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景观生态植物墙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景观生态植物墙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景观生态植物墙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浅议

摘要: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相关课程授课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虚拟化等问题。通过建立景观生态植物墙作为风景园林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分析了基于景观生态植物墙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开展了建立实践基地、优化实践课程、拓展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建设研究,取得了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景观生态植物墙;风景园林;实践教学

2019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1]。深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国家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2]。在传统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北京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虚拟化等问题,因此,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特点,在校内建立景观生态植物墙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其培养学生从植物培育、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造景设计到景观园林施工等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风景园林行业输送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基于景观生态植物墙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运用环境、建筑、生态及人文等的学科,是融科学方法与规划设计手段于一体,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的应用型学科。该学科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强化实践与职业技能[3]。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风景区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等,其中设计类课程的占比较大,属于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景观生态植物墙的风景园林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集室内环境、生态、建筑于一体,既可改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有身处大自然的感觉,又可美化环境,让学生们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与植物墙结合,还可更方便直观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规划设计能力。

1.1专业性

在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面,我校主要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及表达能力、项目调研及施工组织能力、植物配置能力、计算机及3S技术应用能力。景观生态植物墙包括了多种植物景观,不仅让学生看到直观的植物,运用植物墙教导学生们如何配置植物;同时,作为一项景观工程,包括了自动施肥灌溉系统、自动照明补光系统,还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景观工程从设计、施工到最后运营的一系列因素,综合培养学生从植物识别、培育、栽培与养护,植物造景设计到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

1.2实践性

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相关课程在授课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虚拟化、考核形式单一等系列问题[4];景观生态植物墙包含了学生规划设计时所需的植物景观、建筑材料以及生态环境要素,其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可给教师提供理论结合实际的场所,让教师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在景观生态植物墙前授课,而学生可很直观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创新性

景观生态植物墙,可实现“一墙多用”。其创新性主要有3个:一是创新了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理论课程的讲授方法,提高了实训课程的真实性,实现“理论+实际”的双重教学效果,让学生轻松地将理论化抽象为现实,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二是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将景观植物墙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相结合,学生通过培育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掌握植物配置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三是将学生社团与竞赛结合,提升学生设计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熟练掌握CAD、PS、SU等设计软件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

2基于景观生态植物墙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1建立专业实践基地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是我校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能力结构标准,以风景园林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全过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从植物识别、培育、栽培与养护、造景设计以及信息应用、景观施工等能力,建立景观生态植物墙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和完善了其基本理论,为加强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智力支持。

2.2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以设计类、植物类课程为主。因此,经常组织学生去颐和园、奥森公园、鲜花港、北京植物园等地实践教学、实地调研,对设计或认识植物的实践课程帮助很大,让学生直观感受园林的造景设计以及植物配置,激发他们设计或认识植物的积极性,提高专业兴趣度。但也存在如下问题:如调研路途遥远易疲劳,地方过大感受不深刻,培育植物、养护植物等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植物教学与规划设计脱节,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在校内建设景观生态植物墙,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优化了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程实践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们以植物墙为依托设计景观方案,设计细节可随时看到,节约了时间,提升了设计能力,锻炼了学生从植物识别、培育、养护、配置一直到植物造景等能力。同时,加强了设计类、植物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性及关联性,形成了一条龙的实践课程体系。

2.3拓展实践活动

建成实践基地后,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实践教学质量,离不开课上教师的引导和开发,而课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因此,以景观生态植物墙为依托,采取景观生态植物墙+劳动教育活动、景观生态植物墙+社团(竞赛)等形式拓展,每周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识别、培育、养护植物等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采用景观大赛形式,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3基于景观生态植物墙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3.1设计类课程

以景观生态植物墙作为实践内容,主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时,老师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组织学生到景观生态植物墙前。首先,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观察植物墙上的植物,老师解答疑问;然后,结合植物墙的真实案例,讲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实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认知、构成要素、景观空间设计、景观调研等内容,了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明确规划设计平面图的表达方法及其内容,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并做到科学、美观,把握规则式地块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完成其设计方案;实地考察和系统评价经过设计并正在使用的城市绿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课上,组织学生们调研景观生态植物墙上的景观;课后,思考设计景观生态植物墙,锻炼学生们CAD、PS、SU等软件的应用能力;课程终考时,提交自主设计作品,重点考查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否基于理论描述给出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现场设计;最后,通过评选、展示优秀作品(图1)。

3.2植物类课程

以景观生态植物墙作为实践内容,主要是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植物识别及配置能力。园林花卉学实践内容,设置为露地花卉的分类和识别、花卉种子的识别与穴盘育苗技术、园林花卉综合应用实训;通过识别露地花卉的种类,优选植物墙上的适宜品种,以期培养学生植物栽培的能力。实践课程中,学生们选育了佛甲草(图2)、小叶菊、红梗甜菜等露地常用植物用于植物墙。园林树木学实训内容设置为春花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校园内树木的物候期观测、夏花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以及园林植物综合应用,由于植物墙包含了一年四季的植物,通过识别春季海棠、夏季萱草与玉簪等植物(图2),随时实习观察、记录,让学生们更好地认知植物的生长周期、特点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3.3设计类课程与植物类课程的有效衔接

主要体现在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包括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苗木繁育、栽培技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及各类病虫灾害防治。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实训内容,设置了景观植物墙设计与栽植养护实训(含播种育苗技术、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衔接目的:一是通过调研,运用设计、育苗、栽植等技术手段,改造设计现有植物墙,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二是检验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效果;三是通过添加部分观花植物,提高植物墙的观赏效果。

3.4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

通过拓展将劳动教育与景观生态植物墙有机结合,开展植物识别、培育、养护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实践活动后,已识别、培育、养护的植物有鸭跖草、秋叶海棠、佛甲草、鸭掌木、绿萝、芦荟、红梗甜菜、吊兰、一品红、红掌、吉利红等10余种,丰富了学生植物造景的素材库;同时,开展了“创意设计建党100周年献礼”主题的微景观设计大赛(图3),课外锻炼了学生对造景的设计能力。

4结语

为缓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缺乏与日益增长的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培育急需人才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基于景观生态植物墙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不仅在风景园林设计类、植物类等核心课程上,而且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课程之外实践活动的拓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课程实施后,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理论,为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切实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能力,让其在未来就业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东星 李霞 张建甫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