真实、准确、快速地传递给观众,如果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添加音乐,势必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观众感知效果,因此是不需要的;也有人认为,音乐有着事件现场图像和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添加音乐,不仅可以增加电视新闻报道的可视性,还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感染力和震撼力强的特点,进一步表现主题,深化主题,拓展事件现场画面和现场文字描述无法传递的情感和立体效果。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视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的现场音乐或背景音乐,不但没有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感知效果,还能给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现场营造一种意境、情调和节奏,实现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现场事件图像、同期声、解说词等多种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创造出高质量的声画效果和传播实效。
一、音乐能深化重大新闻事件主题,拓展图像和文字无法传递的情感
在近年来的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2008年初的南方罕见冰雪灾害等重大事件中,电视台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编导精心处理的很多新闻事件报道特意没有采用解说词配画面的传统方式,而是在救援队伍奋力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的报道中采用画面配节奏感很强的激昂奋进音乐;在展示灾区设施坍塌、受灾严重等场景时,则采用现场画面配感伤音乐等形式进行展现,大大拓展了图像和文字都不能传递的情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既能真实、准确了解到新闻现场,又激发起他们持续关注事件进程和关心灾区群众度过难关的情怀,达到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异曲同工之妙效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报道中,往往在某一节点或时段的现场事件播报结束前,都会根据不同主题选择适当音乐配画面的形式,不断放大救援队奋勇奔赴灾区开展生命救援、灾区毁坏严重的设施、各地生产、抢运救灾物资等新闻点,从而拓展了单一电视画面或文字解说都无法传递的感人情怀,进一步深化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达到既丰富荧屏效果、减少观众审美疲劳,又达到适时进行报道情绪的阶段性调整,满足观众关注持续事件时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同样是2008年,中央电视台现场播报北京奥运会某一赛事结束前几分钟时间,也完全不用解说词,而是通过激昂奋进音乐配上选手夺冠过程中精彩画面进行展示。电视编导运用音乐强烈的感染力渲染了现场紧张热烈的情绪,使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激情得以外露,情绪得以积聚,很好地满足他们期待回味选手夺冠过程的心理预期,达到了很好传播效果。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恰到好处的音乐运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电视深度报道中的音乐虽要服从服务于报道主题,但却有图像和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深度报道的可视性,还可以发挥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进一步表现深度报道主题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年的12月中下旬,贵州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的《贵州新闻联播》栏目都会梳理即将过去的一年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精心选择主题制作10条或15条年终报道。在刚制作这些报道时我们发现,通过单一的画面配解说词方式编辑后,整条报道虽然画面大气流畅,也鲜明地展现了报道主题,但却难以让人产生认同感。于是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尝试在描述性解说词的段落加上舒缓的叙事性背景音乐,在主题最突出、最鲜明部分加上激昂奋进的背景音乐。经过增加背景音乐的编辑制作后,这些画面、解说词、音乐“三位一体”完美结合的深度报道播出后,引起了观众共鸣和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目前,我们的年终报道成为了观众每年期待的一道“视觉大餐”,同时成为很多电视台培训记者编辑必备的教学案例。
三、音乐可增加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立体感,让观众有身处其中的感觉
有广告语称: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在很多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中,编导没有粗暴地将现场音乐删除,而是精心保留甚至还特意使用一段现场音乐,达到做活新闻事件现场的效果。在国家领导人高规格接待外国贵宾、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各地一年一度召开的“两会”,以及升国旗、文艺演出等新闻事件现场,试想我们如果在播报现场播放国歌、国际歌、演员引吭高歌等环节时,粗暴地删除现场音乐,只保留解说词或者电视画面,我们看到将是“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隆重开幕”、“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演出在《我爱你,祖国》”等画面单调、语境单一拼凑的新闻,观众期待关注事件的愿望在瞬间就会消失殆尽,更说不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四、电视新闻报道可采用音乐表达采访对象复杂的内心世界,实现潜在的心理提示
在各种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需要表达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又困惑于通过电视手段直观展示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音乐往往就成为电视新闻报道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2010年,贵州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灾面前,全省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旱救灾;灾区群众也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我们在通过电视新闻报道表现灾区人民不等不靠不要,想方设法开展生产自救的心理时,就采用了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加上音乐的形式,制作了一组组灾区群众数里之外挑水保苗、深入洞穴寻找水源、甘受孤独坚守山顶保护水源等感人片段,传递出各地群众众志成城抗旱保民生、保生产的不屈心理,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旱救灾的热情。
五、电视新闻报道中音乐运用要
切合主题,切忌过频过乱地使用音乐电视新闻报道要不要运用音乐,需要运用什么节奏的音乐,这要取决于新闻报道的主题、新闻事件本身的性质和需要。契合主题的音乐无疑会给电视新闻报道很大的帮助,达到增强可视性的效果,而不贴切的音乐运用反而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可视性。我们在实践中既不能单纯地追求事物现场感而排斥音乐,也不能为了追求听觉的丰富而过频过乱地使用音乐,要懂得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需要和新闻报道内容的需要对音乐加以取舍,切忌生搬硬套、硬性拼凑音乐,使做出的新闻报道给人啼笑皆非的感觉。而在切合电视新闻报道主题运用音乐时,我们还要注意对音乐长度的合理控制。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报道需要的音乐长度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而一首交响乐作品的长度可以是几十分钟,一首小曲也是三五分钟。我们编导在剪辑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让音乐巧妙有机融合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以其优美的旋律,轻扬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情感体验参与在电视新闻的叙事中,进一步强化新闻的“叙事性”,使电视新闻报道在单调枯燥的画面叙述中变得活跃、富有色彩。总之,在电视新闻报道,特别是在深度新闻报道中合理地加入音乐,可以增加新闻的可看性,满足电视观众日益提高的关注需求,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