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歌词创作艺术探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歌词创作艺术探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歌词创作艺术探微

摘要:优秀的歌曲都是词与曲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歌词创作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只有明确歌词创作的功用,充分把握歌词的音乐属性,准确抓住歌词创作的审美要求,精心选择歌词创作的抒情角度,坚持时代感与超时空的辩证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歌词。

关键词:歌词创作;音乐属性;艺术特征

一、明确歌词创作的功用

歌词创作首先要解决功用问题,功用不同,则创作要求、创作风格也有许多不同。比如,合唱歌曲的歌词创作要求多用整句、短句,从而形成铿锵雄浑之势;独唱歌曲的歌词创作要求多用长句、散句,长短参差,从而形成跌宕婉转的风格;民族歌曲的歌词创作应恰当融入民族元素,即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地域、饮食、历史、文化等元素;影视歌曲的歌词创作应充分了解作品剧情、人物形象及故事主题等。如电视剧《元帅》的片尾曲,其歌词创作就十分成功,词作者准确把握住了元帅耿介磊落、坦荡如砥的个性特质,以雄浑豪迈的男中音进行演绎,始终表现出一种崇敬缅怀之情:都说青山埋忠骨,都说烈火见真金,乱云飞渡,你横刀立马,翻遍青史有几人,生死两坦荡,江山一昆仑,天地之间,你是大写的人。又如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词作家深刻把握住了作品宏大而严肃的精神主旨,既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故事,又准确提炼出了全剧主题。当导演征求阎肃的意见由谁来演唱这首歌时,阎肃认为非蒋大为莫属。电视剧《西游记》热播期间,《敢问路在何方》也迅速传唱开来。再如,笔者曾为第十五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创作会歌《中华兰花魂》,将词作的主题定位于兰花所喻的君子人格上,副歌歌词集中咏叹兰花的精神品格,并点明兰博会的举办地:空谷飘兰韵,谦谦君子心,四海宾朋聚嘉州,共铸中华兰花魂。这首歌曲由女高音演绎,融入花腔和圆舞曲的元素,获得了很大成功,成为此后每届兰博会开幕式的必唱歌曲,且入选四川广场舞乐曲。

二、歌词创作应充分把握词作的音乐属性

《诗经•毛诗序》最早阐述了诗歌、音乐、舞蹈三者之间的同源关系,从本质上说,歌词的音乐属性就是歌唱内容的诗意表达。诗歌的节奏、韵律与音乐不谋而合,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中就有两千多首作品被时人谱曲演唱。相传,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邀约歌坊听歌,竟有三位歌女都在唱王之涣的《凉州词》,这充分说明王之涣的诗适宜谱曲歌唱。并且,中国古代名曲中有不少就是以唐诗为基础谱曲而成的,如《阳光三叠》(出自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春江花月夜》(出自张若虚同名诗)等,至于宋词,则入乐程度更高。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发韧于晚唐,盛行于宋,至明清式微,词牌即词作的规定性要求,包括句数、字数、韵辙等。今天所谓歌词,其实就是由始于晚唐、盛于宋代的曲子词这一概念演变而来的。歌词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入乐”是对歌词艺术性的先决要求,当然是创作者首先要考虑的。法国艺术批评家丹纳曾说:“不必深入写作技术的奥秒,涉及方法的细节,我们不难看出诗是一种歌唱,散文是一种谈话。”①例如,乔羽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创作歌词时,他已凭《刘三姐》《红孩子》等作品颇负盛名,在认真了解电影剧情、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以极快的速度写出了歌曲《我的祖国》的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船上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帆。歌词琅琅上口,易诵易记,每句都充满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歌曲词作家与一般词作者的区别就在于其用韵的自觉程度及水平上。四川著名诗人梁上泉30多年前在西部边陲采风时创作了歌曲《小白杨》,歌词基本做到隔句押韵,包括“杨”“旁”“壮”“疆”“响”“光”“长”“防”,阎肃创作的歌曲《红梅赞》也是如此: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从音韵学角度讲,这两首歌曲的歌词韵脚都属于开口呼,极易上口,特别适合演唱。此外,句式的选择也关乎歌词的音乐属性,长短参差的句式宜于表达悠扬婉转的情感,短句节奏明快,适于表达昂扬奋进的情感,长句则适合叙事性较强的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春天的故事》等。

三、生动形象是歌词创作的基本审美要求

生动形象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审美要求,歌词创作也应遵循这一要求。别林斯基指出:“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②歌曲是一种听觉艺术,如何将听觉形象转化为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作用于受众的思想情感,就需要词作者调动多种表现手段,将歌词内容化为一个个举目可见、触手可及的形象。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经德德玛演唱后红遍全国,也因词曲兼美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优秀歌曲入选教材。歌词没有太多的夸张描绘,几个简单、贴切的比喻就勾勒出草原的真实图景,即便从未去过草原,伴随歌声,驰骋想像,美丽的草原风光也可一一呈现在眼前。又如《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两首歌曲都是歌颂母爱的经典,抒情色彩强烈,充满细节刻画,情感自然而真挚。歌曲《母亲》抓住母亲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倾注的点滴之爱,用叙事手法将母爱化作日常生活细节,画面般呈现出母爱的诸多表现,从母亲给儿女拿入学新书包到母亲为儿女擦委屈的泪光,从母亲对异乡儿女的牵挂到儿女回家时母亲的热茶,种种细节让人们很自然就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正因为这一系列对母爱细节的描绘,副歌部分的情感抒发才更显情真意切。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则主要展示了母亲在儿女离家时刻的表现,更集中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从母亲对儿女出门在外的叮咛到送别儿女时的忙碌,将母爱具体化、生活化、细节化,极易唤起人们类似的情感体验。一首歌曲能否打动人,能否唱出人们的心声,形象的刻画至关重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歌曲属听觉艺术,如果歌词抽象生僻、语意晦涩,则无法唤起听众的联想与想象,更无法使听众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红极一时,插曲《牧羊曲》迅速传唱,二者相得益彰,产生了同等的传播效应。这首歌曲的创作者王立平其时已凭借《太阳岛上》《大河啊,故乡》《驼铃》等作品在音乐界享有较高声誉,为创作他几番赴嵩山采风,对嵩山的自然风光了然于心: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中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伴随婉转的旋律,少林寺宁静、清幽的环境跃然眼前,令人神往。这首《牧羊曲》不仅成就了歌唱家郑绪岚,而且还让嵩山迅速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地。

四、歌词创作应精心选择抒情角度

歌词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抒情艺术,抒情角度的选择必然影响其表达效果。所谓抒情角度,即主人公以何种身份来抒发情感,从而让情感落到实处,避免空泛。例如,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所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其抒情角度的选择就十分贴切。诗人战乱年代生于重庆,此后颠沛流离,但她始终没有忘怀自己的故乡。直到1989年,席慕蓉才回到故乡,她在歌中这样表达自己的游子归家之情: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快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曲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本人,诗人以自己的情绪体验代入作品,倾诉着一个游子返乡时的强烈情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20世纪50年代,歌曲《克拉玛依之歌》红遍中国,词曲作者为著名音乐家吕远。其时,李四光的科考团队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大油田,为宣传我国的石油建设事业,吕远创作了这首《克拉玛依之歌》。在此之前,吕远从未去过克拉玛依,他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克拉玛依,另一方面依靠想象构建克拉玛依的图景,终于捕捉到创作灵感,一挥而就。歌词中的“我”是克拉玛依旧貌换新颜的见证者,以“我”对克拉玛依今昔感情的对比为抒情线索,借助想象描绘克拉玛依如火如荼的石油建设场景:今年我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和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无边的工地……你那油井像森林,红旗像鲜花,歌声像海洋。2001年春天,著名作曲家印青和词作家屈塬到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采风,当听到铁路工人和藏区群众将青藏铁路形象地称为“天路”时,二人击掌叫好,创作灵感瞬间迸发,仅用几天时间便完成了《天路》的词曲创作。这首歌曲在歌词创作方面的最大成功便在于抒情角度的精准选择,“我”分明是一位藏家儿女,见证了青藏铁路的修建史,从清晨站在牧场看神鹰披霞光蓝天翱翔,到黄昏站在山岗看铁路翻山越岭,真实地表现出了藏区群众的心路历程。2005年,《天路》经韩红演唱后很快红遍全国。

五、时代感与超时空的辩证统一

讴歌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展示时代内涵,是包括歌曲在内的一切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因此,不少歌曲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如20世纪50年代的《新疆好》《翻身农奴把歌唱》,60年代的《社员都是响阳花》《学习雷锋好榜样》,70年代的《祝酒歌》《再见吧妈妈》,80年代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90年代的《春天的故事》《亚洲雄风》,21世纪初的《生死不离》《我和你》等。这些歌曲因词曲皆美而传唱不衰,影响久远。此外,还有这样一类歌曲,或歌咏人类共同的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或表现创作者的家国情怀,又或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等,这类歌曲往往为时代所接受,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郭颂的《乌苏里船歌》,车行的《常回家看看》,陈哲的《同一首歌》,肖培珩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外国歌曲如《山楂树》《友谊地久天长》《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至于某些地域或行业歌曲,如县歌、市歌、校歌等,具有超时空的特点,但如果不适当注入时代元素,也会影响其传播效果,因此,这类歌曲应紧紧抓住歌咏对象的主要特点和精神特质。例如,笔者为乐山市创作的市歌《大美乐山》便是对乐山的集中咏叹:一座山,温暖世人目光,一尊佛,守望千年沧桑,一座城,占尽山水风光,一方人,留下千古绝唱。此外,专题片的片尾曲应委婉含蓄地表现主题,要避免假、大、空。例如,梁芒为大型专题片《一带一路》创作的歌曲《有一条路在呼唤》就艺术地表达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每句歌词都情韵生动,意境深远:有波涛的海面就有风帆,风帆连成片,远航不孤单,我的祝福用诗书相传,每一句都是爱的起点,朋友之间,坦诚相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一条路在呼唤,带着爱,穿越万水千山。即便是政治色彩浓烈,时代特色鲜明的歌曲,也应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含蓄形象、委婉生动,在同类题材的歌曲中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自然传唱不衰。

注释:

①[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98页。

②[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0页,。

作者:王开志 周洪林 单位:1.乐山师范学院 2.乐山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