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清末民初音乐教育发展初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0引言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末实施新政时期,这一阶段旧学堂逐渐实现更新,在社会极度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提出改良政策。在外强入侵内政混乱的大环境下,西方音乐教育理念逐渐向本土渗透。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黑龙江省的音乐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新式教育快速普及,而黑龙江的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也由单纯模仿转变为具有独立创造思维的新式教学模式。
1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背景
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对外通关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帝国主义入侵的要塞所在。在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黑龙江也成为传教士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这些传教人士大力宣扬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极具变化的前提下,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因影响,进而促生的崭新音乐教学形式——新音乐教育。尤其是在清末时期,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鼓舞下,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变法运动等,为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质变的。洋务运动的开展使黑龙江境内开办了诸多新式学堂,并将音乐课作为教学科目之一,从而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洋务运动同时也以失败告终。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同等条约,使社会开明人士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中国主要以日本教育模式为借鉴对象,以救亡图存为教学目标。这一时期由于黑龙江地处边陲,在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相对落后,但是,以新音乐为主的现代音乐教学却发展极为迅速,时期,黑龙江主要城市都设有新式学堂,学堂中均开设乐歌课程,这也是黑龙江近代音乐教育的基础所在。在这一时期,不少教育改革人士均对音乐教学提出来改进意见。梁启超指出“:吾若从教,则比设唱歌一科,此为新学尤不可或缺者”。清朝末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黑龙江新学堂将音乐教育设置为日常科目。1912年民国建立够,虽然政治经济环境仍旧混乱,但是对于新型教育体制的改革却从未止步。尤其是音乐教育更是被时人视为“唤醒灵魂”的“民众心声”。音乐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应有重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具备了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在模仿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引入了“民族音乐”教育这一主题,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将在以下分析中阐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中有哪些创新之处,并探索这些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2.1音乐教育制度的创新
时期,黑龙江不但在中小学范围内推行新音乐教育,而且音乐教育还延伸到大学教育体系中。1912年黑龙江省响应《师范教育令》,将音乐教育作为师范类学校必修科目。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新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与人格的提升。虽然这一阶段音乐教材和音乐教学都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但这些教育方式已经为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开端。尤其是在师范类学校中,通过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缓解了当时音乐教育人才短缺情况,同时在哈尔滨等主要城市设立了师范类的音乐专科学校。这些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使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被打破,实现了传统音乐教育向近代音乐教育的重大转变。
2.2音乐教育思想的创新
音乐思想的建立,是音乐教育者在实践基础上对音乐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其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和破译,同时将这些观点付诸文字,从而使音乐教学仅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教育使命。音乐教育思想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主体,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始终以儒家礼乐思想为主导。随着市井公众社会地位的提升,在民主、平等的思想影响下,音乐教育也更接近大众化,成为底层民众可以享受到的教育内容。在传统音乐教育中的森严等级制度已经被打破,进而以平等、积极、广泛的音乐教育理念作为施教重点。传统音乐教育侧重等级与社会层次的分化,有着一定的政治权利色彩,对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有着推助作用。而新音乐教育理念的倡导,更多地表现出平民化教育特点。在清末民初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中,更多地体现出时展与民族复兴的紧迫性,在音乐中渗透了新政权、新思想、新民主、新力量等特点,尤其是在救过图存这样的主体精神指引下,学校音乐教育已经与政治思想教育融合为一体,并强烈的表达出抵御列强入侵、保家卫国、光复神州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积极引入当时的音乐脚本。例如,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歌曲《何日醒》,表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推翻帝制之后《,革命军》表达了公众对于新政的拥戴和支持,而《勉女权》则表现出倡导男女平等的新思想。
3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作用
新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救亡图存、启迪民众心智为主,而后者则是为巩固阶级统治而进行的礼教教育。清末民初时期,东三省政治局势尤为紧迫,这期间,黑龙江受到的政治、社会因素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影响体现在音乐教育中,则表现为“反抗外敌、图存振兴”的精神内涵。这一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在于鼓舞民众斗志,梁启超曾总结为“: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在教育思维、教育理念、教育形式上都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音乐教育的功能转化,则更为直接的表现为对于民族危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音乐教育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教育救国”精神的折射,通过新音乐教育的完善,为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清末民初时期黑龙江省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但是整体发展趋势却是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在音乐教学理念、中西方文化冲击、政治历史背景较为特殊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的音乐教育也体现出特点的历史特点和文化特点。对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黑龙江音乐教育进行研究,有利当前音乐教育视野的完善和拓展,其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更为可观,能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从而构建起更为科学、严谨、与时俱进的音乐教学理念。
作者:乔珊 高振岐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