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白毛女音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白毛女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白毛女音乐论文

一、剧中音乐对人物的刻画

黄世仁在剧中是奸猾狡诈的地主老财,音乐对他的刻画并不是一味的丑化,而是通过音乐的行进描写其阶级意识和心理变化,进而表现出人物的特殊性,他的形象轻浮,无时无刻不是一个狡诈轻狂的试图压榨劳动人民的狠角色,使人一听到该音乐,就知道可恶的黄世仁要登场了。

二、丰富的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法

电影白毛女》在其音乐的创作上,开创性吸收和借鉴了外国歌剧的某些作曲技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单线条的旋律发展方法,有了纵向的和声进行和交响化的配器,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开创了中国新歌剧在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法上的新尝试并取得成功,成为中国民族歌剧一大经典。剧中的《扎红头绳》一折,更是描述了喜儿和爹爹短暂的欢乐,对唱的节奏欢快,色调明朗,表现了喜儿的天真可爱,也是父女情深的自然流露,使剧中主人公最幸福时刻的描述同后边人物悲惨命运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深刻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现实主题。《太阳出来了》在剧中是一个合唱,它成功地表达了翻身做主的劳苦大众的坚毅和胜利后的喜悦,唱出了对喜儿不幸遭遇的怜悯和对地主的愤恨,是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做主,对长期剥削压迫人们的地主阶级的宣判,同时合唱也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团结和朴实的阶级感情。合唱中对“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反复渲染,对强化电影主题有重要意义。《白毛女》歌剧、电影的音乐创作者们,在该电影的音乐发展上没有采用全盘西洋歌剧写法的创作方式。他们深入民间积极采风,吃住在故事的发生地,感受着当地的民生民俗,体验人物生活,感触人物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中国音乐语言特点贴合人物性格的融入民歌小调的音乐形象,在吸收中国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又融合西方音乐发展的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戏剧的张力。

三、电影《白毛女》在音乐设计上的特点

《白毛女》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并借鉴了外国歌剧注重人物内心的处理手法,改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小调来着力刻画人物特征,剧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随着剧情不断变化着的。这就要求各个角色的音乐特点也要不断发生变化。《小白菜》旋律句句下行哀怨悲伤,适合喜儿遭遇凌辱时的内心诉求,但是这和扎红头绳时天伦之乐的幸福体现严重不符,作者融合《青阳转》比较欢快活泼的音乐元素,创作了《北风吹》片段。当喜儿遭到了黄世仁凌辱逃进深山变成“鬼”时,在她的唱腔中融入了秦腔和河北梆子等慷慨激越的曲调,把喜儿角色的蜕变和内心坚定的复仇信念刻画得淋漓尽致,《白毛女》的音乐是吸收民间小调的中国式音调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音乐发展手法,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借鉴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经验。如主题动机的应用,主题音乐伴随喜儿的出场、欢乐祥和的场面等出现,民乐加上西洋乐队的伴奏,使之和声色彩更为丰富,合唱、伴唱的运用,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富感染力。剧中的《太阳出来了》的群众合唱,把群众和喜儿的阶级情感及人们对喜儿遭遇的同情表达了出来。剧中红军来了,解放家乡片段,背景音乐用了《军队进行曲》的一部分,把军人的果敢、豪迈,激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感。

四、电影《白毛女》音乐

在乐器演奏以及唱腔处理上的特点电影《白毛女》作为一个新的作品,其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不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搬,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可以自由发挥,因此《白毛女》的音乐在创作上中西合并兼容并包,成功吸收了中国民族小调和西洋歌剧的优点,即有民族性又有交响性,这就体现在它的乐器演奏及唱腔处理上。在配器上,很难想象仅靠几件民族器乐是很难达到《十里风雪》《太阳出来了》等片段要求的气势宏大、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的,民族器乐加上部分西洋乐器的配器方法,既突出了民族性又增强了交响性,极大地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在唱腔的设计上,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唱法和表现形式,在演唱形式上有合唱、对唱、独唱,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在唱腔设计上贴合人物主题音乐和当时内心活动,以民族唱法为主,吸收借鉴西洋唱法,使声音的表现力和音乐的流动性增强,加强了演唱的艺术性。

五、《北风吹》旋律贯穿全剧

歌曲《北风吹》无论在电影还是在歌剧当中,都是贯穿始终的音乐,其欢快的节奏,突出表现了喜儿的天真无邪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影片的开头较之歌剧增加了一场秋收的场景,表现了喜儿和大春两家互相帮助及两个年轻人朴素纯洁的爱情。赵大叔当着两家老人的面提婚事,还说“这都是明摆着的事”说明喜儿和大春的婚事得到了家人和乡亲的默认,喜儿给大春补衣服,大春给喜儿摘柿子,多么朴实,多么纯洁的爱情。故事情节在行进的时候加上《北风吹》简单、欢快的节奏,把两个小年轻人内心的喜悦也刻画了出来。剧中结婚前夜喜儿剪喜字,剪鸳鸯,大春回来之后给她买了绒花,喜儿对镜梳发髻、戴绒花,并且安排了一大段唱,其旋律风格和《北风吹》《扎红头绳》一样,都是属于欢快型的。剧中通过喜儿的一段唱及对镜戴花、梳发髻及掩面羞涩的动作,生动细腻刻画了喜儿甜蜜幸福的心情。大春回乡在山洞中同“白毛女”相认,又是《北风吹》的旋律为背景音乐,描写了历经磨难,有情人又见面的幸福。电影《白毛女》在人物塑造和音乐设计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影视创作方面都具有示范性,在其问世的几十年间,一直被奉为经典,其《北风吹》的主题音乐更是被大家一直传唱,至今还是声乐教学曲目中较具代表性的唱段。其在音乐设计上的成功,正是作曲家深入生活,了解并体验群众的思想情感,熟悉他们的音乐语言,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借鉴前人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作者:刘茜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