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节奏与韵律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节奏与韵律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节奏与韵律探析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一个甚至两个单元欣赏评述的内容。美术欣赏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美术欣赏课是比较难把握的课业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美术教学经验,对打破美术欣赏课的枯燥乏味进行探索,变换课堂的节奏,使美术欣赏课有了起伏和韵律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节奏;韵律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而欣赏课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美术文化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学修养。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除了美术课之外没有机会接触到美术作品。很多课本上的美术名作,学生都是第一次看到,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一脸的茫然。一节美术欣赏,就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带给我深深的挫败感。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后改变教学方式。我从课堂节奏入手,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一改欣赏课看、听、说比较平缓的节奏,动静结合,让美术欣赏课好像乐曲一样有了节奏和韵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设计新颖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状态紧张起来

美术课一般都被安排在上午第三节、第四节,下午第一节、第二节。上午经过主科教师的“狂轰乱炸”以后,学生的思维已经进入疲惫状态,到了第四节课,临近中午,学生的肚子已经唱起了“空城计”,根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下午的课堂时间,学生又比较容易犯困,因此,导入部分能否激发其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想尽办法,使出浑身解数。在执教《中国古代陶器欣赏》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组织教学结束后,我举着一把泥土和我的黄金项链请学生挑选,大家异口同声选择了黄金,我却选择泥土,学生都很惊讶,谁都知道黄金与泥土的价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老师为什么选择泥土?所有学生心里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调动起来,马上来了兴趣。接下来,我通过一则“紫砂壶拍卖出150万人民币的新闻”证实了我的选择的正确性,学生不由发出惊叹声。接着,我又通过幻灯片展示了一组珍贵的陶器图片,这些国宝级的泥土制作的器物更有价值。在学生的惊呼声和赞美声中,导入新课《中国古代陶器欣赏》。在短短3、5分钟的一个导入环节里,学生的情绪就经历了质疑、猜测、好奇、急切、惊叹、赞美等不同的体验,思绪起伏不平。如此一来,让学生很快就进入急于探索的求知状态,随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起来就很顺利。

二、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动静、快慢结合

紧张有趣的导入环节过后,接下来就进入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往往还包括多个知识点的学习,重点、难点的突破,是一节课最重要的部分,花费时间也是最多的。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看、听、说是达不到欣赏课的目标的。我在这一环节总是设计多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安静地看、听之外,还让他们动手、动脑。还是以《中国古代陶器欣赏》例,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活动:第一部分为古代陶器造型的实用性,由5个小的活动组成:1.观看《陶器的起源》视频,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陶器是怎么出现的?视频中出现哪几种陶器?表面上看,学生是安静的,但他们的眼睛、大脑却在积极运动着。短暂的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让学生有了一点热身运动。2.进行小测试。通过连线的方式,对不同陶器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陶器的器型的实用性。3.设计一款实用的陶器。用铅笔画出设计草图。4.自主欣赏《白陶鬶》。小组讨论白陶鬶的造型如何体现出实用性。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从物理的角度解答了白陶鬶三足、圆腹、腾条纹把手造型的科学性。5.观看《尖底瓶》取水的视频,更直观地体会古代陶器造型的实用性。至此,理解中国古代陶器造型的实用性这一教学目标圆满完成。纵观5个教学活动,如同一首乐曲,由优美缓缓的慢板开始,进而是舒缓优雅的柔板,再而是徐步而行的行板,再到稍微急促的中板,再放缓节奏,速度由慢到稍快再到稍慢。第二部分为欣赏中国古代陶器的纹饰之美。这一板块也包含几个小的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五种文化类型的彩陶纹饰,根据教师的问题深入解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类型、不同地域的彩陶纹饰之美,最后归纳总结不同文化类型纹饰的特点。2.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欣赏、体会马家窑文化的纹饰与器型的完美结合。师生之间你来我往,随着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的思路逐渐开阔。学生对纹饰的描述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文采。因为有了前面对《白陶鬶》的器型分析,对《旋涡纹瓶》的器型分析也很到位,纹饰与器型紧密结合,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智慧与聪明擦出火花,学生妙语连珠,课堂不禁掀起一个小高潮。3.通过视频,让学生稍微平复一下情绪,静静地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古代陶器之美,体会先人的智慧。4.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欣赏有代表性的彩陶,每组一份彩陶图片。组长整合大家的见解,到讲台前评述本组的彩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可以补充。5.动手装饰陶器。每人发一个棕色底色的没有纹饰的陶器图片,用红色或黑色记号笔进行装饰。然后展示评价。这5个教学活动承接第一板块结束时稍慢的节奏,解读纹饰时是延续了较为平缓节奏;紧接着的是如急切的快板般的高潮部分;然后的《舞蹈纹彩陶盆》视频又趋于舒缓;小组自主欣赏部分又如一个小快板;最后的装饰美化以及展示评价好似徐步而行的行板。最后是拓展延伸和课堂总结部分,节奏又回到慢板的状态。至此,一节紧张充实的美术欣赏课在学生意犹未尽的不舍中结束。虽然是欣赏课,但一改往日沉闷、安静的气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眼、脑、口、手都充分动起来。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切,时而缓慢,跌宕起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觉得一节成功的美术欣赏课如同一片好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又如同一首乐曲,节奏的变换起伏才形成韵律,才能余音绕梁。把握好美术欣赏课的节奏与韵律,会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爱上美术欣赏课。

参考文献:

[1]佚名.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美术教育,2002(3):2-5.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作者:郑文静 单位: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蔄山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