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特点

本文作者:叶文辉 单位: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一、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音乐艺术类教材的编辑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指导思想,突出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与此同时,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更是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普及性与全面性。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推动下,音乐艺术教材的撰写全面革新了以往僵硬的编写模式,淡化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打破了过去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格局,且努力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能力与艺术素质培养之间寻求切入点。

二、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的框架结构

1.规范的章节与单元

在编写音乐艺术教材时,设置严格、规范的教材体例与框架,不仅仅在视觉感受上给人以简单、明了的冲击感,更有助于教材的使用者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于使用教材的音乐教师来说,这样的框架结构优势更为明显: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程度与进度,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进。基于这样的框架体系,现有的音乐艺术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序言、每个课题的导语,都可准确地向读者提供一定的线索,便于读者整体了解与把握教材。不仅如此,每个课题的设置,不再简单地拘泥于模式化的顺序,而力求顺应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思维过程。

2.统一的编排版式

作为一套完整的优秀教材,不但应在课程与教材的性质上保持统一,在整体的版式格局与规划设计上更要做到一致与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例统一和教学理念统一。要做到编排版式的统一,须坚持以下原则: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应体现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艺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其实质就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艺术的特点就是凭借声波的振动,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此外,教材的编排与设计要树立正确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审美教育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音乐艺术教材可更好地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以美启发学生的心智,从而更好地为音乐艺术教育目标服务。

三、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特点

(一)充分体现艺术性的特点

1.注重文字语言的艺术性

(1)标题语言的艺术性。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材中,大部分标题语言的艺术性都比较高,如《交响音乐赏析》(夏默编著)、《交响音乐赏析教程》(贺韩君及伍湘涛编著)、《大学生音乐欣赏理论基础》(伍湘涛主编)以及《音乐欣赏》(王建欣编著)等等,其标题语言的艺术性非常高。在对多种音乐体裁进行介绍时,出现了一些非常精彩的标题,如在介绍交响诗时,使用“如诗如画,常听常新”的标题;在介绍序曲时,使用“绘声绘色,爱憎分明”的标题;在介绍组曲时,使用“多姿多彩,人‘见’人爱”的标题。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时,同时也出现一些非常精彩的标题;在介绍《梁祝》时,使用“层层渲染,栩栩如生”的标题;在介绍《山林》时,使用“轻描重抹,变幻无穷”的标题;在介绍《黄河大合唱》时,使用“一曲难忘,曲曲难忘”的标题。[1]这些标题将音乐特有的气质与神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也提高了教材的艺术性,使音乐教材达到预期的审美目标。

(2)行文语言的艺术性。高校音乐类艺术教材,除标题语言极具艺术性外,行文语言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比如对“笛”进行描写,根据常规的思路,应先介绍笛的发源地、发展过程以及笛的重要特征等等,但在《音乐欣赏》(王建欣编著)中,编者则巧妙地引入一首与“笛”相关的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以古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笛的艺术形象以及笛具有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笛的热情。在《音乐鉴赏》(钱仁康编著)中,在对《二泉映月》的介绍时,编者用到这样的句子:“无锡惠山泉水,称‘天下第二泉’。小桥流水,景色幽雅、秀美。”通过这样美妙的语言,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世界,提高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学生音乐欣赏理论基础》(伍湘涛主编)中,在介绍《在希望的田野上》时,用到这样的语言:“弦乐烘托下的木管吹奏出两小节轻声前奏后,连续四句韵味清新的合唱‘哦呷’,像淡雅的水墨画似的,为人们勾绘出一幅晓雾朦胧、炊烟缭绕的山村晨景。”

2.注重教材外在设计的艺术性

外在设计包括纸张质量、插图设置、版面设置等等,是读者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是教材编辑成功的关键因素。[2]音乐艺术教材应尽可能地体现出外在设计的艺术性,从外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阅读、去欣赏。如高校音乐艺术教材之一的《音乐笔谈》(李岚清编著),其外在设计的艺术价值很高,教材所选择的纸张不仅质量好,且具有怀旧风情的韵味,衬托出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教材中还附上与音乐相关的图片,如音乐家的图片、音乐作品的背景图片等等,这些优美的图片不仅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且体现出教材的艺术性。

3.注重体例结构的艺术性

(1)内容结构的艺术性。高校音乐艺术教材内容结构的艺术性主要指教材不同内容之间搭配的艺术性。高校音乐艺术教材在内容介绍上并不墨守成规,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陈述不仅仅是介绍性的陈述,而是选择与音乐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引导式介绍,其体例可谓十分新颖,具备较高的艺术性。[3]

(2)形式结构的艺术性。高校音乐艺术教材形式结构的艺术性主要指选择多种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如《音乐鉴赏》(王建欣编著)在呈现教材内容上,结合多媒体技术,除文本内容外,还包括一张多媒体光盘,使音乐知识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多媒体光盘所呈现出来的知识更生动、更形象,易于创建音乐艺术教材视听合一的效果,充分体现音乐教材形式结构的艺术性。在《音乐笔谈》(李岚清编著)中,编者则创造了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每一部分由三个板块组成,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有一定的逻辑性,简短精练,引人思考。

(二)追求认知性目标

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相比,高校音乐教材的理论性相对较高,在教材编辑上,编者更注重认知性目标的追求。以《音乐精品选释》(刘晓静编著)为例,在该书中,虽都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但几乎每一个音乐作品前,都设置相关的段落,对音乐作品进行必要的介绍,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明白音乐作品所属的体裁、音乐作品具备的特点及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等。这些内容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音乐作品。高校音乐艺术类教材理论性的内容大多为抽象化的概念性内容,这种过于理论的内容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但高校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已十分成熟,具备学习理论知识的素质,且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4]通过理论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高校教育认知性的目标。

(三)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高校音乐艺术类教材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材语言的通俗易懂。如在《音乐与音乐欣赏》(张俊编著)一书中,考虑到高校学生缺乏识谱方面的知识,因此全书所选择的谱例皆为简谱;在《走进音乐的殿堂——交响音乐欣赏》(葛春先编著)一书中,对于音乐作品的介绍,则基本上都是一些简洁易懂的句子,未出现太多的音乐术语,如“副部的第二主题先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轻柔娴雅”之类的句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二是教材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容易被大众接受。[5]目前,高校音乐艺术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大多是一些经典曲目,或是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曲目。如在《交响音乐赏析教程》(伍湘涛编著)一书中,编者选择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庆典序曲》,这个曲目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第五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梁祝》等经典曲目,在高校音乐教材中更是屡见不鲜。

四、对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材编辑的几点建议

1.多交流、善学习,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发展中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体系的道路上,不仅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还要坚持对外交流与合作,善于学习,会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只有不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共性与差异,结合自己的实践,有选择性地借鉴,才能不断推动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2.引入多元化、开放化的学习环节音乐艺术教材编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材这个媒介,为音乐爱好者和学习者创造独立探索音乐艺术平台,引导他们在接触教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音乐艺术思维习惯,进而引导学生产生从事音乐艺术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3.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优化模式美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中所涉及和采用的双轨教学模式及科研与艺术设计一体化的教材发展方向,是未来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过程中须学习和借鉴的。利用双码理论,进行音乐艺术教材编写,可实现图文并茂的设计和排版,更能有效避免信息滞后的弊端。

4.强化主干课程,构造系列课程美国音乐艺术教材设计中所提及的完整课程体系,也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教材编写模式。实现课程模式的优化与完善,意味着音乐艺术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与成熟。只有不断强化主干课程,构造系列课程,才能使教材的编排达到整体上的精练与充实。

5.注重教材拓展,创造审美观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教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进而参与进来,不断培养和发现学生的艺术兴趣与才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总之,音乐艺术教材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结 语结合我国音乐艺术教材编辑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实际状况,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也要扬长避短,借鉴学习他国的经验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音乐艺术教材的编辑应倡导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音乐艺术教材编辑的传承与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