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配音艺术创作技巧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配音艺术创作技巧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配音艺术创作技巧浅谈

正确认识配音的意义和作用是提高配音质量的前提。配音是对原片能动地创造性地加工过程,配音演员担负着与原片演员共同完成塑造一个完美角色的任务。配音演员与影视话剧演员塑造角色的创作过程及规律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运用时有自己某些独特的规律和手段而已。有了这么一种对配音工作的认识,才能真正按照配音工作的艺术规律去创作出好的作品。怎样才能还原原片中的人物,完成共同塑造一个完美角色的任务?这正是笔者想要探讨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刻表达人物情感情绪

配音演员要深刻理解原片的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和风格样式,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台词的外部表现形式是可以模仿的,但情感是不能模仿的,它只能用心体会,需要有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比如,藏语译制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曾经打动了无数藏语受众的心,之所以能,正是由于配音演员们用心跟随原片人物的情感,完美演绎的结果。配音不是单纯的背台词、对口型,而是根据原片进行再创作的一门艺术。一般来说,配音导演需要尽可能寻找与原片人物气质相近的演员来配音,这样,配音演员比较好把握人物,也较容易在自己的声音条件和音色范围内使自己的声音尽量贴近原片人物,使观众感到言如其人,声如其人。比如,早些年,广大藏语受众非常喜爱的一部译制片《女奴》中,其男女主角莱昂雄和伊佐拉便是由著名的配音演员伦珠巴桑和郎杰央宗配音的。这两个人物之所以成功,配音演员的表达功力很高,配音演员与原片人物的声音音色比较贴合有很大关系。

二、深刻还原情感状态基础上,运动状态也要生动还原

配音演员在还原片中人物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状态变化基础上,还要将形体动作的走跑跳打等不同运动状态都要通过配音语言表现出来。片中人物哭着说话,边抽泣边讲,配音语言也要有这种哭着的状态。片中人物边跑动边说话时,配音演员也要有这种形体运动中的语言表现。片中人物边与人打斗边大声说话时,配音时也要与之贴合上,这一切都应在配音语言的感觉、语气节奏、气息状态上体现出来。即使是一些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也不应该放过,比如,片中人物的摇头、面露难色以及撇嘴等细小的表情、动作都应从配音的语言、气息中有所体现。这样,所配的人物才能活灵活现,十分贴合。我区配音前辈仓姆曾经在教导青年演员时说,配音演员的工作就是对原片演员的表演逐渐理解、模仿,并不断体会和认识的过程。所谓模仿,是指从动作出发,在深刻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参照原片演员的语调处理、声音控制、台词的强弱起伏、感情变化,用藏语把它们再度表现出来。

三、声音的可塑性非常重要,避免“千人一声”

配音演员必须具备的另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就是声音的可塑性。所谓声音的可塑性就是声音的可变性,是演员根据原片人物形象的需要,可以将自己声音的音量大小、音质的色彩、音域的宽窄、音色的粗细等,做出各种准确、得心应手的调整和变化,使其符合角色的需要。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声音需要清脆明快;配成熟稳重的壮年人,声音需要宽厚响亮、犹如洪钟;配老年人,需要声音苍老还要伴以气声。生活中每个人的声音和语言都不一样,所谓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粗俗的人一般说话不会文邹邹的,斯文人极少会说粗话,上世纪30年代的人绝不会说出当代年轻人的网络语。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心地去揣摩,并选择对自己配音的角色最有表现力的语言,语言的表现力和声音的可塑性是配音演员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优秀的配音演员就是运用声音的四个要素:音色、音高、音量、音长的变化,塑造出千变万化、各具特色的声音形象。我区优秀的配音前辈丹平在《阿混新传》一片中,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独具特点的音色,活脱脱地塑造了一个不学无术整天混日子的阿混的形象。可见他在语言的表现力和声音的可塑性方面有着独到的功力。配音最忌讳的是“千人一声”,“千人一声”会导致丧失角色的个性特征。我区著名配音演员伦珠巴桑和尼珍的声音可塑性,值得我们从事这项专业的演员学习。藏语受众非常喜爱、点播率之冠的译制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伦珠巴桑配音的,他把孙悟空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非常生动到位,几乎与原片人物塑造达到了高度的吻合。还有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译制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配音者是尼珍。她把聪明、可爱、有正义感的一休演绎得惟妙惟肖,动画片中的一休就像是一休自己在说藏语,堪称配音中经典片。伦珠巴桑和尼珍其实译制了很多部片子,他们正是把声音的可塑性发挥到了极致的配音演员代表。

四、贴合口型和气息是配音创作中的重要技巧

在配音技法上,配音演员应该善于稳定自己与话筒确定的位置,不能随着情绪变化在话筒前晃来晃去,特别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情感的激动而造成扑话筒。配音演员由于需要看台词,低头看台词会造成声音不能正面传送,并时常导致不能贴合口型。贴合口型和气息是配音创作中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技巧,也是配音创作的基础。人们观看译制片,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如果配音与原片人物说话动作的长短不吻合,观影体验大打折扣。尤其藏语和汉语不同,藏语一句话中的音节往往多于汉语,这就要求翻译者首先要找准其中心意思和最关键词。这样,配音演员的台词位置即使不能是每一个音节都相同,但一段台词的头、尾尤其在人物的近景、特写中是吻合或相似的。如何才能做到贴合人物的口型和气息呢?一是找准一段话开口和闭口的固定位置,还要同人物的表情、动作相吻合。二要改变自己的语言节奏,去适应原片人物的语言节奏。三是跟着演员的表演走,语言和动作要同步。在国外的一些影视剧中,演员表演比较夸张,手势和动作也较多。所以,在看片对台词时,就要在掌握片中故事情节、人物身份、人物性格气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定情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跟着原片演员的表演,参考其面部表情、形体动作、手势以及语言表达、心理状态,紧紧盯着人物走。这样不仅能对上口型,还能合情合理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外部状态,淋漓尽致地还原原片中的人物。笔者在近30年的配音实践中,逐步深刻地体会到,感情是依据,语言是手段,声音则涉及技巧问题。技巧要经过训练,使之运用自如,不露痕迹,完全以生活自然形态表现出来,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声音可塑性,对一个配音演员是十分重要的。配音演员和原片演员的表演一同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观众通过屏幕形象获得审美的享受。只有当配音演员们用准确无误的语言艺术演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彼此的性格、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人物在环境中的情绪时,观众才相信自己是面对着真实的生活,才会为人物和故事所感染、被打动,进而与配音艺术创作者们产生共鸣。

作者:德吉卓嘎 单位:西藏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