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管窥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改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管窥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改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管窥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改变

1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历史变迁概述

在封建时代,陶瓷艺术往往是与“技”联系在一起的,被作为一种技术性活动而非艺术性活动,被因此长期受到封建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轻视。在古代文人士大夫所撰写的各类涉及陶瓷艺术的论著中,也多以语录的方式记录其工艺制作特征,而少有从艺术角度进行赏析与评价者。而在更久远的原始时代,陶瓷艺术则常与原始宗教联系在一起而具有显著的神秘色彩。因而,就整个古代而言,统治阶级重道轻技的固有观念和创作者也即工匠的卑微社会地位,使得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受到严重扭曲,传统艺术创作理念也就难以在陶瓷艺术中得到真正体现,从而也就使得传统陶瓷艺术创作观念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与完善。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念的核心是重“道”,即将“道”视作是高于“技”的艺术境界,“技”的目的也是为了彰显“道”,这就使得归于“技”之内的陶瓷艺术甚至根本没有资格达到所谓的“道”的境界。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陶瓷工匠们所有的创作目的几乎都集中在“技”的层面,对“技”的追求成为陶瓷工匠们首要的创作观念。在“重技”的创作观念推动下,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的工艺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胎釉制备、装饰技法都在持续地得到丰富与完善,同样也是在这种创作观念影响下,程式化的复制行为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最主要行为。而对一件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好坏评判也几乎全在于对“技”的认同而非“道”。晚清时期,封建体系行将崩溃,旧有的社会秩序已发生动摇,文人士大夫阶层亦进入穷途末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固有的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贯将陶瓷艺术视为雕虫小技的文人阶层中的一部分已开始转变思想,直接投身到陶瓷艺术的创作当中,而以御窑厂名匠为代表的一部分陶瓷工匠也极力使作品向文人画靠拢,以标榜其作品的艺术性并借此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在这种新的“文人”创作观的推动下,浅绛彩瓷艺术横空出世,并以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而独树一帜,达官贵人对这类作品的趋之若鹜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对这种新型创作观的认可。浅绛彩瓷艺术家弱化了技术因素而强化艺术因素,并使创作目的转变为体现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道”,实现了对古典美学精神的主动追求而不是自发性的契合。当然,轻技的后果是使浅绛彩瓷在民国时期退出了历史舞台,重新认识到“技”之重要的民国陶瓷艺术名家们则将传统陶瓷技艺再次复兴,而同时仍保持对“道”的充分表现,这就使得民国陶瓷艺术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即“道技并重”,并对当代陶瓷艺术观念的形成与转变形成了颇为深远的影响。当代陶瓷艺术观念在建国以后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不过当代陶瓷艺术观念的真正形成并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陶瓷艺术摆脱了政治束缚,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大潮中,不断革新旧有的传统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全新的陶瓷艺术观念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当中。

2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转变的表现

从表面上来看,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基本延续了“道技并重”的特征,不过当代的“道”与“技”与过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思想理念与工艺技术都在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扩展,创作观念正发生着深刻而迅速的转变。具体来说,当代,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来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表现在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一是陶瓷艺术形式方面的创作观念转变。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习惯采取的是大量复制的创作模式,在确定一种纹样后即通过拍图等方式大批量制作,批量化的生产成为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的固有程式,其实质是工艺流程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固化与简化。当代陶瓷工艺技术日新月异,其丰富与完善程度为当代陶瓷艺术家创作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优越条件。针对日益拓展的工艺技术空间,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态度,一种是对技术的追逐与崇拜,主张通过技术的更新与变革来达到创造新的陶瓷艺术形式的目的,将工艺置于推动陶瓷艺术形式创新的前提条件和最重要推动力量,将形式感的确立看做是创作的首要目的。这种技术流思潮并不弱化作品主题内容的表现,只不过作品的造型与形象已成为高度技术化的展示平台,如超写实主义的陶瓷绘画与雕塑、高温颜色釉彩绘等的发展进步。另一种则是对技术的弱化,主张以近乎原生态的方式来展现陶瓷材料的本质,将其几乎未经加工的材质之美,包括肌理、色泽、质地等完整地展示给观者,产生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形式之美,与技术流相比,这种陶瓷艺术形式的构建更加简洁,是极简主义与自然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抽象派陶瓷艺术的风起云涌为这种创作观念做出了最好的注解。抽象派陶瓷艺术已经完全放弃了内容的表现而仅以抽象的陶瓷材料符号来展示单纯的形式美感,是陶瓷艺术家高度理念化的产物。二是陶瓷艺术内容方面的创作观念转变。尽管从整体来看,当代陶瓷艺术对形式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内容的追求,极力使用新的形式来重构内容,致使内容方面的观念更新明显地滞后于形式,但许多当代陶瓷艺术家对内容仍表现出相当的关注,并力求变革。最突出的观念转变表现在将传统客观化表现的主题内容转向主观化表现。传统陶瓷艺术家往往沿袭与移植旧有的纹样与造型,常常是原作的忠实还原,即使是原创也注重的是对事物的客观表达而忽略了创作者本心的表达。而当代不少陶瓷艺术家则已经彻底驱逐了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性,其所创造的形象均是其内心的感悟与理解,从而使作品成为充满主观精神的艺术世界,不少当代陶瓷艺术家因此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风格与流派。

3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转变的方向

对工艺技术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形式的更新,而主观性表达则确立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内容的演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确定了方向,而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需要审时度势地判断并适时调整这种方向,以使其更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由大众创作观念转向精英创作观念。在过去,除少数名家以外,陶瓷艺术创作者大多将自身定位于大众中的一员而非精英,将自身置于与公众平行甚至是公众下层的地位,这是由其受雇于人的工匠身份所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尽管对陶瓷艺术创作者的轻视依然存在,但其地位显然在迅速上升,拥有特殊技能的艺术家地位的获得使其逐渐脱离了与一般工业生产者并无二致的地位,也使其作品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经过数十年发展以后,大批的陶瓷艺术创作者进入到社会的精英阶层当中,并形成了精英创作观念,陶瓷艺术也随之跨入到大师引领的时代,作品则越来越倾向于适应都市精英阶层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公众,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陶艺作品中的精品均非普通大众所能承受。其次,由群体创作观念转向个体创作观念。历史上,陶瓷艺术创作者远未获得其个体独立存在的价值,绝大多数不能在作品中体现与展示个人化印迹,其产品是经过数十道工序流程之后的共同作品,并不能归属某一人,具有明显的群体劳动性质,这使得过去的陶瓷艺术创作者具有明显的群体创作观念,将自身视为作品的参与者,作品则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非表现个人情感。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陶瓷艺术创作者逐渐获得了独立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大批个体陶瓷艺术创作者不再需要按部就班地遵循社会化生产规律,而开始按照表达个人情感的艺术规律来进行创作,在作品中更多的赋予个人因素,形成了个体创作观念,所有形式与内容均依照个人兴致,从而摆脱了模式化的群体创作。近年来,陶瓷艺术日益多元化的积极变化均是陶瓷艺术个体创作观念深入发展的结果。最后,由封闭创作观念转向开放创作观念。中国陶瓷艺术的各主要产区,在大多数时期内是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的,这使得陶瓷艺术创作者在长期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封闭性的本土创作观念,直到现在,这种地域壁垒依然存在。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许多陶瓷艺术家已经开始突破了狭隘的封闭式创作观念,而大量地吸取与借鉴各地甚至各国陶瓷艺术创作形式与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开放式创作的新格局,陶瓷艺术家的开放创作意识也不断得到加强。

4结语

我们看到,当代陶瓷艺术发展至今,虽然在艺术创作观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且出现了各种陶瓷艺术形式大范围的混杂现象,特别是传统与现代陶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大融合趋势,但陶瓷艺术依然保持其稳定的发展轨迹,因而我们需要用更加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当代艺术创作观念的种种转变,而随着社会消费与时尚的进一步大发展,陶瓷艺术创作观念还必将出现更。

作者:游亚芳 单位:景德镇市艺术瓷厂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