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书法艺术创作与禅宗美学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书法艺术创作与禅宗美学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书法艺术创作与禅宗美学的关系

本文作者:宋满昌 单位:上蔡影剧院经理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距今2600多年,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永平十年,约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唐朝时发展壮大。大致分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其中汉传佛教又分为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其中禅宗的“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原意是“静虑”或思考,禅宗是安静的沉思。禅宗即以禅定而得名,相传达摩是禅宗的初祖。而真正创立禅宗的是六祖慧能。由他所创立的南派禅宗逐步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并传扬于全国。禅宗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产物,隋唐之后,人们常把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它吸收了儒、道、玄学的思想,它的教义和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禅宗的美学思想是由禅宗思想而来的,中国的禅宗思想应用在文艺上,对文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所谓禅宗美学思想,禅宗美学思想使中国文艺开创出崭新的境界。中国历代的诗词、文人画、书法作品、禅画、禅书等等的创作无不受到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因素即是禅宗美学思想的特征,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一、空灵之美

宗白华云,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这即是美学上所谓“静照”。静观万象,光明瑩洁,各得其所,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来”。由上述可知,从静观默照而产生空灵,再由空灵幻化出艺术美感。这种过程犹如“禅定”过程。就像书法的创作过程一样,蔡邕《笔论》云,“夫书,先默坐静思,隨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遵,则无不善矣。”可见书道犹如禅道。心灵保持空明自由而无所住,美感由中而生《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空灵之美”是禅宗美学思想特质之一,在书法作品中体现有:清、静、淨、简、淡、逸、留白、空无、灵动、通透等风格。

二、圆成之美

圆成即是圆满自成,充实和谐之意,与“空”相对。慧能主张“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自家具足,圆满无缺,无须他求,即能解脱,即可顿悟成佛。书法创作一如禅理,注重水到渠成,圆融美满。浑然天成,故圆成之美“亦是禅宗美学思想”特质之一,在书法作品中体现有:圆满、圆融、统一、和谐、协调一气呵成,浑然天成,无意於佳乃佳等特性。

三、顿悟之美

禅宗讲究顿悟:一悟即见菩提,但有时顿悟并不是觸手可及,或渐修或捧喝,方便法门很多,目的则一,即豁然开悟,顿见本心。《五燈会无》卷十七曰:老僧三十年前未来參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三种审美观。第一是肯定的、著相的。第二种是否定的、直观的、离相的。第三种则是顿悟的、否定的否定的,不即不离是最高层次的审美。顿悟可说是禅宗的灵魂。禅宗的顿悟与书法艺术创作是互相感通的,《续书断》云:释怀素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秃,作笔冢以瘐之。当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可见书法创作重视“顿悟”,顿悟不仅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所以说“顿悟之美”是禅宗美学思想特质之一,在书法作品当中体现风格有:质朴、苍莾、自然、脱俗、即兴、灵机一现,从心所欲不逾矩,复归平正、等气息。

四、意境之美

意境是禅宗美学思想重要特征,是中国艺术审美关键所在,尤其是文人书法。“意”即分别、思量,指心的作用,又指意根,“境”是大慧,是第一义。《楞伽经》云:大慧有七种第一义,即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见,超二见境见,超子地境界,如事自到境界。禅宗重视“以心传心”,不说破,让学人自己去参證意会,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就是意境。

在中国书法理论里也是不断强调“意”的。如:1.东晋卫夫人《笔阵图》曰,“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新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2.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脈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3.唐虞世南《笔髓论•指意》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矣”,何谓书意?在《笔髓论•契妙》云:字虽有质,跡本无为,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去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神遇与心悟即是书意的本质。4.唐张怀瓘《书议》曰:“玄妙之意,出於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可见,“意”是书法创作的灵魂,没有立意,则境无所生,景更无所由。但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亦是心的意会,妙悟、直觉与直观。所以说“意境之美”是禅宗的美学思想特征之一。他在书法作品当中体现的风格有境地、氛围、心悟、境界、壮严情境、禅意境界等特性。

综上所述,可知禅宗美学思想有空灵之美,圆成之美,顿悟之美,意境之美,这四项各自包含很多特性,但又不各自独立,互相关联,共成一体。书法创作应将这四项特征连成一体,才能达至最高境界。

书法艺术创作与禅宗息息相关,一方面受到儒释道融合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文人习禅风尚的感染,创作出很多契合禅宗美学思想特征的书法作品。例如王羲之《兰亭序》,智永《真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憨山德清《行草书遗偈》,弘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颂集句》等。

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它的线条、形体、韵律等痕迹是创作者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的展露。在审美领域内,它也是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统一的典型,与禅宗主张的“本性是佛”“无意识”本质有着许多共同点,这也是禅宗能对书法影响的内在原因。唐宋以后在“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宋人张方平语)的形势下书法坦然大张释氏旗帜固然是佛教在形式上对书法的影响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其思想,尤其是佛教禅宗的美学思想观,方法论(即禅宗哲学)对书法的影响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它比影响中国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的另一大宗——儒家思想还要深入。当我们从禅宗自身角度来看它的历史责任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它是以拯救人类灵魂为宗旨的。禅宗的美学思想和精神对书法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心灵的高度净化,主张宣扬人的真、善、美的自然性情。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禅宗通常没有那种绝对信仰和服从。他们对禅宗信仰多采取一种很实际的态度,希望在信仰中得到一种适意与轻松的心境,以缓解人生中难以承受的心理重负。所以不必修定的慧能禅宗得到社会认同和选择,并深入影响到书法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