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音乐教育的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音乐教育的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音乐教育的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

摘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它同时具备价值观渗透等德育功能,能“润物细无声”地净化大学生心灵。文章以上海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和实践为例,对大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现状展开调查,查找问题并研究其原因,提出新时代音乐育人的优化路径,为我国大学音乐德育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审美价值观

所谓美丽价值观,就是个人对于外界事物尤其是精神领域中关于美丽的认识和评价,并以此为标准来支配自己行为的客观标准。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倡导“诗教”“乐教”,“艺术具有多方面的本性,它既认识世界,又唤醒人们的良知,使人们的心灵彼此接近,也赋予无可比拟的享受”。音乐是最具感染力和空间想象力的一种艺术,它能更直接、深入地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审美价值作为音乐最根本的价值,通过音乐人们可以学会审美,能够正确的区分心灵的美与丑,能够按照美丽的价值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从“本我”到“超我”的转变。音乐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以党的报告为指引,在音乐教育中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在不断丰富大学生音乐文化生活的同时,培育大学生趋向高雅、讲格调品位的美丽价值观。为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对于审美的看法,本文在对上海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和实践展开调查的基础上,探究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现状、困境及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美丽价值观的现状及困境

为深入了解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和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取向,文章对上海四所非音乐专业院校公共音乐课程及校园音乐活动展开调查,向各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公共音乐教师分别发放了200份问卷,观看大型校级文艺晚会10余场,并对部分高校的艺术团学生、学校宣传部行政人员、艺术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了交谈访问,问卷及访问内容涉及大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知识储备及音乐审美等。1.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实用和功利性。问卷显示将超过50%的学生对音乐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专业音乐课程的系统学习仍然以学分需要和提高音乐技巧为主要学习动机,而为了发展兴趣爱好与陶冶心灵的占比小,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都趋向实用和功利性。在走访调查中,很多学生参加音乐社团学习,目的是为了获得某项音乐比赛的奖项,能给自己的综合测评加分,为奖学金、为名誉而战,而不是因音乐学习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2.“媚俗”的音乐审美观大量存在,缺乏品位格调。在对上海四所高校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调查中,其中“校园十大歌手”类的选秀节目和话剧或音乐剧表演居于高位。以某高校为例,2017年上演了两部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型话剧:《刘湛恩》和《驴得水》,前者是以该高校首任华人校长的爱国事迹为题材,经专业编剧和著名导演制作的大师剧,受欢迎程度为42%;后者则是经学生改编的荒诞喜剧,受欢迎程度为58%,后者的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前者。受访的学生中大部分被《驴得水》剧中的荤段子和演员赤裸大胆的表演所吸引,而过少地关注剧中精练的语言对剧的诠释。学生编剧和剧社负责人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观看,获得更多的上座率,在剧目的选择和戏剧的改编上注重迎合同学的审美趋向,而非关注剧目是否适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否具有向上向善的教育意义。某高校的剧社负责人和团委的教师发生分歧,矛盾冲突在于,团委希望能演一些青春向上、代表现代大学生正能量的戏,学生社团却认为“只要观众喜欢就是王道”而迎合学生群体演一些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的戏。3.音乐团体训练中凸显个人主义,缺乏集体意识与责任感。在走访的高校中,存在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比如:最令团队指导教师头痛的是学生的考勤,经常有同学因自己种种可以克服的原因请假,导致团队排练效果差;有个别学生在排练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合唱不顾和声配合主旋律,只想突出自己的歌声,合奏的时候不顾跟其他乐器的配合,只顾自己炫技,所占比例竟高达85%。在个别学生眼中甚至排练缺席是自己的自由,跟他人无关。这种现象凸显了大学生集体意识和诚信观念不太强,而导致大学生无法践行诚信行为准则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缺乏责任意识,对团队需要的协作配合没有清晰的认识。所调查的四所高校均有学生音乐社团,如合唱团、音乐剧与话剧社、室内乐团、舞蹈团等,这些音乐团队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个体的音乐素养,而且在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熏陶、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美丽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1.把美丽价值观培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不光要教授学生音乐的基本技巧如识谱外,还要为学生讲述音乐的发展史,如讲述某位作曲家、演奏家或者指挥家的故事,这些音乐家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秀品质,如大家熟知的贝多芬,这样的励志故事就可以多讲;又如为学生讲述每一个伟大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黄河大合唱》的故事等,其实将一首首红歌故事串联起来就是某一阶段的中共党史。这样的教育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美丽价值观,有利于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同时,传道者自己首先明道、信道,高校音乐教师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自身社会主流价值观、美丽价值观的学习和培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主动承担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跟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科研合作,尤其是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交流学习,有利于公共音乐教师增强思政和价值观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不断总结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摸索音乐育人的路径。2.把高雅艺术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肯定和认可,需要深入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积淀了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心声,但随着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受到娱乐性强的外来音乐的冲击,甚至有的中国传统戏曲逐渐走向衰亡。教师需要不断深入了解、保护和传承甚至用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改良、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形式,才能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此外,也应多从学校层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将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各类别的高雅音乐带到大学生的身边,为大学生提供接触和学习高雅音乐的机会,继而提升学生导演、创作既不庸俗又受大学生欢迎的音乐形式的能力。3.把音乐团队建设作为音乐教育的载体。党的报告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大学生音乐团体是自发的组织,依靠的是对音乐的满腔热情而凝聚,在凝聚力建设中有计划地融入一些诚信和责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可以布置团队任务,如设置一个音乐专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在搜集资料、制作PPT、上台演讲上进行分工,成绩上给团队整体评分;在音乐社团教学上,强化学生凝聚力建设,设置团队成员缺一不可的音乐游戏或素质拓展,对于音乐能力稍弱的学生,也要设置适合学生演的角色或能承担的声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党晶,周亚文,刘济良.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9).

[2]万蔚.浅谈审美理念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3]梁明.审美困境与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建构[J].教育探索,2015,(9).

作者:李花 傅议萱 陈红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音乐系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