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面对高中学生,如何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课呢?这已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但也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每一位有责任的美术老师,都会很认真把握每一节课的机会,让学生暂时摆脱繁重的高中课业压力,而走进审美的王国里。而要带领孩子们走进美的国度,是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同行商榷。

1认真备课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

现在美术教材的欣赏图例虽然都是经过编者的精心挑选,翻开每一页都能欣赏到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图例。但是由于编者不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不够贴近中学生,所选的美术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种种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介绍名家名作时,可以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普遍心理,把某画家或者作品的历史典故编成小故事说给他们听,一定大受欢迎,也使学生们记住了这名家、名作。几乎每上一节公开教学课,为了准确了解某幅作品的作者简况、艺术风格及在当时历史时期的作用与地位,就往图书馆跑了数趟才如愿以偿。而且我们指导学生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不能满足于传授简单的美术史常识,还需要对作品本身的寓意、色彩技巧等进行剖析评价,不经过有针对性的充分准备,是难以靠美感一时冲动就能滔滔不绝又准确到位的。在教学中,与课题有关的教学挂图、幻灯片、光盘等使用得当,是增强欣赏效果的有力手段。这些也只有靠教师课前的搜集,选择和筹划等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兴趣的激发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

如果学科没有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起来,教师再努力也只是徒劳。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的确,学生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课堂便没有生气,老师也只能自说自话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会调动各种手段、各种媒介,目的就一个,让学生兴趣提起来,按照我设定的程序走进美的王国。当学生们刚捧到高一年级的《美术鉴赏》,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位大巴山的老农民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之间的故事,运用第三节课《我们怎么运用自己的眼睛》里提到的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式鉴赏、比较式鉴赏方法,把封面上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深厚的文化信息传达给孩子们,希望学生们能在有故事的画里开始美好的欣课教学。在欣赏清代朱耷的《荷石水禽图》《安晚帖》时,我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两幅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到异同点,极其丑陋的两只水鸭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安晚帖》上的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学生们发现朱耷笔下的动物多见“白眼”,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念呢?我介绍朱耷从王孙到落发为僧一生的经历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体会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如花鸟化作“白眼向人”状,以抒愤世之情,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偶尔我会放一段各国的动漫,让学生领会各种色彩和音乐让学生兴奋。人们常说艺术是相同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例如,在欣赏《即兴之三》《红黄蓝的构成》,我会放一段贝多芬的钢琴曲,放一段古筝,把学生引入意境,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画感受成激情、音符、旋律。在欣赏画家列宾《伏尔加河纤夫》的同时,聆听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再配上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纤夫们在痛苦的行进。”就会令人感到画面上那一群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绳索的纤夫,仿佛迈着艰辛而沉重的步伐迎面走来,从而在试听艺术的不同观察比较中使审美感受力得到提高。有时候,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在欣赏俄国浪漫主义画家夏加尔的《生日》,我没有过多介入学生们的欣赏,只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介绍,马上让学生们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构成中,感受那充满了抒情的幻想的“心理写实”。

3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是上好欣赏课的基础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严格地说,一个只会按教案上课的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当下的高中学生已经有各个层面上的知识积累,所以他们的问题更有层次感。美术欣赏的范围相当的广泛,如工艺美术、古代建筑、名家名作、服装装束、家居装修等古今中外几乎无所不包。美术欣赏课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类问题,有些美术作品的出处不详,或是虽属于某一作者的作品但因不是代表作而没有得到媒体的推介等,这是就要考验教师自身的艺术素质了。美术教师更应该博览群书,应该是各种艺术门类的通家,才能在遇到上述的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记得大学期间看过一个画展,一张油画布上低着几滴墨,当时我问了我们老师画面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或是几滴泪,或是代表墨香、墨韵,或是中西文化结合。老师说:艺术有许多流派,有的作品并不需要我们看得懂,只要能使观者产生某种感受,如寂静感、紧张感等。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想不明白那张画的意义。例如,在高一年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列出两大类抽象画:一是书法作品。二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书法之所以能够当作抽象美术作品来欣赏,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现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作品时,大多考虑形式方面的因素,如兰画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齐白石的篆刻刀法苍劲有力,布局又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强烈对比效果。虽然我们可能不认识张旭的草书,但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已经具有一种美感。抽象画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无约束。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则使人觉得很平静,因为它不是描写什么物理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专心地体会各块面之间巧妙的平衡。教师的审美素养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美术欣赏的效果。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作为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启迪学生的美术思维,培养对不同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判断能力,构建良好的、美好的审美心理,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中,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我相信美术欣赏的课程将倍受学生的重视和喜欢。

作者:刘雅莉 单位:漳浦县第三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