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美术教育分析(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美术教育分析(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美术教育分析(5篇)

第一篇: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美术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课程,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运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美,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并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上好高职阶段的美术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探究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审美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职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1.1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丰富的色彩和美术技巧的组合,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因此,在学习美术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作品中深刻的情感内涵,从而引发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学生自己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表达自我和宣泄自我的过程,通过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对于学生净化自己的心灵,保持内心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我,并能通过美术的方式表达自我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借助作品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受到熏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修养。

1.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有两个方面: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而美术则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美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色彩、形象、光影,形象思维是美术中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美术作品中丰富的线条及抽象的形象进行学习中,能够丰富自己的形象储备,逐渐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可以说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前提,通过美术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受益匪浅。

1.3健全学生的人格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以更加纯粹的美打动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美术作品中探索人性的真、善、美,能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美。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并逐步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内化成自己精神修养的一部分。因此,做好高职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2在美术教育中培养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2.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要想真正在美术学习中有所收获,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不是将它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自觉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在绘画等过程中不断加以领悟、探究,从而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逐渐提高,对于美的领悟渐入佳境。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在授课时应做到态度温和、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美术的了解,理解学习美术的意义,打消对于美术学习的抵触情绪,避免学生不重视美术学习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不能仅仅教授技能,更要了解美术背后的艺术背景和发展情况,能够深层次地向学生讲述每一幅美术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思考作品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让他们更加热爱美术。只有对于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在枯燥的练习中保持热情和信心,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

2.2举办课外文艺活动

高职美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还要努力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而课外文艺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课堂上的学习往往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在课外活动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去接触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美术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观看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课外文艺活动,学生可以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美术才能的舞台,通过比赛的形式,则可以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而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极大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更多的美术技法,不断积累经验。此外,举办课外文艺活动和比赛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技能的同时,能够丰富全校师生的文化生活,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和艺术氛围,因此是十分有益的方法。

2.3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多媒体教学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和改进,极大地拓宽了学习渠道,通过视频、录像等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通过更丰富的方式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在美术教育中,教材中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艺术手法和美术作品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若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则需要充分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一些艺术技巧的学习过程中,仅仅通过教师的示范容易导致学生由于观察不到位造成练习效果不佳的状况,并且很容易在课后遗忘所学方法。因此,在高职美术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对一系列视频、音频的反复学习,对于不熟悉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方便自己课后的学习。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进行学习,增加教学的灵活性,让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水准和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想真正发挥高职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要想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如定期组织教师去有关高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另外,针对教师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考核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师资队伍的实力和水平能够进行良好的教学,防止那些不负责任的老师浑水摸鱼,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力求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因此,学校必须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莉.高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韩剑南,钟芸梅.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丁美霞.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4]佟丽冰.试析如何在师专美术专业欣赏课中培养师范生的审美能力[J].才智,2014(25).

作者:高嵩 单位:韶关市技师学院

第二篇:高职类美术专业套色木刻创作教学思考

摘要:笔者通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类美术专业中开设套色木刻创作教学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相关的教学研究比较缺乏,从而笔者由此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归纳了几点教学意见,供各位套色木刻创作教学教育工作者分析参考。

关键字:高职教育;美术专业;套色木刻

虽然在我国文化领域,木版画的创作历史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但是版画这一属于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被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名词引入我国的艺术领域,把之前的木版画也就是现在的版画作为一项艺术形式进行创作。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艺术在版画领域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作为一个艺术家,套色木刻版画的创作其实是一场凝炼概括与细致刻画的过程,其颜色不必过多,在画面内容上有着丰富细腻的要求,从而需要艺术家从凝炼概括出发,在细致刻画中描绘,将颜色归纳,将画面制版。当代版画的创作过程是首先通过艺术家构思形成蓝图,然后通过制版和印刷而产生最后艺术作品。当代版画的种类比较多,套色木刻是数块色板印制而成的木刻版画中的的一类。套色木刻通过丰富的色彩扩展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并且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十分引人喜爱。套色木刻根据印刷颜料和所用的纸张的不同又分油印套色和水印套色两种,这两种套色木刻各有的特色。在色彩上版画不同于,所以套色木刻既不同于油画,又不同于中国画。一般而言,版画的色彩偏精炼、概括,追求的是通过最少的颜色套印出最丰富的画面效果,简单的讲就是套色木刻是在单纯简洁中追求丰富的艺术形式。

一、开设套色木刻创作课程的重要性

版画是视觉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高职类美术专业对套色木刻创作的教学,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并且开设这门课程是将绘画和木刻结合起来,对开阔学生艺术创作的眼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方便了学生理解和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的差别,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木刻艺术,不仅仅与雕刻相关,更与颜色的归纳,画面的凝练,对细节的雕琢等艺术创作都息息相关,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关的艺术知识,更会促进学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从而对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高职类美术专业套色木刻创作的教学方法

鉴于高职类美术专业套色木刻创作的艺术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特总结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供各位教育工作者分析参考。

1.激发创造性学习动机,及时引导启发,促进创新

套色木刻创作的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开发。在艺创作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十分重要。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潜力的一种,指的是学生在一定的目的下,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和一切能获取的资源,发挥创造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作品的能力。创造力可以说是目前套色木刻创作教学的教学重点之一。创造力的提高是创作好的艺术作品的动力。这就要求套色木刻创作的教师在基础教学阶段重视对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在课程上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艺术创作特点进行指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保证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因为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受到过不同的艺术教育,文化的底蕴也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对于那些了解木刻艺术较少的学生,要多给予木刻方面知识的指导;对于套色艺术知识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这方面的练习。并在此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适当地时候扩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时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套色木刻创作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将颜色渲染,版画艺术等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并且有些名作比较珍贵,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讲解。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不至于太单调,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媒体优美的图文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专业套色木刻创作的兴趣。以往的教学,往往以老师讲解或者演示为主,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很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高职专科学校的学生更加追求自己的个性,从而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会比较低。使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配合视频,更容易促进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得作品和学生的情感之间的联系的建立变得简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3.充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专业套色木刻创作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一门技艺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发扬学生的个性,引领和促进学生人生观、自信心、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升华。所以在专业套色木刻创作的课程上,除了需要教会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其他基本功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扬学生的艺术个性。这种艺术个性和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它将会帮助学生形成独到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构思。对学生未来在艺术之路上的发展,以及我国艺术的多样化,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目前高职类美术专业开设套色木刻创作教学的专科学校还比较少,但是随着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改革不断推进,这方面的教学课程会不断增多。从而需要各教育研究工作者,加强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木刻创作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雅.套色木刻教学中草图的重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2011(9):26-27

[2]胡丽娜.凝炼概括与丰富细致并存——对套色木刻版画创作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5(13)

[3]罗秋帆.绝版套色木刻的原创者及其艺术成就——记我国已故版画名家罗映球[J].《美术大观》,2009(3):26-27

[4]赵双华,史银红.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112-113

作者:苏军国 单位: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第三篇:高职美术专业新生实现基础素描向设计素描的转变

摘要:高职院校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在高职美术专业教学中,美术专业是艺术类专业,所以其教学必须将技术作为核心。高中的艺术专业以基础素描为主,而高职艺术院校将设计素描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高职美术专业新生必须从基础素描转变为设计素描,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基础素描;设计素描

一、区分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明确教学目标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美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但两者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多差异。一方面,基础素描更加注重写实,重点培养学生对物象的塑造能力与表达能力;而设计素描更加注重写意,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可以说,设计素描是一个形象再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基础素描比设计素描更具专业性,即基础素描的人才培养局限于素描人才的培养,其作品以欣赏价值、视觉审美为主;而设计素描主要服务于设计领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二、打破固有的艺考培训形式,转换思维习惯

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差异后,要根据两者的实质内容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而实现基础素描向设计素描转换。

1.调整观察方法

对于素描教学来说,整体观察是其主要的基本准则。在艺考培训过程中,基础素描需要一定的模板,或者是固定的观察对象,即固定的观察点。但设计素描在此观点上与基础素描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需要进行多角度观察、多视点分析、多方位设计,从而对设计素描进行归纳、剖析、总结,即从客观思维转化为主观思维。如,对自然形态的解析与写生,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对自然进行剖析、观察,进而呈现在素描作品中。设计素描能够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2.表现手法、形式多样化

高职新生的素描创作方法以写生为主,通过基础素描步骤对固定物象进行创作,即光影素描,其素描工具以碳笔和铅笔为主。高职艺术院校要想更好地实现设计素描转换,就必须让学生走出基础素描的固定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多角度、全方位的素描资料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不同的表现手法与表现形式,进而拓宽学生的素描思路,培养学生不同的艺术情感与审美价值。由于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实现个性化作品,从而形成多种艺术视觉效果。

3.创新构图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样式

高职新生大多存在固定的构图思维,如四边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但设计素描需要在基础素描构图的基础上,对素描作品再次进行不同视角、方位的剖析与观察,根据素描主体的需求与主观意识,最终完成设计素描创作。在针对高职新生的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对物象整体进行再次设计、创新,也可以在物象某一领域进行设计、创新,甚至将物象全部打散重组。设计素描主体的大小、特征、比例不受固定模式束缚,学生产生设计思维时,即可即兴创作。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素描要求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方法来表达创作者的个性,如夸张、变形、简化、改变等素描形式,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设计素描不必单纯追求真实性,抽象流派同样适用于素描。学生可以不根据实物形象进行描绘,而是发挥想的象力,通过多种表现手法,把自身所想的事物、人物描绘出来,进而强调素描中的内在设计元素。要想实现基础素指向设计素描转变,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抽象、创意素描,进而开阔学生的素描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最终实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创意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培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静物让学生进行想象,如几何体、水果、水杯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观察进行联想,通过创意思维的法则与形式,将一些元素融入素描作品,进而实现素描作品的丰富性、多样性、韵味性,最终实现基础素描向设计素描的转变。

结语

设计素描是美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性与创造性。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要切实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与观察模式,以艺术的眼光看待问题,辩证地思考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设计素描注重对学生素描素质、思维模式、素描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的真实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构图、方法,凭自身对所想事物的理解将对象呈现出来,要将以往的画画变为画思想、画想象、画意识,这也是设计素描的实质内容。

参考文献:

[1]祁璇.新概念素描.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王东芳.高职美术专业新生如何实现基础素描向设计素描的转换.包装世界,2015(3).

[3]旷志华.对高校艺术设计基础素描教学的新思考.艺术教育,2009(4).

作者:张燕 单位:石家庄职工大学

第四篇: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摘要美术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美术教育的开展主要就是对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培养,而美术与色彩又是密切相连的,色彩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实际的色彩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及相关理念上都比较滞后,在今后的色彩教学中应该努力的去改变这一状况,让高职美术教育获得更加健康、高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属于一项基本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学习到相关的色彩知识以及应用技能,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与创作能力。现阶段,高职美术教育的开展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一种阻碍,降低了美术教育的实施效果,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解决,使得色彩教学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主要目的

色彩教学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为及感知能力、色彩表现力,并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学习美术的时候,关于色彩教学的一些内容,教师往往会在学生的入门阶段先讲解相关七色系的明度饱和等问题,然后整体去演示美术中红黄蓝三色系之间的混合运用情况,让学生理解不同色彩体现的详细特点,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认知得到提升。大部分教师在色彩教学开始采取的教学模式差不多是相同的,在之后色彩提升阶段的教学就会有所差异,主要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是色彩教学的另一重要目的,但是在实际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也是接下来美术教育色彩教学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2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高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中,其具体课程所体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内容基本都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使艺术创造感比较强的美术课更加呆板,成为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教师的课堂讲授方式大多也是一样的,没有个性,忽视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在高职美术教育中,这种比较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描摹物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上的惰性,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创作的作品也是大同小异,缺少创新。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采用的一般是条件色写生理论,将物体的本来色、光源色、环境色进行综合性的观察的一种办法,对物象的面貌进行还原,形成人们眼中的一种真实的色彩。从一直以来的教学效果分析,条件色自身的写生方式只有一种,不利于学生对更高层级的色彩进行个体的探索,学生对色彩、主观色彩内涵的挖掘与再创作也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单纯的被创作的思想所牵引,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差的,从20世经90年代开始,美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就已经与多元化的时代相互融合了,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留存的一些问题也应尽快的改进。

3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完善方法

3.1理清基础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使目标层次统一

从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可见,学生对尊重客观对象的理解还比较简单,以能将客观对象画相像、再现客观对象为目标,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是不利的。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内容普遍都是由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而成的,带来的效果就是突出学生的个性特色与个人风格,教师在色彩教学实施阶段,应该看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这一培养目的,让学生能够对造型与色彩的基本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自身获得的感受与情感也就会对客观对象进行再认识。比如学生在课外风景的写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蕴含的内在灵动性进行宏观、全方位的感受与观察,不能单纯的通过眼睛去进行描述,而是需要升华到艺术以及精神内涵的层面,这样表现出来的美术作品才会更有艺术性。在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采取艺术的眼光去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与感知,找到蕴含其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出来,让学生的知觉力更上一层楼。其次,美术教育整体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人们利用视觉这一层面去进行感情的外化,作者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从而产生了某种感触,然后就用色彩与线条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表达,让美术作品焕发出艺术生命力。在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尊重描绘的客观对象还要突出自我个性化的情感,让基础性与艺术性两者协调存在,目标层次更加的融洽统一。

3.2强化色彩重构训练,感悟色彩文化

美术在创作及设计中,一定程度是对人们真实生活方式的再现,只不过这是利用色彩文化来表现的,艺术设计时,创作者容易让色彩文化制约,但在色彩文化中其地位始终是主动的。在美术作品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创造,首先,创作者需要对色彩秩序进行重新解构,这样其具备的艺术价值才会充分表达出来。色彩重构要想成功,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一个是收集,另一个就是传统内涵的积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多调动积极思维,重视文化上的积淀,增强其文化功底,然后对美术作品具备的色彩文化进行体验,最后再去开始色彩的绘制。不同民族产生的艺术特色是不一样的,在文化艺术上的审美与表现形式也有差别,这种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差异,就体现了民族之间发展演变过程的不同,是对各自民族独有色彩文化的一种涵盖。

3.3实行信息化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色彩基础鉴赏能力

在色彩教学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将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突出教学的真实效果,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是比较强的,呈现的教学内容也更加形象、生动,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教师在色彩知识的传授中,能够同时将图像与三维技术、效果组合呈现,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色彩构成包含的各种基础知识及组合规律。这使得色彩教学中,由于条件上的限制学生不能进行全体观摩的色彩技法等内容的缺陷得到了解决,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完善了色彩授课中不足的部分,给教师课件的编订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展示起来不方便的色彩作品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色彩审美及鉴赏力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3.4实行色彩心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相关基础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要加强对色彩心理学的统筹运用,在色彩绘画中,教师的教授会对学生的色彩意识形成一定的局限,学生对作品缺少自我认知。个体感知色彩是有不同的,在获得自己的心理体会后进行色彩的重新塑造,也就是心理色彩表现。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自我的观点认识去表现色彩,拒绝一味模仿的情况出现,将色彩表现的过程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活动的宣泄,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独有的风格。其次,心理色彩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进行运用应符合一些特殊的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色彩所体现的冷暖色调构成的现实意义进行更深层的分析,比如在平面色彩构成中,就有色彩的喜怒情绪与四季不同色彩的差异,可见,色彩属性上的不同能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主要就是颜色与色调表现的反差让人出现不同的情感,也让色彩在设计材料中具备的特殊性得到了强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色彩特征加强重视,让学生在色彩方面完成不同类型的设计,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创造的积极性。

3.5增强色彩的整体控制,突出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色彩整体布局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处理美术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明白物象表现的实际深度,使学生勾勒的颜色具备创造性与视觉冲击力。使得色彩教学知识得到丰富的同时还需要对画面的细节处理加强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的色彩作品具备更深层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容易忽略美术色彩细节控制的内容,认为只要将色彩画面的三大基调准确的结合起来就好,定位好就不需要格外的关注细节问题了,这样对学生在创作中应持有的严谨度与对细节的关注度都是比较不利的。关于色彩细节运用的案例,可以以国外烟盒上设计的戒烟图案为例,这些图有惨白的骷髅,有的是熏黑颜色的肺叶,有人可能会认为印刷这些图案起到的作用不大,但从一些数据来看,一个人每天若需耗掉一包烟,那么一天就会看到这些恐怖的图案20次,一年就会看到7000余次,这与我国大陆地区采取的印刷“吸烟有害健康”这几个字相比,可以知道前者所达到的戒烟效果会更加明显,而色彩的运用也在这一细节上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如果把这些图案色彩变成欢快、明亮等色彩,其关注度与实际的警示效果就会降低。可见,学生在色彩绘制细节上的表现,对画面情感的表达有积极意义,在色彩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4结束语

在高职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艺术领悟力及表现力进行培养,还应该重视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养成,这是美术这一艺术课程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时展下美术教育所具备的一种功能,色彩教学属于美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内容,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能够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对于今后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必须对色彩教学加强重视。

注释

王洪宇.浅谈高职美术色彩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2,12:106.

林雄.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97-99.

陈祥.谈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67-68.

石娟.对高职美术色彩教学几点思考[J].电子制作,2012,11:167.

丁成艳.浅谈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J].民营科技,2014,12:273,144.

马霞.浅谈“高级灰”水粉颜料对高校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162-163.

作者:陈黎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第五篇: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优化对策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高职公选课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路径之一。美术公选课程对高职学生具有艺术学科常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美术公选课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师资配备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课程组合单一,开设课程热情度不高、随意性大;缺乏相应的督导评价手段,任课教师教学效果偏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美术公共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人才引进策略;整合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合理进行师资队伍的引导;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等对策,以此优化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公共选修课;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师资配备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中提到,“多数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思路、有措施,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有初步成效。”可以看出对当前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开设的课程内容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更需要与将来的岗位特殊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开设课程内容应该多种类、全覆盖。从教师专业结构来看,大部分是国画、油画、版画、平面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型美术教师,教师的美术专业虽然扎实,但他们对于这种面向各个专业、年级的学生开展的美术公选课的能力还欠缺。从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来看,高职院校美术专任教师由原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或中专老教师和近年来招进的大学生为主,高职称、高学历者所占比例偏低,平均年龄下降到38.5岁。美术教师老带新比例不充足,教师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其教学需要,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一支完整的美术公选课教师队伍,造成开设美术公选课的教师群体如同“散沙”,导致大家不能把美术公选课程作为一类系统的课程来看待,而只是把它作为“兴趣+混学分(混课时量)”的课看待,这样满足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总要求。

(二)课程组合单一,开设课程热情度不高、随意性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在学校课程建设这个大“动脉”中引起重视,没有加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内容中。在师资队伍的规划和布局上还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美术公选课师资培养途径,造成美术公选课课程组合单一,多数老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没有创新,亮点不突出。对美术教师而言,首先,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迅速,美术专业教师的招聘只是满足现阶段美术专业课教学的需求,而开设美术公选课的教师交叉学科知识较薄弱,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欠缺,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公选课不是专业美术课,体现不出自身的专业水平,有些美术教师还会认为出现了上不好本系的专业课才上美术公选课或者只是为了凑课时量才上美术公选课的认识偏差。其次,教师对开展美术公选课热情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个人素养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要求还达不到。大多数美术教师开设的美术公选课随意性大,存在自己选择自己擅长或喜爱的课程开设,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对课堂参与积极性低。美术公选课要求教师知识储备比专任教师更宽更广,这样就会促使教师吸收更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从而使美术教师快速成长。相反,对于美术公选课不正确的认识,将会使美术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发展遭遇“瓶颈期”,影响自身提高。

(三)缺乏相应的督导评价手段,任课教师教学效果偏低

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的开设,不只是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目标,更多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总要求。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的性质决定其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要求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覆盖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但是学校没有把美术公选课纳入每学期的教学文件检查、督导处督导员教学巡查与干部听课的工作范畴,加上美术公选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困难。没有相应的监督评价手段,造成教师对待课前、课中、课后的态度散漫,教学效果偏低。

二、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人才引进策略,满足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教师配备比例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由几所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或中专升格兼并组建而成的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建设的时间也不长,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稚嫩阶段。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合理运用人才资源。可以通过提高引进人才的学历、教师专业素质等门槛的要求,减少学校对教师前期培养的投入,增大对教师后续的继续教育培训;在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师配备情况下,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学校美术公选课课程建设;加大学校外部知名学者、大家、院士等美术专业人员来校讲学或开设课程,引进新思潮,吸收新鲜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使课程内容符合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整合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为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将会阻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建设一支健全的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举措。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示,西方文学类、艺术体育类、科技类等课程尽量按一定的逻辑构建体系。因此,美术公选课程也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整合,例如艺术类课程体系。一赏析类:《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剧鉴赏》、《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二艺术史论类:《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三是艺术批评类:《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四艺术实践类:《合唱艺术》、《DV制作》。在师资培训与管理方面,学校应加大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力度,根据每名美术教师的具体情况安排学历层次的提高,同时定期对每名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每名美术教师积极开设公共选修课,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制定完整的公选课教学研究奖励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使每名美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健康成长。

(三)合理进行师资队伍的引导,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师资的配置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建立一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美术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美术公选课内容涉及面广,不仅包含本专业的知识,同时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指导,增强美术教师建设公共选修课意识,实行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头开展美术公选课或组织青年教师建设美术公选课教师群,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全面整合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对教师关于美术公选课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引导美术教师在关注专业美术课的同时关注美术公选课,提升教师积极性;合理使用兼职教师队伍,加大高职院校对美术公选课的师资力量投入,弥补其薄弱环节。

(四)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形成内发机制

把美术公选课课程监督落入实处。对过程监控、全面评价、激励机制等制定相关的硬性规定。把美术公选课纳入到干部听课、教学文件检查、教学巡查等工作中;把专业课与公共选修课放在同等位置,把美术公选课课程建设与科研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评价的结果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每名美术教师自觉加入美术公选课建设中,让每一个师生员工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主体。除此之外,针对美术公选课的特殊性质,还应该对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优化高职院校美术公选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的设计思路和理性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EB/OL].(2004-04-27).[2011-05-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厅[2006]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5).

[4]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川教〔2014〕82号).

[5]胡家菊,胡玲.高职美术欣赏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作者:胡玲 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