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中音乐的应用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徐卉波 单位: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艺术是互通的,各类艺术学科之间有着其内在的联系,就如绘画与音乐。优美的音乐可以起到安抚神经、放松心情、激发灵感、改善环境氛围、提升创作热情等作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教授提出了“综合审美教育”这一种概念。他认为: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的要素,艺术地加以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
在美术专业课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于是,我引导学生从放松心情开始,愉快地接收专业知识,使学生乐于主动付出努力来提高专业水平。比如,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用音量较低的轻松音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由于种种原因,在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学校中,同一年级有着“好班”与“差班”之分。最初我认为“差班”的学生调皮,坐不住,可能成绩不好,但对于艺术的感知力是一样的。在实践中我却发现事情并不完全如此。选择上职业高中的学生多数是成绩较差不想读书的人,性情浮躁而调皮,对自己没信心,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专业兴趣。作为教师是不能放弃这些学生的。怎样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就成为了我探讨的课题。
当我用音乐作为辅助背景上课时,先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一般学生对于传统的轻音乐表示欣赏,觉得有助于营造画画的气氛,可调皮的学生觉得没意思。他们喜欢前卫,反传统,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那么对于没兴趣画画的学生可否尝试为他们改变环境呢?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能改变的是什么呢?一次上课的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前苏联教育家舍吉宁教学法的关键是通过艺术融合启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所谓“艺术天分不高”的学生的艺术能力迅速提高,所以我把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放到了首位。在一个阶段上“差班”的色彩构成课时,我做了一个试验。第一天按正规方式上课,不出所料,整体情况跟往常一样,做构成作业时,有的讲话,有的发呆,对作业表现得没兴趣。第二天我用了轻音乐制造背景环境,教室里烦躁的气氛缓和多了,可有一部分学生又开始打瞌睡,教学收效也不大。在这天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有学生说轻音乐好听但没劲,想听流行音乐。可在学校的正规教学里,我还没见过有人在课堂时间给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暂且不论学校领导和同事会怎么看,我自己就认为:已经坐不住、画不下手的学生,在听到流行音乐后,肯定会更热闹。再三考虑以后我决定试一试,要学生自己带爱听的音乐来,但前提是必须经过我的挑选。知道我的决定后,学生们所反映出来的热情是我没料到的。从第三天开始,课堂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了,平时迟到的人不迟到了,上课的时候也没出现闹哄哄的场面。我看到他们专心在听音乐,同时手上也没闲着。慢慢音乐就成为了背景,每个学生都安静地在画自己的画,兴趣大增。借着流行音乐里的元素,我又给学生讲解了节奏、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并且对于如何利用画面来表达抽象概念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这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对表现方式、技法的运用等问题,我又组织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方面来分析,当人处于自己喜爱的环境中时,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都是最高的。没有专业兴趣的学生把来学校上课当做一种负担,当教师把他们这种心态改变成愉悦的心态时,他们的潜质就被挖掘出来,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不光表现在专业知识的实训中,同时也表现在课堂纪律上。对任课教师来说,课堂上对音乐的选择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将德育和美育自然融合在正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陶冶性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重要的原动力。在课堂上,流行音乐的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我而言,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以一种程式化的观念来看待现在的教育,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师不应该只按自己的品位、欣赏层次去强行要求学生,而应培养其兴趣,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以成长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老师要掌握好度。虽然是投其所好,却不能放任学生,纪律这个前提很重要。教师对音乐的挑选、音量大小的把握、快慢节奏的配合,以及适当的音乐停止、休息时间的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当长时间听一种节奏或没有适当休息时,烦躁的情绪就会悄悄地滋生。所以将背景音乐调整到合适的节奏及合适的时间控制,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正面的直接影响。
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有专业兴趣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不然也不会培养出那么多的优秀人才。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很多学生是有专业潜质的,根据对幼儿美术心理的研究,绝大多数的人在美术方面都有天生的兴趣。只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各种原因(如环境的变迁,其他学习的时间占用等)这方面的兴趣在生活中被慢慢淡忘了。那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启发、诱导学生,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让自以为对美术没兴趣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一些偏见,很多原因是来自差生的表现。在国外,职业教育比国内成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出路实际上是很广的,可以马上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高等职业学院和普通大学都是他们继续学业的途径。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并不了解,一直把职业学校看成无奈的选择。要想彻底改变人们对职业学校的看法,我们必须从根本入手,那就是首先改变教师自身的传统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们在积极的环境和心态中自觉主动地学到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放弃或忽视对“差生”的教育。如果“差生”教育有一个较大改观的话,可以使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也能让社会逐步看到并认可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能力。
在这次教学课程结束后,我将听流行音乐前后的作业混放在一起,请不知情的其他专业教师来评判。大家挑出来认为有灵气、色彩效果好的作业,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在听流行音乐后画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次教学探索的效果,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整体效果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我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是值得大家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