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藏族声乐论文:藏族声乐区域特点解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藏族声乐论文:藏族声乐区域特点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藏族声乐论文:藏族声乐区域特点解析

本文作者:钟韦怡 单位: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藏族声乐艺术的区域特色

相关研究表明,各地区民歌风格的形成,与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语言特点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萨班《乐论》中提到:“前藏人声音洪亮而婉转,后藏人声音嘶呜而豁亮,阿里人声音挤压而短促,康巴人声音威武而雄壮。”前藏地区地势相对较平缓,人们之间的歌唱不存在太多音量的问题,因此相对来说,歌曲的演唱上偏婉转悠扬。后藏地区地势相对险峻,高山峡谷较多,造就了人们说话和歌唱喊得成分增加,声音相对嘶哑;那曲牧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促成了音域宽广、声音高亢、穿透力极强的牧歌演唱;阿里地区海拔很高,气候极度恶劣,高寒缺氧,虽然不是绝对,但这也是阿里人声音短促挤压的重要原因;康区海拔较低,植被丰富,人们以畜牧为生,性格豪迈奔放,因此,康巴人歌唱、说话声音威武而粗旷,尽显其自由奔放的特点。

尽管各地区的声乐演唱艺术无论是发声方法还是演唱特点都风格各异,但他们同时都具备一个很典型的审美特点,那便是“永恒”的快乐。各地的民歌中,悲伤情绪的声乐演唱作品很少,大部分的歌曲都是以欢乐愉快为基调。从狭义声乐歌唱中的藏族民歌、牧歌、山歌再到广义声乐歌唱中的藏戏,我们都很难见到“悲剧”的影子。即便在藏戏剧目中,有不少主人公也受尽磨难、饱受折磨,但最后结局都是幸福圆满的。

这种审美取向的形成并不是偶然,这与藏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坚强乐观的民族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在青藏高原这个气候恶劣,高寒缺氧的环境,藏民族要在此生存和繁衍,除了对大自然极为有限的改造之外,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妥协”,对“神灵”安排的命运无条件的服从。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并没有让藏民族悲观厌世,而是让这个民族更加地乐观坚强,永恒地追求快乐,就像我们常说的“知足者长乐”。因此我们听到,藏族声乐演唱作品中表现悲伤忧虑、争强好胜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歌唱美好生活,赞美爱情,歌颂丰收,曲调朴实清晰、愉悦优美。这种独特的审美取向也成为了藏民族声乐艺术的一种重要的审美标志,人们一提到藏族民歌便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无忧无虑的快乐,这也是很多人对藏族声乐艺术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

藏族宗教诵经声乐与民间藏族声乐的审美特征

1.宗教诵经声乐

萨班《乐论》中在提到什么是要学的音时这样讲到:“虽雄壮而又要华丽温情,既悦耳然而又不失骨气,既正直但又不失曲折婉转,既低沉但是字面清晰,既要协调但瞬间又有多种音调。总之能使愚昧者心悦诚服,使智者们内心喜悦。”[1]轨范师陀罗在《音论聪慧之颈饰》中写到:“虽为长乐然匀称得当,虽为短乐但音调完备,虽雄壮却又温情,虽动听但不失骨气,虽正直但又不失婉转,虽低沉但字清意明,虽嗓音多样还在瞬间饰有多种音调……。”[2]从这些理论描述中我们看出,早期的宗教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声音尽量做到兼顾,避免声音“顾此失彼”,对任何一种色彩的音都不能追求过度,而要让声音平衡和谐,圆润动听,即追求平衡,以和谐为美。笔者在日喀则采风期间,在萨迦寺中聆听了众僧早诵的吟唱,虽然现在科技先进,领诵人已有一小麦克风帮忙传声,但其嗓音浑厚通透、空灵悠长,气息可以轻松的保持十拍以上,足以见得其演唱功底的深厚,领诵人富有磁性的低音,再加上众僧整齐的吟唱,使人顿生敬畏,被带入空灵境界。

2.民间藏族声乐

在民间,我们现在听到的藏族声乐演唱便和这种宗教声乐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各个地区的藏族声乐艺术在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但总的来说,它们也有很大的共性。大部分的藏族声乐演唱都会给人以豪迈奔放的直观感觉,即便是优美婉转的女声,其声音也是天马行空、自由空灵。在对声音共鸣腔体的要求上,演唱讲究声乐高亢明亮,追求声音的尖亮直白(特别是女声),并不刻意的在乎各个腔体的均衡应用;在对其音波的要求上,则以直音和大摆(振固)交替进行,这在山歌和牧歌演唱中最为明显。从这些声音特点我们看出,民间藏族声乐演唱对于声音有着很强的个性追求,非常重视演唱时声音对情绪的表达作用,并且喜欢用一些看似并不符合“通常意义上的和谐、均衡”的音色来进行演唱,对于演唱“功能性”(表达情感、传书送情、缓解疲劳)的追求远远高于对声音本身审美的需求,这样的演唱喜好决定了藏族声乐演唱艺术独特的声音审美取向。因此,我们在聆听优秀的藏族歌手演唱时,在豪迈不羁、大气洒脱的声音背后,更多感受到的是真挚的情、真诚的意,那浓浓的高原乡土气息、藏族人民的淳朴热情都在这样的歌声里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综上所述,藏族声乐演唱艺术因其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影响,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愉悦、高雅、正直的审美取向。其美学价值讲究传情达意,美学理想追求风格韵味,演唱时充分运用歌唱的各个元素—字、声、气来增加歌唱的韵味,达到打动听众的目的,同时,强调歌唱的功能性,注重歌唱艺术对于“愉悦快乐”的传达。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