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探析

上海大学是一所包含理学、工学、法学、史学、文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一直以前上大校长钱伟长先生提出的“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为戒,无论是观念上还是体制机制上,都渗透并体现了“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理念。多年来,上海大学一直秉承这一办学理念,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计划中,以艺术素质教育为旗帜,带动和活跃着整个校园文化。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于2013年6月挂牌成立,音乐学院以“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专业化”为办院理念,担负着全校师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和本院的复合型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音乐学院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构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专业化体系,开展针对非音乐类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培养一批终生热爱音乐、有高尚艺术情趣和修养的、引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以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社团建设和国际交流为工作基础和支点,以每年的“春季音乐季”、“秋季音乐季”、“迎新音乐会”和“新年音乐会”为上海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舞台。开展各类国际大师班、讲座、艺术沙龙、交流展演活动。同时,由上大音乐学院教师指导的校级艺术社团为上大师生带来了的精彩多样的艺术展演,各大校级艺术社团,包括弦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打击乐团、舞蹈团、钢琴协会,其学生覆盖四大校区、各大学院,各类精彩纷呈的艺术展演和艺术活动带动了整个校园的艺术气氛。在活跃学校文化艺术氛围的同时,上海大学师生走出校门、甚至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跨出国门,用艺术与世界对话,成为一道展现上大学生风采的、靓丽的风景线,活跃于国际、市级各类艺术节、艺术展演等的舞台上。2014年,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又有了新的举措,进一步将教学改革与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将音乐会、讲座、课堂三者融为一体,新增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这一开创性的课程很好的将素质教育课程或者说是“素质教育讲座”与音乐会结合在一起。课程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演奏家主讲,由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音乐学院师生以及校学生艺术团成员现场演出,并邀请观众亲自参与到演出过程中。将艺术常识、音乐理论知识、表演理论与现场演绎完美结合,一边演一边讲,生动直观,同学们聆听、欣赏并参与到音乐会演出当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在轻松愉悦地聆听高水平音乐会的同时,又学习了音乐专业知识、艺术常识,这种一举多得的“课堂”深受上大师生喜爱。从2014-2015学年开始,选修《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课程的学生,每学期选取一场音乐会,并在每学期规定时间内(第八周至第十周),递交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通过一个学年三场素质教育音乐会课程的学习可获得1个学分。2014年3月-2015年1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共举办“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共17场(详见图表1),参与听课师生近万人。上大音乐学院力图通过这一突破性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在原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打造崭新的、极具上海大学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17场“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之音乐会系列”创意独特、形式多样、特征突出:

一、讲演并重,风格各异

课程采取将讲课和现场演绎相结合的方式,主讲人一边讲解,一边由演奏者现场演奏相关片段,再进行乐曲的完整演绎。担任课程主讲的老师们讲授风格各异:有的严谨,专门就某个专业学术知识或演奏技术难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的平实,讲解深入浅出,侧重在音乐知识的普及;有的幽默风趣,将艰深的演奏技巧和理论难点溶于生动的比喻和直观的现场演示中。通过音乐学院内外的专业教师、学生以及演奏家们对美妙音乐的现场演示与细致的诠释,使观众对于音乐艺术的内涵、分类、历史、作品、音乐家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理解。在师生们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了解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包括音乐语言里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音色、音质等基本要素;知晓在表现音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即器乐形式的各类基本知识等。

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素质教育课堂之音乐会系列涵盖的音乐知识丰富且平衡。在17场素质教育音乐会中,西乐7场,约占41%,其中弦乐、管乐、键盘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声乐4场,约占23%;民乐2场,约占12%;舞蹈1场,约占6%(详见图表2);以本校学生为演出主体的声乐器乐综合音乐会3场,约占18%,基本涵盖了中外各种音乐艺术形式。譬如,以声乐为主题的四次课程,包括由校合唱团献演的中外合唱歌曲专场、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音乐剧演员与上大音乐学院教师联袂演出的音乐剧专场、由贵州松桃盘信镇民族中学教师与音乐学院教师共同演绎的民歌专场,以及音乐学院师生同台的美声独唱专场;再如,以键盘乐器为主题的四次课程,包括青年钢琴家王鲁的钢琴独奏专场、上大音乐学院学生献演的双排键电子琴专场、校钢琴协会成员演绎的双钢琴及四手联弹专场以及由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单簧管与钢琴双人组联袂演出的室内乐专场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在吸引观众眼球,激发观众更加浓厚的兴趣的同时,在艺术知识的普及方面基本做到由浅入深、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知识点较为平衡。

三、师生同台,其乐融融

在一年17场音乐会课程中,呈现出一个显著特征:即音乐会或由上大音乐学院教师为主讲、主演;或由音乐学院教师带领专业学生同台出演;或由社团教师带领来自各个学院的校艺术团学生演出;或由从上大毕业后在音乐方面小有建树的上大校友出演,展现出师生同台,其乐融融的景象(参见图表1)。一改往日,音乐会在师生心目中“高大上”的距离感,学生们在心理上首先容易接受和认同这一艺术形式,在聆听和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更多的个人体验溶入艺术欣赏的过程,引发更多与个人人生境遇相关的思考和感悟。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将最精品、最专业的师资和社团资源给全校学生,将最精彩的演出和专业的讲解相结合。在《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异常火爆的演出场面:观众席上“一席难求”,没有座位的同学在走廊上加座,或是直接席地而坐,还有部分学生干脆站着观看整场音乐会,甚至还有慕名带着孩子前来观摩的教职工因为孩子太小不允许进入内场观看演出,竟然在外场“听完”整场演出。参与课程的师生们表示在聆听和参与音乐会课程的过程中,对于音乐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触动,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和深入。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之音乐会系列的开设正体现着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专业化”的建院理念,课程的开设是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了解音乐,懂得音乐,喜欢音乐,参与音乐,将欣赏与参与音乐变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使音乐成为一生中最好的伴侣之一。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将音乐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实现人的发展上的新突破。聆听、参与、感悟,这正是上大素质教育课程之音乐会系列带给上大学生最专业,同时又最生动的艺术体验。

作者:袁勤 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