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合作学习音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合作学习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合作学习音乐论文

一、快乐舞蹈,顺应天性

顺应天性,就是尊重孩子的先天秉性,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情有独钟。新奇的东西会给孩子强有力的刺激,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小学的孩子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舞蹈艺术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绽放,所以必须强调全员参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这样的机会。在《大鼓和小鼓》的导入,老师以一段激情洋溢的军鼓舞展示,瞬间吸引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大军鼓和小军鼓。在敲击、聆听鼓声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模仿大鼓和小鼓说话的声音“嗵嗵,咚咚咚”,同时再用跺脚和拍手的不同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声音的不同,在听鼓声走一走的游戏中孩子们舒展了肢体,玩中学,乐中悟,在动静结合的律动中再次体验声音强、弱的不同。课要结束时,老师又演绎了一段南通本土的海安花鼓,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小猫圆舞曲》一课,老师让孩子们欣赏了一段视频,看看画面中有几个人在跳舞?他们是怎么跳的?舞曲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看的很认真,纷纷回答:两个人在跳舞、不停的旋转、三拍子的曲子老师乘热打铁的将“圆舞曲”的意思展示在PPT上,然后哼唱圆舞曲旋律,请两个孩子跟她一起演绎圆舞曲的舞步,最后在参加森林舞会时,所有的孩子都戴上头饰,在圆舞曲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尽情的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音乐课单纯的教唱歌曲已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了,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一开始就被孩子们所接受,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聆听音乐时都会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情不自禁地随音乐舞动,无比陶醉的模样。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天性,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舞”动起来。

二、快乐合作,精彩纷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大班额的背景之下,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了与他人交往的平台,都有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更显其优越性。在小学低年级,因为孩子的年龄小,与长时间的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的表现相比,他们更愿意亲身参与到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平时更要加强小组合作模式的指导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大鼓和小鼓》一课,在感知大鼓和小鼓声音强弱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了一个两声部的节奏活动。请两个同学分别演奏大鼓XX︱和小鼓XXX︱的节奏,让孩子们自己想想用身边的东西模仿大鼓声(嗵嗵)和小鼓声(咚咚咚),随后听取孩子的意见用拍凳子和拍手来表现,在两种节奏练习后就以考考孩子们为由,分两组来合奏,水到渠成地完成两声部的节奏合作。合作学习是一个学习的渐进过程,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控和介入,教授孩子组成这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让孩子有机会练习这个步骤。因此在表扬孩子们精彩的表现之后,老师又考验考验大家,把大鼓(X—︱)和小鼓(XXXX︱)变换两种节奏型再次进行两声部合作,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初步建立了两声部的概念,并在“导演”手势的引领下有节奏、有强弱的将鼓点清晰的敲击出来。《小猫圆舞曲》一课也贯穿了合作体验式的学习。在欣赏B段主题音乐时,老师准备了些打击乐器,多媒体展示图谱,先用双响筒敲击绿点点部分,孩子们聆听她敲击了几下;然后请几个同学用双响筒敲击绿点点,她用手鼓敲击红点点部分,听听手鼓在乐曲的什么部分敲击,没有乐器的同学模仿敲手鼓的动作拍手表现;接着再请几个同学敲手鼓,她又加入了摇铃表现绿点点的部分;在反复的聆听练习后,三组孩子分别敲击双响筒、手鼓、铃鼓一起合作演绎B主题,老师则做“导演”,适时引导不同乐器进入。

全员参与的课堂合作气氛浓厚,个个都是快乐的小乐手。合作学习从孩子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淡化了教师的“导演”角色,把主动权让出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亲身参与,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日本教育心理学家稻川三郎提出:“立足学生内在自然的发展,还原学生的主体身份,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强大学生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情感与思维品质,使其心灵、人格在学习中自觉升华,趋于完美。”孩子想要的是能让他们真正快乐的音乐课堂,不管是怎样的教案设计、活动体验,都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的需要。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给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空间,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快乐成长。

作者:高琴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