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对美术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对美术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对美术的影响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除了道家思想玄学之风的兴盛,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原。这一时期宗教美术都得到很大发展,并且二者关系互相影响,是中国画和中国画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和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伴随着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精神生活愈来愈高的追求,各个文化种类之间的互相影响,终于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繁荣的景象。

【关键词】佛教;玄学;绘画理论;民间美术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

由魏至隋的360余年中,中原大地历经30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在此期间,少数民族对北方的侵袭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带来一些契机,他们在不断吸取中原文化的同时,也在完善自身文化的形态。值得一提的是,玄学是由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而衍生出来的学术,也可以把它看作道家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道家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除了道家思想玄学之风的兴盛,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原,这两种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相互影响。一开始佛教为了扩大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有逐渐附会玄学的发展趋势,甚至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这给佛教带来的结果是其发展大为盛行。

二、相关的美术流派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家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他们在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造后,逐渐使其呈现出更丰富和多元化的艺术面貌。汉代之前的绘画基本上是不自觉的艺术,画的物件一般都是石、砖等代表忠孝的古板产物,并且大部分物件伴随有巫术的性质,逐渐成为宗教信仰的附属。可以说,魏晋之前的艺术大多为政治的玩物或者政治手段的附属品;直到魏晋时期,绘画等艺术创作才被用于观赏,并开始作为独立的存在而成为欣赏的对象,即自觉的艺术。在这个时期,民间美术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艺术家的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这也阐释了美术的发展是依靠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的。但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流,仍是关于绘画社会功能的评判,与东汉时期的“图像之设,以昭劝戒”“图像百城,以励风俗”等主张完全一脉相承。伴随着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精神生活愈来愈高的追求,各文化种类之间互相影响,终于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在绘画方面,当时的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汉画的技艺和风格,另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所以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跨时代的成就。绘画题材种类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出具体科类方面发展。在人物画方面,出现了后人所谓的“晋尚故事”的情况。在故事画方面,除了描写“鉴戒”的两汉以来的传统题材外,还有的题材取材于文学作品,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史道硕的《酒德颂图》、戴逵的《南都赋图》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他们的题材范围有所扩大,除了服务政教和宣扬佛教的内容外,还有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等。表现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微,造型准确,注意传神,甚至六法皆备。这一时期大规模出现佛教寺塔、石窟壁画和为数更多的佛教形象、卷轴画,多是佛像、菩萨像以及传教图、佛本生故事图等画作。道教绘画虽不如佛教绘画兴盛,但其地位也不容忽视。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后来成为画史中绘画批评的基本法则。在南北朝晚期开始出现针对不同主题采取不同描绘方式的现象。关于山水画的发展,虽然当时并未留下确切的山水画作,但是由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与宗炳的《画山水序》可以略知大概,这与当时的山水文学以及隐逸思想有很深的关联。在那段时期,宗教人物画也开始萌芽。当时绘寺院壁画为新兴的绘画活动,把寺院变成了新的艺术活动中心。当时传入的西域画法,就是称为凹凸画的阴影法,这种画法的集大成者为南齐张僧繇。与此同时,除了绘画,一些雕塑艺术、石窟寺院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艺术也都发展起来。

三、现存的代表性作品、古迹

正所谓“时势造就英雄”,在当时那种清谈风气下,我国第一批绘画理论家应运而生。同时佛教也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凭借其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及范围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输入。在魏晋时期,道教基本发展成型,后期甚至形成三教合流的发展局面。从某个角度来看,那个时期很像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发展状态,佛教虽没有像基督教那样成为统治力量,但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发展,所以建筑、雕塑、绘画的石窟艺术发轫于此时期,比如北魏时期开凿了云冈、龙门等石窟。除石窟外,一些寺塔的建筑也非常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许多人都认为儒学发展已经中断,但其实并没有。恰恰相反,相比以前,其发展趋势有较大的改变,在那个时期,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逐渐脱去了两汉时期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的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以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作为典型例子来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想要进行改革、思维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当时,他们不满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的发展趋势,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虽然后来人们没有过多地对其进行认可,但最起码留下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至今传世的北朝绘画仍远远多于南朝,它们集中在当时的甘肃、新疆等石窟中。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瞩目,经历代的开凿,如今有492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是典型的北朝绘画风格代表,壁画描摹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佛祖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垂那本生、须达拿本生等故事,主要表达了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的中心思想。画中的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以看出这种风格是受到了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有的壁画上还画有伎乐飞天,画师仅仅以几条顺风飞舞的彩带,就将人物轻盈飘逸之姿酣畅地表现出来,这种手法为画面增添了妩媚活泼的气氛。

结语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宗教与美术都得到很大发展,并且二者互相影响,形成中国美术和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基础,成为中国画和中国画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闫哲峰.魏晋南北朝美术对中国美术的贡献[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90-91.

[2]秦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川陕道教美术略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76-179.

[3]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

[4]梁新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对当时绘画与雕塑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06-108.

[5]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西安美术学院,2012.

[6]李菲.近十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7-41.

[7]臧绮.论魏晋南北朝的美术[J].大众文艺,2014(24):53.

[8]叶原.刍议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汉化研究中的问题[J].美术观察,2017(07):121-122.

[9]刘波,赵声良.对话敦煌:敦煌美术对中国美术史观的影响[J].敦煌研究,2006(01):30-32

[10]王锡臻.敦煌版画与民间美术研究[J].敦煌研究,2005(02):41-45.

[11]潘汶汛.唐及唐以前敦煌壁画设色研究及其在现代绘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

作者:陈聪 单位:民族文化宫国家民族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