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才培养论文:地方校音乐人才培养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才培养论文:地方校音乐人才培养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才培养论文:地方校音乐人才培养思考

作者:雷晓兰  单位: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一、地方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音乐文化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多方向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功能,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②近年来,地方综合性高校招收了为数不少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表演工作的却为极少数。围绕社会的需求、就业的方向进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成为必然。

1.专业演员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地方歌舞团、区县艺术团培养歌唱演员及乐器演奏者。针对专业基础扎实、有专业发展潜能、形象良好和有做演员需求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的量和配置,教学内容侧重选择中、高级演唱(奏)作品,能力培养侧重于舞台心理素质、演唱(奏)个性、风格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2.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方向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单位培养音乐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音乐专业类课程,还要强调教师职业类课程的设置,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等。鼓励、支持考取教师资格证。能力培养强调“既能上舞台,又能站讲台”。

3.艺术管理者和与音乐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企事业单位文艺宣传、电台电视台、演艺策划公司等行业培养从业人员。在课程设置上重视音乐艺术基本规律的探索,关注音乐艺术创作与制作、音乐艺术传播与接受、音乐艺术市场与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定期聘请电台、电视台、演出公司、报刊等部门人员和杰出人士进行专业讲座。也可安排学生到有合作关系的文化产业单位进行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文化产业实际演练紧密结合。支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音乐的各类职业资格证。

(二)建立与地方教育单位的合作机制,解决“原材料”进口问题

为了遵循表演艺术人才的严格条件和特殊要求,地方高校应迅速建立和完善自己培养教育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积极与所在地方基层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联动,一方面通过建立表演艺术辅导中心,精心培养、储备良好的艺术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做好地方基础教育单位音乐师资的“职后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在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培养苗子。这项工作可能对改变生源质量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通过数年或者更长期的坚持,肯定会显示出长足的发展后劲。只有解决了“原材料”质量问题,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才可能在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中立住脚。

(三)转变办学理念,打破与专业音乐学院在办学上的相似性,扩大差异性

作为地方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面对目前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必须改变办学理念,改变过去长期效仿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习惯,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之路。

每个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地域、社会环境条件决定了学校办学可以利用、依赖的发展空间和潜在资源。地方高校应该凭借自身所处的社会条件与地方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的具体内容、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学生就业的方向来探索和定位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说专业音乐学院是“高、精、尖”的人才培养定位,瞄准的是国家、省级一流的专业文艺团体,那么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就应该与地方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挂钩,打出服务地方音乐文化艺术发展的口号,培养多方向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与专业音乐学院相比自身的优、劣势在哪里,学校所处地方的历史特点与现实优势是什么,能够依托地方优势办学的基础或者高地在哪里,与同类兄弟院校的发展思路、策略的异同等情况。

(四)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和环境,加强文化知识、艺术职业道德的培养

首先,充分利用综合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制,为培养学生综合文化修养提供平台。鼓励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今后就业的方向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修读。因为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更主要的还是技能的培养和演唱(演奏)的实践。学生要在“练中学”,音乐表演能力和艺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琴房、舞台之间经常、反复地实践才能有所提高。可以每学年让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举办一台自导自演的文娱晚会,开展音乐专业技能比赛、大学生艺术节、专业汇报演出活动以及参加全市、省甚至全国专业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邀请老一辈歌唱家、艺术家或者优秀校友到学校举办常态性的讲座,用他们艺术人生道路上的经历、经验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抑或选拔在校的优秀学生作为正面典型个案进行教育。

(五)构建“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课程内容体系

与专业音乐学院较多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相比,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更多的是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培养用得上、顶得住、留得下的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地方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内容架构。

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并在传承中得以延续。

学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地方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有责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本校所处的地方优势,将本地民族音乐文化、地方戏曲、剧种引入课堂,成为民族音乐艺术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创新者。正如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在其著作中所说过的:“探索和建设一个可靠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开发和挖掘出本地区、本民族音乐艺术资源,利用和发展好资源,在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环节上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薪火相传的巨大工程。”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生活涉及方方面面,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事业在面对新形势、新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但只要能坚持实践“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④的理念,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并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持续的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