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字中的互动艺术创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字中的互动艺术创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汉字中的互动艺术创作

【提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凝结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智慧。随着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纸化”时代来临,敲击键盘的快速输入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汉字书写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汉字背后的文化意韵,如何看待汉字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值得人们深思。

【关键词】汉字文化传承表达

一、汉字文化的发展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传播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载体。从最早的契刻符号到象形文字,再到演变至今融入现代文化的“新创”文字语言,汉字的演变过程具有深厚的时代文化特色。追溯汉字文化的起源,自第一个语言文字体系出现之后,人类就在不断的复制、学习、创造过程中盘旋前进。考古学家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文化遗迹中找到的刻画字符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文字,而后在殷商后期出现了在兽骨中刻画的用来占卜吉凶的甲骨文,而到了西周后期逐渐演变为字形结构整齐且更加规范的大篆文、秦朝时期易于书写的汉隶、西汉时期的章草、唐朝盛行的楷书等等。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与传承才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如今的汉字。文字是时代文化的符号,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先人智慧的结晶。汉字与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尔文字等都是经历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古文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被停止使用或是被外来文字取代,但唯有汉字自始至终从未中断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之于现代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符号,而是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尽管我们无法预计汉字未来的走向,但值得确定的是,汉字文化的传承具有的意义是无法取代的。

二、汉字的文化传播

汉字是汉文化的传播符号,从形成体系到现在经历了三千年的历史。汉字的美学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书法”及“艺术字”,在“书法文化”发展鼎盛时期,人们将精力多放在对书法字体的研究上。楷书的娟秀,行书的细腻,草书的奔放,多样的文字书写形式使书法逐渐成为一种拥有独立性格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观的艺术形式。由于不同人之间经验以及个性的不同,对相同字体的书写也风格各异。而在当下,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人们的沟通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短信、微信的便捷操作使人们习惯于用不同输入法进行文字录入。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键盘敲击文字”取代传统的“纸质书写”方式时,传播同样的字体,同样的“书写”方式,使汉字丧失了对美的意境的表达,缺乏灵魂与生命力。“无纸化”时代的到来似乎带给汉字文化不小的挑战,极少有人会去关注不同字体的变化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思考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如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传承传统汉字文化内涵,使人们了解传统汉字文化背后的意韵?另一方面,面对当代技术对汉字的冲击,如何为汉字注入时代文化特色?

三、汉字互动艺术作品浅析

(一)“零壹”

该作品以数字化的方式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化塑造,利用点阵与矢量两种不同的技术进行文字创作,寻求传统文字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共融。作者冯梦波认为,数字化二进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例如太极图中的阴阳平衡,一阴一阳象征二进制中的“1”与“0”,中间的“S”型曲线与一循环往复,这与二进制代码“1”与“0”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信息化时代产物存在某种关联。作为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中最早运用电脑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先行者”,冯梦波认为“书法是文字本身,文字则以字作为载体,字以体而为艺术”。汉代的简书以刀刻于竹之上,魏代的石碑以斧凿于石之上,无论是竹子还是石头都只是被记录文字的材料,刻意追求刻字体运用书写形态就有些舍本逐末了,文字的美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这件名为“零壹”的作品就是他对未来字体实验的一部分。作者以“批判”的眼光对传统书法艺术美学进行颠覆式创新,以点阵为工具电脑为材料,传达艺术家对传统书法的敬畏之心以及对重构现代汉字的创新思考。

(二)文字瀑布

“文字瀑布”是由设计师何庭安与吴克军合作的一款智能的情绪化互动数字装置,在这部作品中,体验者会面对一个巨大而又纯粹的巨幅文字图像,透过肢体语言及动作则可与文字进行互动,文字的粗细变化、大小形状等都会随着体验者的动态行为进行改变。在设计师看来,文字是传播语言及文化的媒介,以最纯粹的方式展现汉字文化的美,体验历经几千年文字演变的震撼。在这件作品,文字已不再只是文字本身,而更是一种传播符号,无关乎文字传达出的内容,只关乎体验者的感受。通过互动装置,文字似乎变得鲜活起来,向体验者“诉说”着几千年的沧桑巨变。

(三)“化物”——神隐

艺术家以东方文化灵兽为主体,运用新媒介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光影交织的方式为参与者营造字体文化背后的真实意境。笔者通过毛笔装置在屏幕上进行书写,一条以书写痕迹为路径的水墨龙跃然纸上。神话中的灵兽以文化为载体,在文人墨客笔下是超然物外的存在,也是人们追求理想而幻化出的超自然艺术形象。作品打破文字与符号化的约束,回归由内心到外物的合一,让体验者不禁思考文字的本源。

(四)“别让暴力语言成为凶器”

该作品是一个多媒体视频装置游戏,暴力语言汉字被拆分之后重新组合,形成利刃武器,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对语言暴力的危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汉字语言的解构,使文字突破字体的变化,营造多元化的汉字表现方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字有形、音、义三美,由目感于形、由耳感于音、由心感于义。文字的“形”经历了几千年演变至今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语言输出符号,而该作品突出文字固有形态的束缚,以“形化义”,巧妙地针对当前“语言暴力”现象进行创作,并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参与者感受暴力语言会对人产生的伤害就像其重构的刀子一样。

四、结语

中国的汉字经过几千年历史演化得以发展至今,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汉字文化的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各种输入法使人们在网络中的“书写”方式愈加便捷,但同时却也离汉字文化越来越远。输入法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在乎汉字的符号代表意义,而忽略了背后的文化内涵。艺术家们结合汉字进行的互动艺术创作则为汉字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当代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对当代汉字进行新的尝试与解读,作品“零壹”将数字化二进制代码化做点阵并进行文字的创作,融入科技元素的文字,使传统文字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有文字语言,意在传播文字与时代之间的必然联系。作品“文字瀑布”将汉字与人的动态之间建立互动连接,文字在这里已不再是文字本身,而是时代演变下的一种符号,引发人们对汉字意义的反思。“化物——神隐”同样是对文字历史演变的一种思考。在信息化时展进程中,文字的发展必须是多元化的,我们既要传承汉字背后丰富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要迎合现代化发展,反思汉字的意义。文字互动艺术的创作正式建立在“反思”之上,互动的形式可以为参与者营造沉浸式体验,加深对作品意境及价值的理解。

参考文献

苏三2010《汉字起源新解》,东方出版社。王立军2012《汉字的文化解读》,商务印书馆。

季铁2003《汉字设计:汉字的视觉文化与表现》,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汉字艺术印象:意韵•汉字》,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韩淑君 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