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篇1

摘要:有机化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足以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对有机化学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明确教学的目标,丰富教学的内容,革新教学模式,让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机制,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工程教育认证

有机化学作为生命医学、环境科学,化工材料等诸多专业的基础学科,对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学校的课程教学当中,有机化学也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在当下的有机化学教学中,知识点驳杂且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知识体系,学习起来难度不小,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深度参与进来,有机化学的理论和手段都在持续更新中,教学内容并没有涉及,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并且很难做到与时俱进[1]。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支撑和参考,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对于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对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讨论。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有机化学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到许多领域与新兴产业,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机化学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就成为当下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在当今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在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辅导作用,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课程作为学习的导向并没有问题,但是要更注重社会上关于相关人才的需求,从当下实际的情况入手,让有机化学的课程教学更具有目的性,所学的内容知识更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通过完善的考察评价体系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估,了解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优化整改[2]。拥有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此之外,也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性、合作性等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与实施当中,面临复杂的情况和多种工程问题,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适应力,抗打击能力,很难走得长远。要让学生懂得担当精神与使命感,对于所做的工作要具有高度责任感。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相应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工程人才。学校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全部投向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上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培养的是能够实现和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专业工程人员,而不是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才。为了更快地实现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必不可少。

2教学改革的几项举措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以下是教学改革中的几项举措。

2.1教学目标的改变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课程目标的确立是极为重要的。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该由学校专业教师、行业专业从业人员和学校教育队伍讨论研究,根据当下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有效的教学目标,确定人才的培养方向。很多学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是时间节点有些偏晚,应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导向,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走向。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获取,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水平、优秀的职场素养等“非技术”因素,这也是让大学生快速走进社会的最优选择[3]。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工程教育下,传统的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教学目标的改变势在必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着重介绍与专业相关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和应用,并了解当下最前沿的技术、理论等,为人才的培养输送打下基础。因为许多专业都涉及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在制定相关的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具有偏向性,教学内容更侧重于本专业,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所调整和规划,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将不同专业的知识重点突出,对于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学生不喜欢上理论基础课,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稍弱,教师要做的是弥补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要有所体现,具有差异化的教学对待每一位学生,磨炼他们的综合素质。正确的教学目标设立,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更明确,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思考,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提升课堂的学校效率与学习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受到过多干扰。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也为今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先导作用。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下大学有机化学的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且教材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理论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庞杂,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头绪,章节之间并没有足够的内在联系可供参考,在内容的设计上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划分,因此,要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4]。以过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学习,不善于主动思考和归纳所学内容,在脑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是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起,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和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一部分知识点,侧重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强学生系统性学习的能力。在讲解内容时,要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将前后所学习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例如,讲解化学分子结构时,可以介绍其化学特性与之前所学的类似与差异,以之前所学习的内容为基础,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也方便了对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更贴近社会,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毕业能力培养为方向,让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工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和工作职能保持一致性,让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磨砺自己的技术水平。拥有一套完成的教学大纲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体制,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也要结合最新科技成果来进行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保证学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有机化学理论与技术,为今后的职场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视频、PPT课件等手段全方位地进行教学,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立体、更明晰地收获所学习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进来,还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率。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网络资源驳杂,需要进行筛选才能使用,最好选择与时下息息相关的内容或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的最新讯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拓了视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战型”人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要兼顾,在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地保证理论与实验的协调性。

2.3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有了合理性、科学性兼得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丰富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最重要的是对于所做教学计划的实施工作,也就是关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依照纸质教材进行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强制灌输,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要改变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从旁引导,面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背诵概念和知识点,而不是真正地理解,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改变课堂枯燥无味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度参与进来。例如,学生可以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专题介绍的形式展开,教学的案例也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或是贴合现实,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连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所有学生都积极讨论,最后教师再加以指正和补充,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学生不只是收获了知识,更是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而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方面则是很少去做,也导致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稍弱,有时甚至连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都并不标准。对此,要强化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验来验证理论,以理论来操控实验,让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部分学校的实验环境较差,设备不齐全,没有完善的试验标准,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实验并不感兴趣。因此,需要学校对实验器材和场地进行采购和更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安全[6]。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好习惯,让学生更具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在完成实验后,要将设备仪器进行清洗,并完成实验报告,而教师做好演示示范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操作失误,观察实验报告记录数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综合素质而不是考试成绩,只有学生的能力达到标准,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教学模式的革新将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除此之外,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不断加强。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坚实的理论和对最新科技的了解是基础。客观上来讲,有机化学实验性要强过理论性,要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将工程育人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引入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加强学生基础,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科技创新有新的认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兴趣。

3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想要检验改革的成果,就一定要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时刻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公正公允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针。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侧重成绩的优劣,对于学习中的其他环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对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性和差异性,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理论思维强,如果按照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对于很多学生并不公平,而且会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与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想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测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想要提升有机化学学习的全面性,就要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对化工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想要实现学生均衡全面的发展,可以建立并完善考评体系。例如,在学校考试中,可以按照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形式。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一半,其中理论成绩期中考试占40%,期末成绩占60%。而实验成绩的考评如表1所示。当然,上述的例证是其中一个办法,但要明确考评体系的初衷是为了了解每一位学员的具体学习状况,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在有机化学的考评中,只有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量,才能展现真实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并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来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考评体系的建立也意味着能够多角度地去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综合能力。

4结语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一定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入手,在夯实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技创新的探索欲,实现学生素质的全年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

作者:王轩 单位: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化学与材料教研室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逐渐碎片化和移动化[1]。2014年起网络下载速度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产品形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信息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也生成内容,从而既是平台内容的作者也是平台内容的观众[2]。移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的引入使得“人人皆媒”成为现实,且其迅速在同类短视频平台中独占鳌头[3]。短视频受众的全网覆盖率一路攀升。截至2020年6月,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到9.32亿,用户媒介使用习惯趋向终端化。移动短视频操作简单、内容丰富等特点迎合了高校学生社交化、碎片化和视频化的阅读需要。作为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自由度大的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社交、生活、娱乐、学习已呈常态化[4,5]。“有机化学”课程作为高校化工制药类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化学的核心和主要起源,也是科学的中心及核心之一,在材料、环境、医药、化工、生态、生物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中,有机化学超越其他任何课程而处于核心地位。长期以来该课程由于理论知识较抽象、知识点琐碎、反应机理复杂、知识面较广、相对枯燥不易记,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如果课外自主学习和复习的强度不够,很难保证学习效果,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困难[6]。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有机化学”的教学需求,需利用现代信息化的工具、手段和方法来优化“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如融合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移动短视频学习平台,以传统线下课程为主,辅以“有机化学”移动短视频学习平台,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技能和素养,从而培养学生新的学习理念,优化学习效果[7,8]。

1移动短视频助力“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机遇

1.1学习时间碎片化,知识点化繁为简,各个突破

,无声渗透学生线下文化娱乐氛围一方面,大学生学习课程种类较多,学习任务繁重,对长时间集中精力线下主动学习难度较大的“有机化学”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移动短视频已在大学生的娱乐、生活和学习中广泛使用,如抖音阅读占据了大学生较大部分的空余时间。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教学重难点细分,录制抖音短视频,以1到5分钟长短不一的视频教学,抓住学生碎片化时间,同时无声渗透融入学生线下生活娱乐时间中,辅助课堂教学,有望提升“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效果。

1.2融合直观展示、形象教育、趣味教学于一体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制药类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官能团种类多、结构抽象、化学反应机理晦涩难懂、应用灵活多变,学生普遍反映消化吸收难度较大。将有机化学部分内容依托现阶段广泛流行的移动短视频来深耕课程教学,将影像、文字、声音、专业知识融合,结合色彩动画影像动态展示,将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用形象化的、动态的方式加以表达,从而使“有机化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知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大大提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1.3教学活动多元化、提升学生参与度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面临来自网络的诱惑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手机上推送的各种消息不断干扰学生的听课过程,加上本身学习专注力不够,导致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更难集中。枯燥难懂的有机化学机理及各种反应知识难以被学生掌握。同时,传统的授课模式下,由于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惯于在课堂上沉默,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学生对教课内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从而教师很难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相长”的教学体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打折扣。有机化学短视频移动平台方便快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参与其中,完成课程内容的先导材料导入、后期习题讲解、挖掘生活中有机化学物质的小故事,录制视频。班级学生间可以相互分享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

1.4引导自学情绪、提供自学空间、诱发自学能力

基于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化工与制药类的部分学生在完全零基础状态下接触“有机化学”课程,同时部分学生难以适应高校快节奏的学习方式,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对学习应付了事,根本谈不上学习兴趣,严重者自暴自弃,荒废学业。而作为“有机化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详细讲解基础化学知识,结果出现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有机化学短视频素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任课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可有效引导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将专业知识进行转化,达到较好、较快地传播的目的。

1.5提升“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有机化学”知识点繁杂,在医药、化工、材料等行业应用极其广泛,单纯的教材学习难以满足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而教师面临的是学时数有限、教材内容庞大、参考书种类多、无法一一详细地介绍有机化学研究前沿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诸多问题。“有机化学”慕课等学习资源在中国大学慕课、哔哩哔哩等平台上随处可见,在这些教学视频里包含了对于各种难懂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及梳理,但是由于一方面学生缺乏筛选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少专门登录这些网站进行观看学习。其次,这些优质的资源一般时长较长,学生难以较长时间地专注学习。如果将这些优质的网络资源通过整合加工,搬运到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移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学生在课后有机会高频次地阅读,且不限时间和空间,可有效提升学生有机化学专业知识的吸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2移动短视频助力“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挑战

2.1“有机化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加工设计组合,录制“有趣又有料”的“有机化学”课程的短视频同时需要专业知识、视频的录制和剪辑等技能,这对高校一线“有机化学”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创新意识,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提升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素养,对目前“有机化学”教学团队提出较大的挑战。

2.2教师隐性教学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

目前高校教师“有机化学”教学主要采用线下授课模式,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考核机制,不论是打造“有机化学”移动短视频制作师资团队,还是将移动短视频元素与线下课程融合,都是传统线下教学工作量以外的隐性工作量,都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而设立和推行相对应的评价体系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多角度的配合。

2.3学生用户对有机化学移动短视频作品的黏度难

以保证移动短视频平台强大的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喜好定向推送内容。大学生一般只愿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愿花精力去了解其他自己不感兴趣却十分有益的信息。高校学生利用移动短视频阅读“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可能存在阅读时长和频次严重不足的情况,不能达到增长知识和提升有机化学专业素养的目的。

2.4增加学生沉迷网络的概率

基于要求学生观看“有机化学”短视频的目的,大学生必然会打开移动短视频的新奇世界,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短视频平台里的娱乐性内容非常容易使人沉迷于其中,从而使大学生无法正确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自我提升。

3结语

在“人人皆媒”的新媒体时代,“有机化学”传统线下教学方法多元化和教学效果提升是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移动短视频的广泛应用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移动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线上教学方法,在高校“有机化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如何构建新型移动视频教学平台体系和改进教学模式,使“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技术平台上进一步提高,同时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尚缺少相关有效的研究文献。因此,开发“有机化学”移动短视频学习平台对提高“有机化学”授课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南秋利 孙丽红 王晴 朱路亚 张翼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篇3

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由于涉及理论和原理繁多,化学反应理论比较抽象,因此仅侧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忽略了价值引领与塑造,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教学全过程则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浅谈我们在近几年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几点体会。

1转变理念,提升思政意识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及应用,是以老师为中心,而新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并持续改进”[1]。在国内外政治形势复杂、“地球村”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极大地冲击了我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实用”成为他们多数人的价值观。在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的是大量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要转变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作为价值塑造的第一责任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无痕地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内容融入文化理论知识[2]。

2自我“修炼”,以德立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只有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以身作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本身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自己,既做“经师”又做“人师”,要有“我本柔弱,为师则刚”的豪迈情怀,也有面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成为学生做人的一面镜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切实做到立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找准融合点,润物无声

有机化学作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学时较多、学生重视程度也较高,但是传统说教式的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很难奏效,甚至适得其反,需要教师深挖教材内容,找准课程里的思政融合点,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隐性”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劳动、心理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实现全方位的育人教育。目前,很多有机化学专业课老师对此做出了不懈努力[3-7]。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并挖掘思政融合点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做到了“无痕融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表1列举了我们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挖掘的部分思政融合点。

4创新教学方法,思政落地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中心”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教为中心”、“一言堂”,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展开,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或翻转课堂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要扩大教学途径,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到实验室,从课堂互动到课后答疑,从自学到小组讨论再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交流;从在校生到毕业生……;细润无声地使学生接受正能量,向积极的主流价值观靠拢,实现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把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落在实处。

作者:周艳 王黎 何冀川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凉山州会理县第一中学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篇4

课堂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场所[1]。国内外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从关注群体到聚焦个体、从关注教师到研究学生,多在教或学的单方面进行,较少有研究关注课堂中教与学的积极交互作用,即课堂反馈活动。课堂反馈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进行评价的活动,它既应当包含对学生的反馈,又应当包含对教师的反馈。根据罗斯(D.Ross)[2]等人的教育理论,课堂反馈活动只有具有及时性、针对性等特征,才是有效的反馈。但国内各高校的课堂反馈活动一般以教师为主体,侧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较少涉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有机化学课程是我校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但课程中反应方程式数目繁多,分子结构式复杂,导致学生普遍感到“繁、杂、难”,感到知识难于理解和掌握,更难于运用。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改进教学方法,使用雨课堂工具辅助课堂教学,反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雨课堂能够提供一个及时沟通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交互性高的课堂反馈活动,同时该反馈活动不仅面向学生,而且涵盖教师。

1以“十三五”教学改革内容为目标,建立面向学生的反馈活动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个性化学习”等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已有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有效的课堂反馈活动能够显著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1以“注重能力培养”为指导,运用雨课堂的课堂测试功能,建立具有及时性的课堂反馈体系

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使用了雨课堂进行课堂测试,解决了人工批改作业导致反馈滞后的问题。如讲解“烯烃化学性质”知识点后,随即以雨课堂的课堂测试进行反馈。课堂测试内容侧重当前授课知识点中的易错问题,例如“利用马氏规则判断烯烃加成反应的方向性”。测试题型一般使用选择题。学生完成测试后,系统自动根据设定好的答案对学生进行反馈并投影至大屏幕。若全部回答正确,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该部分内容,若部分学生有错漏,教师及时反馈,要求这部分学生再次解答。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学生能够接受反馈后及时更正,形成一个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良性反馈。

1.2以“个性化学习”为指导,运用雨课堂的投稿功能,建立针对性强的课堂反馈体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易忽视个体差异,面向大多数学生授课。如何提高教学针对性,促进个性化学习,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使用雨课堂,提供了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如在讲解“炔烃的命名”部分时,部分学生对最长碳链中同时含有双键和叁键的结构进行命名时存在困难,教师会给出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完成后需要使用投稿功能将自己的习题答案以图片的形式发送至雨课堂,教师在手机端或电脑端均可快速浏览学生答案,然后选择将其中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答案投影至大屏幕进行点评(匿名或实名可选)。因为能够对某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单独点评,所以雨课堂的课堂反馈活动具有针对性强的特征。

1.3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指导,运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建立交互性高的课堂反馈体系

大学生一般习惯于听课,而不擅长提问,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师生缺少交互性。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使用雨课堂时允许学生以弹幕的形式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讲解“羟醛缩合反应的应用”时,教师开启了弹幕功能,要求学生对羟醛缩合反应的应用范围进行自由讨论。因为弹幕是匿名的,学生心理压力小,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调节弹幕出现的速度,并实时对弹幕的内容进行引导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对教师的问题发表看法,还可以发送多条弹幕,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还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在该种反馈形式中起引导作用,主体是畅所欲言的学生,学生在讨论、思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真正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形成了高交互性的课堂反馈过程。

2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建立涵盖教师的反馈活动

高校教师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取有益的反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1建立教师反馈体系可对授课内容进行修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基础及时对授课内容进行修正。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使用雨课堂进行课堂前测、学情分析,教师在课前将预习内容提前发送至班级。学生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行预习,而且可以针对预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完成预习的人数、未预习或预习一部分的详细名单在教师端后台均有记录,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并且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针对性反馈,适度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命名法”时,大多数学生反馈内容较简单,授课时采用了略讲的方式,但在讲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时,较多学生对该部分有疑问,授课时则进行了详细讲解。

2.2建立教师反馈体系可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讲解

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讲解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的好坏。若能借助雨课堂工具,对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则能提升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程度。雨课堂工具可以将教师授课的课件随着授课进度下发至学生的手机上,在每张课件下方都有一个标示为“不懂”的提交按钮。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在使用雨课堂讲授“丙二酸二乙酯中的碳负离子”的知识点时,多名学生对当前授课内容没有听懂,点击了“不懂”按钮,授课教师在收到多个“不懂”提示时,认识到自己当前讲解不到位,适当进行再次讲解,学生掌握程度大为提高。久而久之,教师对授课内容深度的把握会更熟练。

2.3建立教师反馈体系可对教学思路进行拓宽

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网络的过程,是充满交互性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良性互动的过程。交互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离开了交互性,课堂只能走向单向灌输。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使用雨课堂在每章节的总结部分进行讨论,允许学生以关键词的形式使用“弹幕”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该功能不仅符合学生网络化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在引导、梳理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经常能从中感受到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进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3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长期的反馈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教学改革目标。但在践行过程中,许多教师困惑该如何去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雨课堂不仅在课堂上提供了良好的师生反馈体系,也可以延伸至课堂后。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在每章学习结束后,在雨课堂上交本章自行总结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3.1起始阶段构建各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激活各章知识点

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点繁多。学生普遍反映难于记忆,更难于应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引入了思维导图。在课程的起始阶段,思维导图以简单列表结构为主,以孤立的知识点为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接受思维导图,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激活各章知识点的过程。在本阶段,思维导图的作用是协助学生对授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3]。

3.2在思维导图上勾勒出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串联成“知识线”

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点互相联系,但学生普遍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零碎,无法有效地将其联系在一起。如烷烃章节,主要部分有烷烃的命名、烷烃的化学性质等。若仍使用简单的列表式思维导图,对孤立的知识点一一总结,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停留在“点”上。故从烷烃章节开始,教师示例开始体现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如烷烃的示例思维导图是树形图,并以“化合物的特性基团”为树干,将相关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串联成知识线。学生自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理顺知识点前后逻辑关系的过程[4-5]。

3.3注重思维导图的运用,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课堂上,即便是以化合物的特性基团为主线帮助编织知识线,学生仍感到难以应用。如烯烃章节仅采用树形的思维导图,则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还是停留在知识自身层面,故从烯烃开始,教师的示例图表现出网络结构,在树形图的基础上,开始绘制横向的联系。如增加“可用于鉴别的反应”一项横向联系,分别将亲电加成中的“烯烃与溴的反应”与氧化反应中的“烯烃与高锰酸钾反应”联系在一起,横纵交叉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对知识点、线如何应用的思考过程。学生对知识已经由掌握跃迁至应用层次,该过程也已经从知识层次跃迁至能力层次[6]。经过从点到线再到网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晰地梳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主要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知识网络的思维导图形式表示出来,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跃迁。

4课堂师生良性反馈,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在我校中药学、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中,授课教师使用雨课堂授课,建立了实时有效的课堂反馈机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表现为课堂到课率高、抬头率高,学生的平时成绩与上届相比有明显提高,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由原来的72.1分提高到79.7分,且试卷中的合成题、推断题等综合性应用型的试题得分率有明显提高,说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而且掌握了知识的应用方法。良性反馈下学生能够自行梳理出主要知识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建立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郭占京 马雯芳 黄宏妙 钟海艺 张笮晦 张强 丁世磊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