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舞蹈艺术创作的未知结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蹈艺术创作的未知结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舞蹈艺术创作的未知结构

【摘要】未知结构,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创作方式,意在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想象,提升作品的价值。本人借鉴这一概念,放入到舞蹈艺术创作中做研究,舞蹈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其作品的呈现必定需要观众通过视觉效果产生联想去完成审美欣赏。再进一步细分,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代表,其含蓄的美和表达方式使其作品的呈现方式引发人们的想象,即“未知结构性”的表现。本文主要探讨舞蹈艺术的未知结构,并通过舞剧《孔子》中的古典舞审美以及人物塑造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借鉴文学的创作概念,来挖掘舞蹈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未知结构;舞蹈;艺术创作;《孔子》

一、未知结构的内涵

(一)未知结构内涵。未知结构,在文学创作中提出,即作品创设出的一种两难的境况,作者通过自己的写作技巧间接描写、烘托渲染、对比留白等传达一种概念让读者自己感受、自己判断、保留自己的观点,同时又驳不倒别人的观点。通过对立又各执一见的双方争辩,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可见“未知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起读者的思考能力,而其所引发的联想不是泛泛之想,这就考验作者在引发思维中的控制能力,既要让读者捉摸不透、深度思考,又不能跳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就是文学的伟大之处,印刷在纸上的刻板文字,却能够解读出人间百态。(二)未知结构的多义性。“未知结构”是一个相对抽象又空泛的概念,只有达到一定艺术高度才能去驾驭这一创作手法,它要求作者有着极其清晰的创作思路与立场,所有的想象空间必须是由切实的点而映射出的,所以扎实的创作功底是必不可少的,未知性结构的创作手法更是绝大部分成功的经典作品艺术价值升华的主要途径。未知性结构除文学作品外,存在于大多数的艺术领域,可能定义会有所不同。比如绘画艺术领域梵高的《呐喊》等抽象派的艺术家作品其未知结构在于呈现的画面所带给观赏者的视觉感受以及产生的情绪反馈,甚至是好奇性的思考;再如乐器演奏,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高所传达出一首完整的乐曲后,欣赏者仍会产生不同的欣赏反馈。快节奏的音乐会令部分观众激昂,但或许也会引起部分观众的焦虑,因为音乐演奏时是无形的,可以说没有明确定义的表达充满了未知。

二、舞蹈的未知结构

(一)舞蹈艺术的未知性。舞蹈是以肢体为外在表现方式附和音乐、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来传达给观众的视听觉艺术形式,没有文字的具体描述,也没有即时的旁白介绍,对于观众的理解来说,只能是通过抽象的舞美去了解大概的内容,剩余就是观众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舞蹈艺术的未知结构性所在,舞蹈作品的呈现以编导的思想编创而展现,观众只能通过作品的题目、音乐或者舞者的表情和动作设计来感受主题思想。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理解走向,其实更多的小细节或者不同的理解都会因人而异,这便是未知性结构的创造性魅力。通过抽象的舞蹈欣赏来引发接受者去思考,在舞台表面所呈现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不同理解。“动作的未知传达”,舞蹈动作区别于哑剧,其身体语言是在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传情达意,很少出现明确的动作暗示。例如舞蹈剧情讲述下山片段时,舞蹈中则会设计一段“串翻身”来模拟下山的场景,在舞蹈的艺术范畴下运用专业性技术去表达给观众生动的信息。编导动作的编创,演员动作的传达,观众对舞蹈动作的接受从源头的创造者-传播者-接受者,舞蹈通过创造美-传播美-接受美,这一过程来实现它的艺术价值。(二)古典舞的未知结构性。中国古典舞,元素取材于中国古代舞蹈,但古典舞其本身属于当代舞,融合戏曲、武术、太极以及芭蕾的元素,运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去诠释人们脑海中所想象的古代人物形象。就此而言,“古典舞”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未知结构性,一方面寄托着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参杂着现代人对舞蹈的审美要求。1.西方芭蕾基础的结合。众所周知,中国现代社会所存在的“古典舞”其内容繁杂,尤其是在借鉴了西方芭蕾下半身的“开、绷、直”元素后,仿佛与真正的古代舞蹈划开了界限,身体末梢神经的延伸是西方美学中直观的审美标准,但古典神韵的“拧、倾、圆、曲”其实是对单调的芭蕾基础的丰富。所以古典舞既包含了现当代专业性的技术元素,又保留了传统的气息神韵,是属于当下社会的古典舞审美标准。古典舞的争议性,使其具有了未知结构性,正是现代大众对古典舞蹈艺术审美的基调下,运用古代舞的元素编创舞蹈作品,来丰富中国舞蹈领域。先抛开古典舞是否遵循传统一说,它带给社会那种传统文化的宣传氛围是不可质疑的。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古典舞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它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对古代舞蹈艺术的审美向往。2.儒家文化下的舞韵传统。古典舞的未知性结构的一大特点就是其诗意性的表达。儒学孔子早在千百年前所著的礼法以及《风》、《雅》、《颂》、《四书五经》等,历史多少朝代的更替中都屹立不倒的传承至今,其文化内涵已渗透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古代人人追崇孔孟之道,除了儒学的做人治国之道,更深层次的是其对文化的构建。朝代的统治下求学以谋生,而满腹经纶的学者思想便更高一层,他们更追求精神领域的高尚,平民百姓顺而也受到指引。社会的高层人物文人雅客以诗词歌舞为乐,就雅乐部分的舞蹈是充满诗意的,“诗意”充满诗情画意,这便具有了未知性,优雅的舞美、古典的音乐、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都传达这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蕴。这是中国人的审美偏向,距离产生美,而古典舞所产生的距离也就产生了美。

三、舞剧《孔子》的未知性结构浅析

舞剧《孔子》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倾力巨作,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的文化名片”。总导演孔德辛,孔子第77代后人,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篇《丝路》的舞蹈编导。舞剧表现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礼仪崩坏,征战不断,正统服饰礼仪分崩离析,但也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一)“孔子”人物塑造的未知性。《孔子》舞剧中的主要角色“孔子”是三千年前的人物,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一直受后人所敬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沉淀,孔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教育大使”,其身份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人生经历流传千古。舞蹈人物塑造除了服装道具、化妆等外在形象设计外,更重要的是舞蹈动作的编排设计。舞者角色男女老幼,性格的不同、情绪的不同、等都需要相对应的舞蹈表现方式,而且要夸张的表现来弥补肢体语言偏弱的传达性。孔子的服装设计准确选取该时代的宽袍大袖样式,既遵循了历史考证,也符合现代审美理论。服装设计上让人有一种“诗意化”的感觉,清新淡雅,起舞时,裙裾翩跹,富有古典美感。是舞剧,更是一部历史,既有中国传统歌舞形式的铺垫,又融合了很多现代舞和民族舞,主题意在探寻孔子内心“仁、礼”的思想及理想的大同世界。孔子人物的未知性在于其舞蹈形象的虚构性,在舞剧的编排中,除服饰妆容的贴切外,孔子角色动作的设计其实是与现实人物不符的,这是艺术舞蹈化的体现,作品在舞台上的呈现过程中,舞蹈动作就是人物的语言。编导将孔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思想性情都运用外在的舞姿表现出来,孔子人物通过古典舞的柔美与流畅、张弛有度将其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展现出来。对于孔子的人物定义更多的其实是一种“信仰”的尊崇,到舞剧中,人们可能不会太苛刻要求真实的孔子是否是这样,在舞蹈艺术的欣赏过程中,观众在被动的接受演出的同时,内心是会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作品情节线索的含义以及主题思想所要表达的精神。(二)审美的未知性。舞剧《孔子》得到大多的赞赏是其整体舞台效果的不凡美感,精致典雅的“采薇”之舞、轻巧灵脆的“玉人”之舞、端庄肃穆的“执羽”之舞、华贵雍容的“熏香”之舞、凄风苦雨的“绝粮”之舞等。当观众即时的坐在台下观赏舞蹈时,直接的视觉冲击是会产生强烈的辨别意识,并反馈给大脑神经,通过每个人自己的审美标准来完成作品的赏析。1.中国古代舞蹈的传统审美。历史记载中国古代舞蹈尤其现代古典舞所借鉴大多数为古代“宫廷舞蹈”以及民间艺术从事者的舞蹈,观赏性功能比较强。在众多的书籍以及诗歌描述中,大多注重其舞姿的曼妙或舞艺的高超。但也不乏几部经典流传的作品会提及舞者个人情感的融入,如《霓裳羽衣舞》和《惊鸿舞》等因创作者的特殊赋予了额外的艺术价值,但最多是舞者个人的情感抒发,更多的也还是观赏价值。对于舞蹈的欣赏,自古人们的观点便是“看好看”的态度,它的舞美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它的恢弘给予统治者位高权重的认可。对于普通的舞蹈艺人,呈现美的舞蹈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文人雅客,兴起而舞是他们个人情趣的抒发且不必别人欣赏,自娱自美即可。不能说美感的表达是肤浅的,毕竟它是舞蹈的基础,人们追求身体的美所以促进了舞蹈的发展,这里单单探讨中国舞蹈传统的审美。除了欣赏者对舞蹈作品的美感要求外,自古舞蹈编创者也在为舞美的呈现作贡献。他们力求挖掘人体更多潜在的能力,在大环境的限制下迎合大众的要求来编创舞蹈作品。这只是舞蹈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段历程,社会在发展,舞蹈工作者在如今开放的新时代已逐渐推动了舞蹈审美的革新。2.国际化的舞剧审美。中国早期的舞台艺术是“戏曲”,它将舞蹈、武术、唱功、故事情节等元素编创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并兴起发展至今。余秋雨先生说“对审美心理的研究,最好以戏剧作为主要对象。这是因为,单纯的听觉艺术占领时间,有过程而不可观;单纯的视觉艺术占领空间,可观而缺少过程。电影电视把两者结合,但它们的创造过程和呈现过程是分离的,在创造过程中无法获得审美者的“当场反馈”。因此,只有剧场才是研究集体审美心理的最佳前沿……戏剧终究不会被电影、电视取代的基点就是“当场反馈”,那么,这也就成了它在现代世界生存下去的美学依据。”戏曲是由舞蹈发展而来的,但舞剧的形式确实在现当代向西方借鉴才开始兴起,它同戏剧一样都是“当场反馈”的成果展现方式。舞剧《孔子》中的“采薇”片段,本人在各大比赛和晚会的视频中观看过若干遍,甚至自己也曾排练过该舞蹈作品,但当我切实的坐在台下,顺着剧情的推移即时观赏到该片段时,眼前又是不一样的感受。当悠扬的音乐飘然而至,身材姣好的女子身着古代服饰翩翩而舞,内心是充满对那个历史时代的向往的,虽然只是在一个虚假的舞台背景下来呈现一个小空间的古代女子舞蹈,却足以让人暂时性的忘却所在环境而带入到千年以前的想象中。台下是真实的现实,而台上是穿越的历史,古典舞运用它独特的风格来驾驭真实的历史,引发观众的想象,完成审美价值的反馈。

四、舞蹈艺术创造中未知结构的运用

舞剧《孔子》除了要展现美轮美奂的古典韵味舞台效果外,更深层的含义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宣扬,它所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人们对舞美的欣赏,这也是其无限的未知性所在。舞蹈艺术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地区都是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现代因素的介入,大众的审美也得到了影响。人们对待作品更加严格,编导要挖掘更有价值的主题思想表现,观众也在发挥想象去欣赏,实现舞蹈艺术更大的价值。中国传统的舞蹈包括古代舞蹈和民族民间舞的流传和保存,带有极大的自发性,保证了他们沉淀民族集体心理的可信度。舞蹈艺术包含在文化软实力当中,如果一部舞蹈作品内容丰富,而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我们在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种种族的心理。儒家的“大同”思想流传中国千百年,是中华民族的种族心理认可,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舞的模式,服饰道具还原历史,剧情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联想,大主题为大众熟知的“孔子与儒学”,整体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印象,无形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不断的探索舞蹈艺术创作中未知结构性的发散思维作用,运用直击内心的艺术创作启发到思想,在良好的专业编导基础下,创新立意,留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升华作品主旨。舞蹈艺术是一个不完满的存在,它本身就是抒情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古至今的舞蹈创作中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然而由于其传播方式,现今我们可能无法真正还原本貌,尤其是古代舞蹈,但是基于“时代的心理”、“种族的心理”,那些缺失未尝不是一种机遇,它要求我们用创造的方式去还原曾经的存在。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把心灵打开,把看到的东西呈现出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过去,更要把它看做是未来。舞蹈艺术的未来需要更多的未知性创新元素,来不断丰富和提升它的艺术价值。

作者:武梦琪 单位: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