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序列音乐的基础与前沿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序列音乐的基础与前沿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序列音乐的基础与前沿分析

摘要:20世纪以来,音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各式各样的创作手法的出现、变化和没落表现得十分错综复杂。这是音乐文化进步变化势必经历的过程,是音乐类型越来也越多样化的表现。,其中勋伯格和他的创作是音乐语言在此发展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也是影响范围最广存,生命力最顽强的音乐。勋伯格对现代主义音乐带来有意义的探索和启迪。当序列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时,中国作曲家也不断开始运用序列音乐的思维与创作手法去创作音乐。本文介绍序列音乐的结构和技法特点,并以《涉江采芙蓉》为例,简述这种跨时空、跨民族的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影响。

关键词:序列音乐;勋伯格;涉江采芙蓉

一、表现主义的先锋人物——勋伯格

表现主义起源于绘画、文学领域,以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压抑、悲观为题材,并以主观夸张的手法表现。表现主义音乐是队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极端发展,几张强烈的情绪与极其不和谐的音响颠覆了传统审美概念。代表人物: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韦伯恩。表现主义的作品的来源是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与传统古典音乐所表现的情感背道而驰。在传统音乐里,主要表现现实世界的真、善、美,亦或者对现实的歌颂。而以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则是完全否定传统,用音乐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压抑。以此告诉听众现实世界的残酷与丑陋。如果音乐表现的不再是”美丽“,以痛苦为核心所创造出来的音乐必将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习惯。表现主义特点也就是勋伯格音乐的特点是:无调性(包括自由无调性和序列化的十二音技法);旋律片段化并棱角尖锐;和声音响尖锐;力度变化突兀;节奏不规整:结构自由。勋伯格创作的早期作品呈现的是半音音乐手法,之后的是表现主义的无调性手法,二音体系及其十二音作曲法是勋伯格第二个创作时期时所作。所谓十二音作曲法,是作曲家在创作时选用固定的十二个半音,这十二个半音地位平等,在作曲时,依次按照顺序使用这十二个音。在使用时,原则上当所有音依次出现后,才能再次重复使用,这样是为了构成作品的无调性,但实际应用情况中并没有如此严格。

二、十二音作曲法

十二音作曲法是序列化的无调性作曲法。先用12个半音构成一个音列,整首乐曲就建立在这个音列的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之上。音列可以横向呈现为旋律,也可以纵向呈现为和弦,一个音列中的各音可分散在不同声部,也可在不同声部同时出现不同音列。原则上一个音出现之后,在其他是一个音尚未依次出现之前,不得重复使用,但实际创作中并不一定严格遵守。此外音列中各音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八度中,时值及音色、力度也都可自由选择,因此仍有极大的自由度,在理论上有无穷可能性,在听觉上也完全感不出音列的限制。相反,由于运用了模仿、卡农、主题动机的贯穿及发展等技法,听者仍然能够感受到熟悉的传统音乐逻辑。

三、序列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第一首序列音乐《涉江采芙蓉》,作曲家罗忠鎔在创作时,运用的是中国古代的五言诗作文本来创作的曲调。作曲家罗中鎔对所有序列素材的设计和解决都十分严谨,所以从多样性和灵活性方面来看,这首作品仍然还是比较原始的。《涉江采芙蓉》是成方整性二段体曲式,歌词一共有8句,歌词前两句与后两句分别为乐曲的第一、二段,四个乐句的形式不同,但是却依据一定的序列串联在一起。在两个不同的乐段里,乐段弱起第一个音和最后的尾音都为升F音。《涉江采芙蓉》的歌词是五言体古诗,音乐的走向都是依据诗词的声调进行,虽然每个音的音高是不变的,然而节奏是不一样的,是变化的。作曲家按照五言诗的格律特点安排节奏,每句的节奏基本上是根据“XX-XXX”的节奏型进行。虽然作曲家罗忠鎔运用序列音乐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古代诗词作者所想要表现的真挚感情,并且在写作技术上不是简单的机械排列,而是在这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作品,加入了细致入微的人物感情,再现了古代诗词的风格和韵味。《涉江采芙蓉》总计有二十九个小节,古诗中的四个乐句,分别依次为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显而易见,这是运用了十二音作曲技法。与十二音作曲法不同的是,十二音作曲法的作品是无调性的,作曲家在创作《涉江采芙蓉》时加入了调性元素,使整个十二音结构的序列具有明显的民族化的、通俗化的特征。作品的部分旋律运用了旋律序列和五声性序列,其中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的音列在作品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作品具有十分明显五声风格,这是由于其多采用五声序列。E宫、降B宫、F宫在四种类型的序列在作品中起关键的作用功能。引子部分前5个音与结尾部分的后个5音都属于E宫调,并且手音与结束音都是升F音,由此可知,升F音在作品中升F商调式的作用十分突出。《涉江采芙蓉》的主旋律和伴奏使用的是“分割法”,前奏部分则使用“纵横法”。罗忠鎔用这种序列方法,将原型与逆行按照原样展现,使听众对这一序列有个最初的印象,接着引出主题部分的完整序列。间奏处则又使用了“重叠法”,即让原型和逆行互插。此外,在整首作品的所有序列里,每一部分并不是完整再现的。例如在作品第九小节中,就缺少第7音。《涉江采芙蓉》是我国第一首序列音乐作品,它的创作实践证明,西方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激发是可以与中国元素相结合的,在这之后,我国相继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同类型作品。可以说《涉江采芙蓉》开辟了我国序列音乐作品先河。

作者:苏扬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