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音乐教学探讨(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音乐教学探讨(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儿音乐教学探讨(7篇)

第一篇:培养幼儿教师声乐能力的路径

摘要:声乐教学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应用频率较高,幼儿期的孩子对于歌唱有着天生的热情和兴趣,也正处于热衷模仿的阶段,因此幼儿教师的音乐水平、声乐能力,对幼儿发展音乐爱好、进行音乐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结合幼儿声乐学习特点,立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目标设置,对幼儿教师声乐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有效路径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师;声乐能力;培养

引言

学前教育中,幼儿声乐教学是一门常规教学课程,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中,声乐表演、排练以及声乐教学直接关系着实际教学效果。我国幼教专业一直以来比较注重学生的唱功表现,而对教学功底的培养和重视则明显不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示唱为主,对幼儿模仿、跟唱的技艺和能力未予重视。总体来说,幼教声乐能力有待提高,针对幼儿教师的声乐培养需要变革。

一、幼儿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声乐是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幼儿声乐教学是幼儿音乐培养的启蒙手段,对幼儿情智发育、乐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声乐和音乐的第一对象,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声乐能力以及对声乐教学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对幼儿演唱能力、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起到一定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启蒙教育和兴趣培养为主,加上幼儿天性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幼儿教学需重点关照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情境设置,增加课堂趣味性,尽量以游戏形式将幼儿带入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让幼儿在无痕式教育中接受声乐学习。从声乐学习延伸到观念培养,需要幼教老师在教学中树立美的形象,让孩子们在可感知、可领悟到的实际形象中,体会艺术的形式美,教师独特的嗓音、具有个性的歌喉、有表现力的歌唱技巧,再加上孩子们所喜欢的辅助表演形式,正是建立起幼儿发现美、体会美的桥梁,并由此爱上声乐、爱上音乐、爱上艺术。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发挥创造性,通过活跃有趣的活动、轻松快乐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声乐学习,建立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感知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艺术氛围,由此沉浸在趣味浓郁的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幼儿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爱好和能力,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对幼儿的兴趣开发一定要注意从趣味性入手,通过幼儿愿意接受的形式,引领他们进入到课堂主体活动,以此发动幼儿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技巧训练之外,自然地表现出个人潜力,并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表现自己,最大限度融入教学,在兴趣指引下获得能力提升。教师在曲目选取时,可根据幼儿心理特点,选择乐观积极,具有童话色彩的曲目,如《我有一只小毛驴》《数鸭子》。其次,声乐课可增加表演形式,使幼儿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协作气氛,并在动作设计中跟上乐曲节奏、旋律和跟唱,在跟唱中强化印象,促进幼儿在愉快的乐境里体会到快乐,在快乐的表演中提升个体声乐演唱能力。此外,针对幼儿的声乐训练,通常从发声开始,然后是练气,在示范练习和技巧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如采用绕口令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吐音咬字的准确性,提高气息控制能力。对幼儿来说,竞赛和及时奖励都是有效的激励方式,促进幼儿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发挥。

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科技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的纵深,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将体现出更多的关照精神、现代化技术以及全方位视角的教学特点,充分尊重幼教专业学生在声乐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声乐教学真正发掘出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潜力,提升其专业能力。

(一)多媒体声乐教学

幼教师范院校在互联网环境中,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使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传输模式、多样化的信息模式,在声乐教学中提供广泛的、鲜活的学习资源,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使声乐教学在内蕴和外延上具有较大的生发空间。对幼教学生而言,多媒体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使声乐学习具有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同时通过声乐阅读及相关知识汲取,个人见识和专业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声乐学习在多媒体环境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幼教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课教学

相对于大课教学,小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条件,进行分批教学,对不同嗓音条件、不同唱功、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划分班次,集中小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然后根据阶段性学习效果,进行二次整合分班,按实际掌握情况实施阶段性教学,使不同梯队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具有实用、高效的专业指导,从而提高声乐专业水平。阶段性教学目标设置按由易到难的原则,视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对阶段性难点和要点反复练习,通过阶梯式的课程安排,使每个学生的声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效地弥补了大课教学的同一性,体现出个体差异教学的特征,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高度切合。

(三)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声乐教学向实践教学发展,对幼教院校学生来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声乐教学中,基本的理论知识、歌唱方法和技巧掌握后,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机会,一方面检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能力转换,使幼儿教师职前声乐水平不断上升。在方法上,声乐实践可通过举行艺术节、歌咏比赛以及声乐大赛等,以舞台汇演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以及舞台掌控能力,在演出中发现问题,为今后学习重点树立方向。在途径上,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可采取幼儿园实习或者见习形式,通过实地观摩、实际演练、随堂教学等方式,切身体会幼儿声乐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内容,以便修正理论教学环节的认识偏差,提高声乐教学能力,使声乐教学体现出高度应用性和适应性。

三、培养幼儿教师声乐能力的有效路径

幼教的声乐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幼教师范学院的培养开发。幼师声乐能力包括歌唱能力、艺术处理能力,声乐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发声练习,还需要练习气息掌控、音域控制和共鸣技巧。声乐能力中的乐感,指向情感表现力、感染力和渲染力,很好地体现出声乐艺术的抒情特征。声乐能力的实践能力,是幼教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体现在幼儿实体声乐教学中。

(一)使用科学方法提升歌唱水平

首先,需要重视发声练习,正确的发声练习需要了解人体结构,特别是人体发声器官结构,以及生理解剖特点,从而了解发声的原理,明白发声练习时使用的器官部位,进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其次,气息控制也很重要,使用胸腹联合呼吸可以训练气息,通过呼气———吸气———深吸气———深呼气,放松上身,并使胸、肋、腹腰部向外扩张,发声时保持吸气状态,通过气息掌控,缓慢呼出。此外,在音域控制上,高音部分需要找到正确的共鸣焦点,使用真声与假声结合的方式,有效打开音域,使高音部分明亮又圆润。当然,在发声练习中需要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个人基础,设置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有效提高声乐能力。

(二)通过乐感培养提升艺术处理能力

乐感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的体现,跟个人审美鉴赏能力有关,在幼教声乐能力培养中,乐感培养也涉及到艺术鉴赏的层面,通过歌唱和对曲目旋律、节奏的揣摩,结合歌词意境,歌者大致能形成初步的乐感认知。然而,具有表现力的声乐表演,并不仅限于初级的乐感表现和乐感共鸣,还需要深入体会、情感代入,只有这样才能在声音之外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乐感的培养除了领悟之外,还需要运用发声技巧进行演绎,使用情感代入处理唱腔。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声乐能力

在幼教院校的声乐教学中,院校教师需要切实了解现时幼教行业的实际需求,对于主流幼教模式进行实地调研,从而制定出适合新型幼教模式的声乐教学形式,使幼教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跟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引进观摩教学形式,结合小课化教学,使幼教专业学生真正了解声乐教学在幼教中的现实状况,从而明确个人提高声乐能力的方向。同时,院校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声乐竞技、交流、提高的平台,激发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多媒体教学模式,为院校声乐教学提供极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声乐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通过实践提升声乐能力

在幼教活动中,实践是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幼教院校需合理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以常规实践与规模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幼教声乐教学能力。同时,声乐实践能力与舞台实践、编排实践以及组织实践分不开,舞台实践可融入集体活动和大型联欢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节目,参与艺术表演,通过舞台实践提高声乐能力;编排实践体现出艺术理解和鉴赏水平,且涉及到多学科、多元化的艺术能力,是对声乐能力的内化和提升。

四、结束语

幼儿教学的启蒙意义,决定了幼儿教师声乐能力的专业化标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工作中感知声乐美、发扬声乐美、传播声乐美,其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工作本身。幼儿教师的声乐素养和声乐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幼教专科院校的着力培养,教育是件环环相扣、一脉传承的工作,从幼儿教学源头开始抓起的声乐教学,有利于形成幼儿高品质的音乐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萍.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J].戏剧之家,2015(21):198.

[2]龙有成,范燕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析[J].大舞台,2015(10):209-210.

[3]郭程程.浅谈高职幼师声乐教学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32-33.

[4]董艳丽.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感悟[J].黄河之声,2011(20):78-79.

作者:周晓梅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期教育学院

第二篇:幼儿音乐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由于幼儿的身心特点,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音乐教化的本质。然而音乐教学也是讲求方法的,再好的内容,如果方法不好也不能吸引人们学习。本文就小班音乐活动中的律动游戏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游戏加深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班;音乐活动;律动游戏

幼儿教学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将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化教学是最适合此阶段孩童的教学方式。但游戏化教学不是简简单单地和孩子做游戏,还需要考虑游戏的趣味性、参考性、情境性、工具性等,需要我们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1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传统音乐活动中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律动活动、唱歌活动、打击乐活动、音乐游戏和音乐欣赏活动。经过许卓娅教授的研究,认为可将五种活动归纳为唱歌、律动、奏乐三种。音乐本身即为一种自主、自由、自我享用的游戏,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成为游戏的过程。音乐教学的本质在于让幼儿自主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游戏化的核心为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变为幼儿努力实现学习目标。通过游戏的行为,基本满足幼儿身心安全和生理需要,促进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发展性需求。音乐活动的本质是提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音乐教育应通过音乐进行人格教育。其重点不在于教授孩童听唱歌、跳舞、奏乐的技能,而在于通过音乐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学习、工作态度[1]。游戏的过程不是关注于是否歌唱准确,动作流畅或孩童对于音乐的理解正确与否,教师更应该关注幼儿是否具有高度参与性、高度投入性,是否主动思考和反思,是否积累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游戏中是否关注同伴,在游戏中如何克服困难。在游戏本身方面,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自主追寻的“傻瓜游戏流程”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通过总流程、空间流程、合作流程……等环节将教师的教学活动简单化、可操作化。“傻瓜游戏流程”根植于幼儿学习和发展规律,着眼于幼儿性格、知识、智力的全面发展。

2音乐活动中的律动游戏教学策略

音乐活动的律动游戏中,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素材。素材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内容有趣,符合幼儿特点。如小班的素材选择应以简单、有趣为主,如《小毛巾》等;其次要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最好选择旋律活泼,动作感较强且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旋律;最后,注意选择音乐形象生动、与游戏发展相适应的乐曲。这点可根据游戏特点、规则等进行筛选。选材后,组织课堂。律动游戏要以趣味性为主,可首先用故事激发课堂兴趣。小班律动游戏特点是孩童还不熟悉游戏,参与性不强,针对于此,教师可采用故事吸引课堂兴趣,创设与游戏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如以《手指操歌》为例,可以根据活动讲与幼儿相关的故事。如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小朋友们去开门,大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将歌词与游戏内容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游戏规则渗透在游戏中[2]。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灵活、正确的进行示范。在师范过程中要注意歌词、节奏与动作的高度结合,教师还要注意幼儿是否被吸引。如在《手指做饭》游戏中,教师要不断的重复,使幼儿明白游戏的规则。如按顺序唱歌,并进行动作。教师唱“切菜菜,擀擀面……”吸引幼儿学习,每唱一句,就走到相应幼儿的身前,吸引幼儿跟着做。在活动初期,可多重复几次,不需要轮换顺序,直到幼儿完全熟悉《手指做饭》的节奏和相应动作,再进行稍复杂的游戏。通过相应道具加深游戏性,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需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幼儿的参与性和游戏的生动性。如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头饰、围巾等加强游戏的生动性。如大耳朵和围巾代表兔妈妈,小耳朵代表小兔子,教师以兔妈妈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来,加深游戏的感染力。在《七条小狗》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在床上弹跳,在垫子上的活泼动作等体现游戏的活泼性。要注意,小班幼儿游戏掌握较慢,且这一阶段孩童学习进度有一定差距。对于智力发展较快的幼儿可多分配一些游戏内容,教师要注意在游戏中对各个不同幼儿的协调。成功的律动游戏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如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碰撞,推进游戏的正常进行等。还需要在律动游戏中不断深化进度,如在《果园里》,教师不断放弃控制地位,在前期可通过有节奏的语言控制游戏进度,幼儿熟悉后,通过鼓点,让幼儿通过听辨来进行游戏,最后将鼓与其他伴奏一起,推进游戏进行,使幼儿能自主进行游戏。游戏的进行还需要合适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提示,小班的游戏动作和语言提示要以简单、易懂为主。

3结语

幼儿音乐活动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主,游戏的目的在于使幼儿认识到自我的作用,通过游戏养成自我探索、认真思考和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游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不应小视。

参考文献:

[1]赵琼.有效介入地方戏曲,助推幼儿个性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对小班音乐活动的再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4,358(5):122-122.1673-2162(xx).

[2]杨飞飞.浅谈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中的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42(10):146,104.1004-8502.

作者:马丽雯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西湾幼儿园富华分园

第三篇:图标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缺乏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处于直觉形象阶段。为了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帮助他们在艺术表现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我在教学中尝试把新颖、多样性的图标运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使之成为开发幼儿音乐潜能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图标;幼儿;歌唱

1图标———记忆歌词的好伙伴

利用图标的方式让幼儿记住歌词,是一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图标的内容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让幼儿与音乐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在传统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师较多采用的是范唱、带读歌词、分句教唱、幼儿完整演唱等方法进行演唱。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几乎是一种机械记忆的过程,而且记忆歌词的时间相对较长,记忆过程枯燥,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也就十分被动,然而,运用图标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歌唱,效果就不完全不一样。如,笔者在中班进行歌唱活动《爸爸妈妈爱我》的时候,将歌词和图标有机结合,如“爱我你就亲亲我”,笔者就用一个红红的嘴巴来表示;“爱我你就夸夸我”,就用一个大拇指来表示,“爱我你就抱抱我”就用一双手来表示,调动幼儿的感官,激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歌曲,当幼儿理解这些图标的含义后,在接下来有类似图标出现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将知识进行迁移,容易而有趣,幼儿也很容易就融入到唱歌活动中来,而不是传统的你教我唱的方式,枯燥乏味。

2图标———把握节奏的好推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已有画面,设计图标,音乐图标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材料,能把音乐这个无形的东西转化为有型的物体,使幼儿在单纯听的过程中,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从而帮助幼儿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强化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音乐的记忆效果。相对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幼儿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唱准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而运用图标,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例如:在大班的歌曲《歌唱春天》中,幼儿听过之后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听完这首歌曲感觉很开心,歌曲的节奏很欢快……这样就使幼儿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达到对歌曲的准确定位,从而激发幼儿急于表现的欲望。幼儿对歌曲的欢快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春天的美丽景象:有花有草,有彩霞、有小鸟等等,这样就能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刻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在幼儿学唱“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这句歌词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波浪线的符号表示,这样看到图标后自然就知道此句歌词重复、延长音较多。“我们大家一起来呀”这句歌词可以用几个小人手拉手的标志表示等等,通过以此类推的方式幼儿就可以一步一步地为整首歌曲创编图标。

3图标———解决难题的好帮手

图标的设计形式多样,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一首歌曲里面,肯定有一处需要幼儿掌握的音乐元素,如十六分节奏、跳音或者附点音符符号等等,图标可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音乐元素,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在学班歌曲《小雨点跳舞》时,笔者采用雨滴与波浪线的旋律图标,形象地帮助了幼儿在歌唱中对音乐的掌握,有力地从视觉上得到了帮助,他们对音乐中雨滴的轻巧、歌唱时的旋律连贯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所以他们在学习这首歌时掌握的非常好。由此看来,图标能帮助幼儿理解和建立基本的音乐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幼儿从图标中了解歌词,学会歌词,还能看着图标随音乐优美地歌唱,这些都能充分体现图标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4图标———激发创造的好朋友

图标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图标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利用图标的形式可以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如果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标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它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图标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如,在小班《两只老虎》的创编活动中,在创编歌曲的时候,有了第一段两只老虎的图标作为提示后,幼儿就能很轻松地根据一一对应的原则把其它的动物及相应的身体部分替换到歌曲中。又如,在两段体或多段体歌唱活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中根据第一段演唱的经验和第二段呈现的图标自由探索,把第一段中的经验迁移到第二段中,引导幼儿看图标理解并说出第二段歌词。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又将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图标的创编,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创编图标的目的是为了从老师的教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标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它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图标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利用图标时要合理恰当,这样图标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才能为教学所服务,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音乐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知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图标的正确运用,对于幼儿音乐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以图标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激发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图标增强了幼儿学习音乐的乐趣,是幼儿易于接受快乐的教育方式,为了让幼儿更主动地学,我们在使用图标时还需要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让幼儿学得愉快,使音乐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

作者:周雅雯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附属幼儿园

第四篇:音乐欣赏中的幼儿情感体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幼儿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所以,本文在分析幼儿音乐欣赏教学前提和本质的基础上,对音乐欣赏之中幼儿情感体验进行了阐述,这样才可以让幼儿爱上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幼儿;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爆发,在音乐欣赏中,也会融入情感体验。幼儿音乐欣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期阶段,可以通过相关的操作来感知音乐,进而帮助幼儿培养情感方面的体验,这是必经之路,但是也是最难的一部分,所以需要重点关注。

一、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前提

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教育,首先就需要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要对音乐作品有足够的了解。

(一)了解幼儿

作为音乐欣赏的主体,在选择音乐欣赏素材的时候也需要同幼儿的认知水平相互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角度和欣赏的方式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让选择的音乐素材贴合幼儿的喜好。

(二)了解音乐作品

幼儿音乐欣赏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体验情感,欣赏的前提是教师是否了解音乐作品,对于音乐作品的真正价值是否能认识也应该了解到,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满足音乐的欣赏要求。如《梁祝》中的“化蝶”,表现的非常优美,就可以用于欣赏,但是在“抗婚”这一部分,却不能用于欣赏。所以,幼儿音乐欣赏需要教师对作品的了解和支持[1]。

二、幼儿音乐欣赏的本质

幼儿音乐欣赏与成人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一)综合性

幼儿音乐教育往往是融入了舞蹈、表演和欣赏等诸多元素,单一的欣赏是不存在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与动作应该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幼儿增强情感,获取更深层次的感触。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所有音乐能够涉及到的部分,实现相互的渗透,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实现情感体验的目标。

(二)随意性

幼儿音乐欣赏表现的方式差异性较大,会因曲而异,也会因人而异。无论幼儿对于音乐欣赏表现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幼儿情感的表现。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到欣赏中去,能够在音乐之中寻找快乐,展现其随意性,能够无惧无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2]。

三、音乐欣赏中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幼儿音乐欣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虽然在个别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不能出现明显的干预,但是无意之中的引导也会影响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绝对说这一种影响是错误的,或者是正确的。但是无论是错误,还是正确,教师都应该掌握好一个度,把握好这一个度,并且做好适当的引导,就不会因为幼儿年龄的问题而出现认识方面的错误。教师是一位支持者、引导者,或者说教师就是一个陪学生一起欣赏的人员,只有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与幼儿的差异,这样才不会对幼儿情感体验进行轻易的否定或者是干预。当教师定位自己角色之后,就清楚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才是幼儿最真实的表达,也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现实与想象世界之间的碰撞,是冲突,也是融合,但是都属于幼儿一种主体式的情感体验与感受。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就应该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能够尊重其主体性。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素质,并且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让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满足既定的效果和要求。

(二)设定合理的音乐欣赏教育目标

合理的目标是为了让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同时也有利于情感体验阶段性的培养与发展。制定音乐欣赏教育目标应该满足实际需求,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在《惊愕交响曲》欣赏中,教育目标就不应该放置在曲式结构上,而是要突出音乐元素的表现和体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手段制定中偏向于多元化和音乐游戏,从而利用幼儿情感培养与表达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3]。

(三)创设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情趣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最主要的幼儿音乐情趣培养途径。创设音乐环境无法离开日常教学活动和环境创设,培养音乐情趣需要在幼儿与家园中共建完成。在音乐意境创设中,可以在特定教学环境中安排音乐欣赏课,如《四季•春》的欣赏中,可以将幼儿带到户外,在音乐游戏之中让幼儿感受春天,继而培养音乐情趣,激发音乐情绪。犹如,在创设音乐角色的活动中,可以运用幼儿喜欢的音乐形式,让幼儿能够多听、多看、多玩。在家庭中,则需要父母帮助幼儿培养音乐的聆听习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穿插音乐,使之变成家庭娱乐的一个新载体。

(四)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希望可以获取视觉方面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种想象,又会采取绘画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就相关的调查分析,幼儿喜欢在音乐的氛围下画画。作为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绘画已经成为幼儿日常活动的一种符号系统,成为仅次于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有很多幼儿都希望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兴致,将自己聆听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来。这是一位小朋友在欣赏《雪花飞舞》之后画的,他希望小雪人可以穿上衣服,这样小雪人就不会再感觉到冷,小雪人高兴,我们就高兴。在《土耳其进行曲》欣赏后,有一位小朋友绘出了上述的图片,他想要表达的是小士兵都在认真的做操,并且精神饱满。幼儿针对听音乐作画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综合分析,幼儿对于图画本身的艺术表现力还不够强烈。如,人物和景物结构表现的相对简单,教学简笔画的痕迹非常明显。所以,在听音作画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幼儿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去作画,并非是表达审美情感。利用美术形式,记录下人与物,那么美术就成为符号工具,进而完全记录他们对音乐的想象[4]。

(五)注重幼儿多元智力的综合发展

加德纳曾经提出的“多元智力”这一个理论引起了极大的影响,他认为人有言语智力、音乐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机能智力、自我智力和人际智力几个方面的多元智力。在音乐欣赏中,幼儿得到的发展并非是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也不是音乐素质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充分展示幼儿的综合素质。如,在音乐欣赏之中,幼儿通过听觉来感受作品,通过想象和联想加深对作品的认识,这时候想象的因素更多,可以将作品同自己内心的情感相互结合起来,而形成这一部分情感体验,就需要先天素质的支持以及后天学习获取。利用故事、绘画以及身体动作,就可以将自己对于作品的感受完美的表达出现,甚至还可以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听觉与视觉的相互结合,就可以通过通感和移情的方式,让幼儿在作品之中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情境下的音乐欣赏,幼儿的认知会受到教师和其余幼儿的影响,但是如果可以将影响融入进去,或者是将已有的认知进行同化,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新的情感体验,再配合上进一步表达,就可以让认识成为独一无二的,并且在“去自我中心”后,幼儿就可以获取基本认识,如自己可以知道的更多,相比其他人,自己在哪一部分又存在不足之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也可以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发展进行反过来的表达。通过音乐欣赏之中幼儿情感体验的研究,不难看出,幼儿的经验、日常经验对于形成情感体验或者是表达情感体验,甚至是让幼儿生成新的情感体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且也要明白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懂得合理利用一切教学措施为幼儿讲解音乐,让幼儿真实地感受音乐,从而积极鼓励学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这样才可以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在音乐欣赏活动之中也可以获取更佳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贾飞.儿童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初探[J].北方音乐,2016,(04):135-136.

[2]李瑾.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6,(16):257.

[3]高博.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J].人民音乐,2016,(11):42-44.

[4]李海萍.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作者:潘隽 单位: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第五篇:不同音乐背景下幼儿体操质量的性别差异

摘要:以幼儿园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音乐背景下男女幼儿完成体操质量的差异性,发现在两段不同的音乐背景下,男女幼儿完成体操质量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第一段音乐中表现力优于男孩,男孩在第二段音乐中表现力明显优于女孩。据此,建议男性教师多参与幼儿体操动作的编排,扩大幼儿体操音乐的选择范围。

关键词:大班幼儿;体操质量;音乐;性别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体操是一项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古希腊,体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古希腊人把身体锻炼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要求青少年身体健美,而且要求心灵与情操也应高尚,从而使人由内至外散发出美的风采,所以体操教育不仅是一项体育,更是一项美育。体操中最主要的元素和灵魂是音乐,由于体操把身体动作与音乐和谐结合起来,具有艺术性与优美性,因此体操不仅受到大众的欢迎,还成为幼儿园教育中每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在体操编排中也愈来愈重视音乐的选编。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园要“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1]幼儿体操是以3—6岁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在音乐的伴奏下,以最基本的站、走、跑、转、跳、滚、平衡、力量和小技巧的徒手操等动作为主要内容,以集体团结协作配合为主要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队形变幻和造型变化而开展的一种体育运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2]体操对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体操能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幼儿时期是动作规范性、灵巧性和柔韧性发展的最佳期,通过基本体操动作和基本运动技巧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增强体质,具体表现为爆发力和耐受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的提高,以及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3]体操有助于发展幼儿肩、背、腰、四肢等肌肉群,养成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和正确的动作,提高幼儿控制、平衡、协调身体动作的能力和准确性,是其他教育活动不可代替的活动形式。[4]其次,幼儿体操还有助于幼儿空间感知能力的改善和提高[5],有利于幼儿注意力、记忆力、动作模仿能力的发展。第三,幼儿体操在轻松、活泼、愉快的音乐声中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第四,体操训练融音乐、舞蹈与身体动作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正因为体操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而音乐又是开展体操活动的灵魂,为此,有学者提出要用音乐韵律创编幼儿体操,有效提高幼儿体操的创编质量,以便有助于幼儿展开丰富的听觉和视觉联想,提高创编体操的效率。[6]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创编体操过程中除了考虑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应季节的变化、注意动作的全面和整体性以及自制一些体操器械之外,还要注意选配合适的体操音乐。教师在选择幼儿的体操音乐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采纳具有时代感、节奏较为清晰明快、富有童趣、旋律朗朗上口或是较为欢快活泼的乐曲,这样,幼儿做操时才会感到既有兴趣又有精神,通过动作、表情或造型来展示音乐之美,从而达到陶冶幼儿美好情操的目的。幼儿体育教学要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体育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幼儿身心发展不仅存在着年龄上的差异,也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男女幼儿身体发育水平上的高低影响到儿童体操能力及其表现水平。对上海市区部分幼儿园6岁儿童体操能力的测查结果表明,女孩在节奏感、平衡能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平均体操能力优于男孩并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且女孩在空间感觉、柔韧性、动作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男孩。[7]此外,音乐是发起与维持幼儿动作的驱动力。研究显示,儿童在音乐类型的偏好上也有性别差异[8],不同性别幼儿对不同音乐的喜爱也会影响幼儿体操的感知与表达。为此,除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音乐外,幼儿园还需要依据幼儿的性别差异选择体操音乐并创编体操动作,促进全体幼儿体操质量的提高。但目前缺乏从幼儿的体操音乐与体操动作完成质量之间的性别差异角度探讨幼儿体操音乐选择性的研究文章,本研究旨在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幼儿多种音乐素材选择的性别差异性。

二、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为了提高幼儿完成体操的质量,本研究所在幼儿园于2014年改变了过去两段同为轻松愉快、活泼跳跃特点的音乐,在保留一段原有音乐的基础上选择一段力量感较强的沉稳音乐。幼儿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熟练地掌握了两段音乐背景下的体操动作,为本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本研究试图探讨大班幼儿基于不同的音乐背景体操动作质量完成的差异性,以及幼儿完成体操质量的性别差异性及其表现形式,为幼儿园进一步提高幼儿完成体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改变幼儿体操创编中只重视整体设计而轻视音乐选择和动作创编的性别差异性问题,以期促进幼儿体操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研究对象

大班幼儿良好的身体发育指标让他们有可能在完成体操活动过程中做到注意力持续专注,基于不同的音乐体现出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和表现力,便于研究人员评判他们的动作质量。为此,本研究对象只限定在北京市某幼儿园选取25位大班男性幼儿、23位女性幼儿,共计48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在被试完全自然的状态下对他们在两段不同音乐背景下完成体操的过程全程录像,参考张玉玲等学者在《对上海市部分市区幼儿园六岁幼儿体操能力的研究》中对幼儿体操能力的评价指标[7],从幼儿的注意力、节奏感、动作标准度和表现力几个纬度来分析幼儿完成体操的质量。本研究中的注意力主要以注意集中能力为指标,指在活动中心理能长时期集中于某个事物的能力,评判标准是幼儿在体操动作中眼睛专注盯着前方或与手的动作方向一致,本研究中的节奏感指幼儿能用身体动作准确表达出来音乐节拍的强弱、快慢的感知与表达的能力,以动作合拍为测量标准。动作的标准度则是幼儿的体操动作或姿态能否达到体操创编所规定的要求。音乐表现力是感知理解和表达音乐情感的综合能力,本研究以测试幼儿在乐曲的激发下所产生对体操的兴趣和冲动,并会自动地随着音乐节拍通过动作、身体姿态与表情等方式自然表达音乐的情绪情感为标准。体操中的注意力、节奏感、动作准确性和表达力由舞蹈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做出评价。以幼儿达到以上四个纬度测试标准的人数做统计,运用卡方做差异性检验。两段音乐分别是《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和《精忠报国》,前一段音乐曲调活泼欢快,节奏较快,后一段音乐曲调则沉稳有力,节奏较慢。

三、研究结果

1.大班幼儿在两段音乐背景下完成体操的质量。48名幼儿在两段不同音乐素材下完成体操的质量结果,经过卡方统计检验分析表明,幼儿基于不同音乐完成的体操质量在整体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整体上幼儿完成体操的质量都较为均衡良好。

2.不同音乐背景下幼儿完成体操质量的性别差异性。中数据的统计检验表明,两段音乐背景下男女幼儿在完成体操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第一段音乐中,体操动作的编排较简单,所以男女儿童在注意力、节奏感以及动作准确性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大班阶段幼儿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集中时间加长,而该园从小班开始就开展奥尔夫音乐培训,幼儿节奏感较强,加上这段音乐的体操动作简单,所以男女幼儿完成体操动作的质量在这三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表现力上则体现出男女性别较大的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女孩的动作柔韧性和灵活性都较强,擅长在轻松、愉快、活泼的音乐中表达自我。在第二段音乐背景中,体操动作编排难度提高,虽然在动作的准确性上女孩依然好于男孩(女孩17人,男孩9人),但总体上男孩的表现力好于女孩(女孩10人,男孩21人),表明女孩在整体上完成体操动作的能力好于男孩,特别是女孩在空间感觉、柔韧性、动作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强于男孩,所以女孩的体操动作更为精准到位,但对音乐中所包含的力度感表达不够。而男孩的体操动作则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男孩在完成转身同时配合上肢动作以及踢腿等动作中的质量较差,主要原因是男孩动作稳定性和灵活性较差,但表达音乐的力度感和情绪情感方面则明显好于女孩。

3.女孩在两段音乐背景中完成体操的质量。从表3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女孩在两段音乐中完成体操的质量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在两段音乐中体操动作的表现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注意力、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女孩柔韧度较好而肌肉力量稍弱,在表现《精忠报国》这段具有男子气概的音乐时,动作力度自然表现较差。

4.男孩在两段音乐背景中完成体操的质量。数据的统计检验表明,男孩在两段音乐背景下完成体操动作的质量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方面的较大差异性。在第一段音乐中,男孩动作准确性达标的为18人,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段音乐的体操动作编排较为简单,幼儿只需做一些上肢的上举、平举等动作以及下肢双腿原地的跳跃,无须复杂的身体旋转配合四肢活动等动作。而有关研究表明,幼儿身体动作的发育特点是非移位性动作先于移位性动作,在非移位性动作中,上肢动作先发展,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下肢动作。[9]对于大班儿童来说,只有上肢和躯干动作为主的体操由于难度较低,所以都能够达标。而在第二段音乐中,由于单腿站立的时间较长,手与腿动作同时配合身体90度的转身,动作的难度较大,动作的准确性较差,因此,只有9个幼儿在第二段音乐中的体操动作达标。从幼儿体操动作的表现力来看,在第一段音乐中有19个男孩缺乏动作的表现力,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体操动作而已;在第二段音乐中,虽然男孩受平衡感和协调性等身体发育指标所限,无法达到体操动作所要求的较高准确性,但他们都尽量去表现这段音乐本身的力量,半蹲出拳时手臂用力前伸、单腿前踢时用力向前跨步并高抬腿。男孩在两段音乐背景下的体操质量差异说明,第二段音乐比第一段音乐对男孩有着更强的吸引力,更能引起他们内心的感应,从而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并自动地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上统计分析显示,在两段不同的音乐背景中大班男女幼儿完成体操的质量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音乐中,男女幼儿完成体操的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女孩完成动作编排较难的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好于男孩,女孩在轻松活泼音乐中的表现力较好,而男孩则在稳重有力音乐中的表现力较强。

(二)建议

1.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应注意到儿童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打破常规,扩大体操音乐选择的范围。多年来,我国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户外体操活动,教师们在选择音乐时忽视男女幼儿在音乐类型偏好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挑选的体操背景音乐基本上以儿童歌曲为主,曲调活泼欢快,再加上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女性,体操动作的编排整体上呈现出优美柔软有余而强度和力度不足的女性特点,不利于实现体操锻炼增强幼儿各项身体机能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男孩的肌肉力度的发展。如果教师在体操编排中能够拓展背景音乐的选择范围,增加一些诸如表现解放军训练、竞技运动员比赛等展示力量美的音乐元素,或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可以引发男孩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更好地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尽管女孩动作的柔韧度较好,但女孩的肌肉力量也需要增强,因此编排呈现刚强有力的力量型动作对女孩身体力量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在体操选编的音乐中应当既考虑年龄差异,又考虑性别差异,活泼欢快优美与强劲稳重有力的音乐与动作编排相结合,使不同性别的孩子在整个体操活动中都得到锻炼。

2.增强男性教师在幼儿体操活动中选择背景音乐和编排体操动作的话语权。在有男性教师的幼儿园中,最好吸纳他们加入到体操动作的编排之中,以期改变幼儿的体操背景音乐与体操动作过于阴柔的现象,选择具有男性阳刚气质为主要特色的音乐来展示体操动作的内涵,激发男性幼儿积极做体操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完全沉浸在背景音乐中,尽力表达体操的力量之美。

3.幼儿园应该更加注重对不同性别幼儿音乐节奏和理解力的日常训练。节奏是音乐的组织框架,是音乐的要素之一。研究表明,体操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效果弱于音乐活动和舞蹈等活动,儿童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更适宜在音乐舞蹈等活动中进行训练[10],日常生活中多增加音乐与舞蹈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音乐的兴趣,感知音乐的情绪节奏曲调,为体操动作的编排打下基础。由于幼儿在节奏感的发展上有差异,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到不同性别幼儿体操能力的差异性,尤其应注重对于男孩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能够随着音乐曲调,用各个体操动作和姿态充分表达背景音乐的意蕴。

4.体操编排要契合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基于《精忠报国》背景音乐的体操由于转身缓慢以及单腿站立时间较长并伴随着手部动作,编排极为有利于男性幼儿发展平衡感。但在这段音乐中幼儿体操由于移位动作过多,更加上蹲马步的时间较长,并不完全适合幼儿,为此,幼儿教师需要适当降低幼儿体操动作的难度,动作标准与肌肉发育程度需要相互匹配。因为动作发育程度对音乐韵律的表达有限制作用,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动作发育特点来编排体操动作。

5.理论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男女幼儿与体操音乐及其完成体操的质量之间的关系。音乐是体操的灵魂,能够激发幼儿情感,调动起他们表演欲望的音乐是完成体操的基本前提,因此需要学者和幼儿园的教师们进一步研究幼儿对音乐感知与喜爱的性别差异,以便为选择适合不同性别幼儿的体操音乐提供理论依据。强调音乐的性别差异或偏好并不是要求对男女幼儿进行分开的体操锻炼,相反,给所有的幼儿呈现不同的音乐,让他们去感知欣赏和表达,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性别的平等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2]王燕.浅谈在幼儿基本体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

[3]王洪,袁瑰.近十年我国幼儿体操科研现状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5).

[4]陈素珍.浅谈幼儿体操对学前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教育科学,2011,(10).

[5]韩旭,张建.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时、空知觉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幼儿基本体操促进会.1997—2000年幼儿基本体操科学研讨会文集(第3册)[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王敏.幼儿体操训练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1999,(10).

[7]张玉玲,陈锡尧.对上海市部分市区幼儿园六岁幼儿体操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4,(6).

[8]阮婷.学前儿童音乐偏好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王佳丽,马渝英,董燕燕.幼儿体操训练对改善儿童感觉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10]吴蔚莹.幼儿园“韵律活动”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精确化[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作者:戴莉 刘一歌

第六篇: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孩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孩童行为模式的形成、音乐情操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儿童天性活泼,我们要在教育中发扬这一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孩童创新的意识和对音乐的热爱。本文就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活动。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幼儿;音乐教育;应用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时期是培养孩童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孩童思维是笼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等都很模糊,不宜采用专门的训练进行教育,以音乐教学等形式的渗透教育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更为有效。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能充分调动孩童的兴趣,激发孩童的联想、想象等各项能力,所以这一时期正是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1创新教育理念与现代幼儿音乐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育理念,着重研究、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贯彻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达到学生的自我构建和各方面协调发展。现代幼儿音乐教育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方法也随之变化。在人文主义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当代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习、生活,要将人培养成性格完善、幸福快乐的人。我国于2003年公布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要以人为本,建设学习之邦,提升教育本质,要在教育上以改革为动力[1]。音乐活动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应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通过音乐来塑造幼儿健康的个性,挖掘幼儿创造潜能。所以,创新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需求是相辅相成的。

2创新教育理念在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知识和智力两种因素,其中知识是基础,智力是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性格的辅助,只有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驱使人类不断取得突破。所以幼儿音乐教育也应该以智力、知识、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培育。三者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有计划的进行。这首先需要我们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鉴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建议将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开始、过程和结束三个部分。在开始环节,稳定幼儿情绪,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开始部分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活动来进行。如利用儿歌,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的儿歌可吸引幼儿的参与,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儿歌,儿歌最好选取节奏感较强,歌词简单,可穿插互动且幼儿能给予有效回应的歌曲。如《可爱的小五官》,“眼睛看妈妈,鼻子闻花花,嘴巴吃瓜瓜,耳朵听夸夸。”教师在吟唱过程中,引导幼儿的参与,可将最后两个字或其他歌词让幼儿合唱出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如后缀的“妈妈、花花、瓜瓜”等。过程环节主要指导幼儿需要学习、不断重复的环节,如旋律教学、新儿歌的学习等,都可放在这一环节。结束部分主要起到巩固练习,放松幼儿心情的作用,可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舒缓幼儿的情绪。如“点豆豆”游戏,教师歌唱《点豆豆》,幼儿跟唱,幼儿扮演各种豆豆,如酸豆豆、甜豆豆等,被点到的幼儿回答点到的是什么豆豆。还可以将刚才学到的内容复习一遍后,将学到的内容编到游戏里,如将刚才教会的儿歌分成不同的小结,回答错误的幼儿需要选择其中的某小节歌唱。注意此过程中对幼儿的歌唱多多鼓励,避免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以下技巧。首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游戏、互动、讲故事、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进行即兴方面的表演,这是幼儿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如课堂表演、音乐剧等。如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自己改歌词,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般儿歌都是郎朗上口的,幼儿在记住旋律后,可以填入不同的歌词[2]。如《可爱的小公鸡》这首歌,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可将“小公鸡”换成幼儿的名字,爸爸、妈妈等称谓。如“王小明,真漂亮,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要注意不可强求,教师适当引导,如询问“王小明怎么样啊?王小明哪里最可爱?”等问题;音乐教学要与肢体动作、舞蹈相结合。动作、语言、舞蹈本就是有机的整体,共同教学有助于加深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鼓励提高幼儿的创新精神,通过即兴表演提高幼儿的智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组织分组活动,如各个声部的合唱、歌词的改编、游戏合作等。

3结语

创新教育是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知识结构、创新精神、智力因素、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幼儿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韦日金.浅谈奥尔夫教学及其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界,2016,139(4):181-181.1674-9510.

[2]田翠霞.浅谈幼儿园教育中幼儿音乐的回归[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75(20):148-149.2095-3089.

作者:俞莹 单位:江苏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第七篇:巧用图标彰显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色彩

摘要:“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的视觉符号,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视效果。在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中“图标”的运用更利于启发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掌握各种节奏,旋律,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主动性,进一步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

关键词:歌唱;节奏;歌词;兴趣;幼儿

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见的问题就是老师教的累,孩子学得慢,特别是一些段落比较多,节奏型复杂的歌曲,孩子经常会出现歌词记不住或者节奏跟不上、表现力差的现象。对于3-6岁以具体形象性思维来说的幼儿来说,歌唱活动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态,有其独特的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乐曲结构等,如果不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来记忆材料,让幼儿来理解、表现的确比较困难。而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的视觉符号,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视效果,更利于启发幼儿在理解图标的基础上记忆歌词,掌握各种节奏,旋律,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主动性,进一步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

1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结构

每首歌曲都有其表达的感情,并且它的节拍、速度、旋律、力度、节奏、曲风等各不相同。教师精心设计各种图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节奏、力度、节拍及旋律,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内涵,能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联想,使音乐物化,变得具体可感、可触可摸。每一段歌曲都有自己的含义,乐曲的出现、乐曲的发展,歌词的表述都有一定的规律。歌曲的种种节奏仅靠老师的表述或幼儿自己的聆听是很难把握的。这时图标可以将歌曲的结构“简化”为幼儿形象的视觉符号,并持续呈现在幼儿眼前。例如在中班歌唱教学《走路中》如何让幼儿对乐句进行正确的划分呢。笔者设计了一个乐句一张图示:小鹿走路,跳跳跳(用小鹿头像,)小鸭子走路摇摇摇(用小鸭头像,)小乌龟走路爬爬爬(用乌龟头像,)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用小猫头像,这样四张摆放放整齐的的图标一下子就能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乐句的划分,用四种不同的线条也能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一句乐句的音高、强弱及乐句结构。同时为以后幼儿掌握更为复杂的乐曲打下了基础。

2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表现乐句

图标是幼儿学习歌曲的有力支架之一,尤其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了解歌曲节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用图标来呈现歌词内容,直观地表现一些相对抽象的歌词,如在开展中班歌唱教学《颠倒歌》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活动开展前根据歌词准备了图标,在活动一开始就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首新歌歌曲的名字叫《颠倒歌》,让幼儿讨论你觉得歌曲是怎么样唱的,并出示准备好的图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标,提问孩子大狮子怎么会害怕小老鼠,小小鱼儿怎么会在天上飞,为什么大象没力气,而蚂蚁能抗大树……然后让幼儿给这些图标排队后说说理由,再倾听歌曲《颠倒歌》是怎么唱的。在熟悉歌曲后让幼儿来对这些图标进行排队,第一段唱了什么,第二段唱的什么,那些部分是一样的。在给歌曲填放图标的时候,他们觉得特别的有趣,一下子就理解歌曲幽默风趣的曲风,在摆放图标的过程中也记住了和理解的颠倒歌的歌词意境,所以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幼儿很轻松地就记住了歌词,在熟悉歌曲旋律后,幼儿一下子就用比较活泼的声音来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

3促进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表达

音乐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养成、身心发展和对美的感受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图标以静止的画面向幼儿演绎着流动的旋律,它一方面能帮助老师把抽象的音乐符号通过形象的讲解演示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指导幼儿创编歌曲时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便于让幼儿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和表达。例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小兔子的菜园》中教师在孩子们逐渐脱离图谱学唱歌曲若干遍后,笔者又提出要求:“唱得真好。小兔子的菜园中还会种什么蔬菜呀,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幼儿用“白菜、土豆等”来替换原歌词里的“萝卜、蘑菇”,因为有图谱的提示,在唱到萝卜的地方,孩子自然的用其他蔬菜进行替换,对节奏的把握很有自信,在创编的时候有许多还用身体的动作一起进行表演,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到了创编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有兴趣的内容掌握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演示型的充满美感的图标能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幼儿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优美图标和音乐的同时,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幼儿学得高兴,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创造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的歌唱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渗透在我们的区角游戏中。如在《开汽车》的歌唱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和掌握歌曲中休止符,笔者在表演区设置了马路的情景,用图标标注马路、红绿灯、人行道等。让幼儿仔细倾听哪里音乐停就是红灯亮,有了图标的提示幼儿能很快融入游戏情境中,创造性的表现,当唱到休止符时,意识到是红灯要刹车,旋律连贯时是绿灯能通行。幼儿在游戏时学会了歌曲,自然的掌握了休止符。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借助图标来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感受节奏、记忆歌词,创编歌词的的确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我们教师也要理性的运用图标,一旦幼儿在图标的帮助下建立了和歌曲的联系,教师就要及时的帮助幼儿脱离图标,让幼儿更为专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作者:王清秋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